一种双排水平衡装置及双排水养殖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100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排水平衡装置,包括设于养殖池外的支撑杆、通过设于支撑杆上不同的高度以与养殖池间形成不同水位差实现养殖池上下排水平衡的旋流分离器,所述旋流分离器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上端设有与养殖池底部连通的进水口、与物理过滤器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排水养殖池,包括养殖池本体,还包括上述的双排水平衡装置,所述养殖池本体的上端开设有流向物理过滤器的溢流口,所述旋流分离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养殖池本体的底部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旋流分离器通过上下滑动调节养殖池水流平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排水平衡装置使得循环水养殖池可以满足不同流量的养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水平衡装置及双排水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循环水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水平衡装置及双排水养殖池。
技术介绍
养殖池双排水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最常用的排污设计。由于水产养殖中产生的主要颗粒物为粪便残饵,通过养殖桶内水体的旋转,颗粒物一般集中在池底,如果采用单排水,即所有水体都经由一条管道排出,势必造成过滤器极大的压力。双排水设计将养殖池底排与表层溢流相结合,采用双通道模式,底排水携带主要的颗粒物从底部排水,先经过一次类似旋流分离器之类的固液分离装置预先处理,迅速有效排出沉淀性颗粒物,表层水则直接进入物理过滤。双排水设计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大大减轻了物理过滤的压力。实验数据表明,养殖水体中10-15%的底部排水即可预先处理65-85%的固体颗粒物。因此,双排水设计是循环水养殖中极为高效的处理模式。双排水通道的管径都是通过理论计算实现设定的,安装之后便固定不变,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安装场地、养殖桶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常常导致实际水流与理论计算出现一定差别,从而导致水流失去平衡,造成养殖池、旋流分离器或物理过滤模块溢水。同时,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养殖负荷未达到理论设计的情况,受到水流通道的限制,养殖户无法按照实际需求降低水流量。要解决以上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要使双排水通道的水流可以进行流量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双排水平衡装置及双排水养殖池,以对养殖池内的出水流量进行调节。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排水平衡装置,包括设于养殖池外的支撑杆、通过设于支撑杆上不同的高度以与养殖池间形成不同水位差实现养殖池上下排水平衡的旋流分离器,所述旋流分离器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上端设有与养殖池底部连通的进水口、与物理过滤器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排污口。作为优选,所述双排水平衡装置还包括三根软管,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分别与一软管的一端连通,各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均设有活接头。作为优选,所述双排水平衡装置还包括滑块,所述旋流分离器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支撑杆贯穿所述滑孔。作为优选,所述双排水平衡装置还包括调节所述滑孔大小以将滑块固定在支撑杆上的锁紧手柄。作为优选,所述旋流分离器外壳上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用来安装滑块的若干螺纹孔。作为优选,所述排污口处设有电磁阀。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旋流分离器相切。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排水养殖池,包括养殖池本体,还包括上述的双排水平衡装置,所述养殖池本体的上端开设有流向物理过滤器的溢流口,所述旋流分离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养殖池本体的底部连通。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本技术中,旋流分离器通过上下滑动调节养殖池水流平衡,降低了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安装难度和设计难度。2、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水平衡装置使得循环水养殖池可以满足不同流量的养殖需求,增加了循环水养殖池的可用性和节能性。3、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水平衡装置采用的软管设计降低了硬管弯头和三通带来的水头损失和安装难度。4、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水平衡装置中,全部旋流分离器只需要一个排污阀门即可满足要求,减少了阀门安装的空间需求和操作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排水平衡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双排水平衡装置,包括设于养殖池外的支撑杆11、通过设于支撑杆上不同的高度以与养殖池间形成不同水位差实现养殖池上下排水平衡的旋流分离器31,所述旋流分离器31与所述支撑杆11滑动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31的上端设有与养殖池底部连通的进水口32、与物理过滤器连通的出水口33,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旋流分离器相切,所述旋流分离器31的底部设有排污口34,所述排污口处设有电磁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与于所述进水口相对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养殖池双排水的平衡装置,该装置通过调节旋流分离器位置来对养殖池双排水通道流量进行调节,养殖池的双排水包括上端通过溢流排水以及底部通过旋流分离器31排水,养殖池溢流的水进入物理过滤器,从旋流分离器31的出水口33出来的水也进入物理过滤器,物理过滤器的水会进入其他水处理设备,最后返回养殖池。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水平衡装置能解决养殖池水流失去平衡的问题,即避免了养殖池上下出水不平衡的问题,例如养殖池底部出水过多,就可能导致水从旋流分离器31顶部溢出,养殖池上端溢流过多,就可能导致物理过滤器溢水。所述旋流分离器31通过软管与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连通,进入旋流分离器31的水流是靠养殖池与旋流分离器的水位差实现的,当旋流分离器向上微调时。养殖池与旋流分离器的水位差变小,流量变少,当旋流分离器向下微调时,养殖池与旋流分离器的水位差变大,流量变多。所述养殖池的底部可设置抽水设备,将含有粪便残饵的底部水尽快送入旋流分离器31中进行固液分离。所述双排水平衡装置还包括三根软管,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分别与一软管的一端连通,各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均设有活接头。本技术提供的双排水平衡装置采用的软管设计降低了硬管弯头和三通带来的水头损失和安装难度。所述双排水平衡装置还包括滑块21,所述旋流分离器31通过所述滑块21与所述支撑杆1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1上开设有滑孔23,所述支撑杆11贯穿所述滑孔23,所述双排水平衡装置还包括调节所述滑孔23大小以将滑块21固定在支撑杆11上的锁紧手柄22。锁紧手柄22一是可以采用紧定螺钉,通过旋转紧定螺钉将紧定螺钉穿过滑块顶紧支撑杆以达到固定滑块的作用,二是可采用螺母螺栓,滑块21呈C字型的抱箍状,螺栓贯穿C字型的开口端,通过旋紧螺母达到缩小滑孔23的目的。所述旋流分离器外壳上焊接有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上开设有用来安装滑块21的若干螺纹孔。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双排水养殖池,包括养殖池本体,还包括上述的双排水平衡装置,所述养殖池本体的上端开设有流向物理过滤器的溢流口,所述旋流分离器31的进水口与所述养殖池本体的底部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双排水养殖池的水流调节方法,包括S1、稳态调节:在养殖池开始进水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水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养殖池外的支撑杆、通过设于支撑杆上不同的高度以与养殖池间形成不同水位差实现养殖池上下排水平衡的旋流分离器,所述旋流分离器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上端设有与养殖池底部连通的进水口、与物理过滤器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排污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水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养殖池外的支撑杆、通过设于支撑杆上不同的高度以与养殖池间形成不同水位差实现养殖池上下排水平衡的旋流分离器,所述旋流分离器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上端设有与养殖池底部连通的进水口、与物理过滤器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水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根软管,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污口分别与一软管的一端连通,各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均设有活接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水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块,所述旋流分离器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排水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支撑杆贯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勤黄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康立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