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的驱动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05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的驱动转换装置,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水稻父本授粉过程不佳的问题。本本驱动转换装置包括四个固定设置的轴套、活动套设在轴套内的对接头杆、固定设置的转换驱动元件、一端固定设置在转换驱动元件输出轴端部的桥架、固定设置在桥架另一端的切换环体、固定设置并横向开设有圆形通孔的支架件、转动设置在支架件圆形通孔内的切换圆盘,固定设置在切换圆盘两侧并处于同一虚拟平面上的两根摆臂、固定设置在两根摆臂端部的对接横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驱动转换装置通过巧妙的结构,能够完成两种线路的周期性自动切换以实现功能,具备高度的自动化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的驱动转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的驱动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在孕育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授粉操作,自然授粉是十分缓慢的,所以为了加快授粉效率,通常在农业中会采用人工授粉的形式来完成。人工授粉一般来说会采用一根撞杆来完成,过程是将撞杆从整条杂交水稻父本田垄中掠过,撞杆撞击到水稻后产生一定的动量,动量会提供震动效果,以使稻花中的花粉被拍落下来。目前,大部分人工授粉需要人力来完成,操作过程中也需要两名人员,两名人员分别处于田垄的两侧并分别手持撞杆,然后同步走过整条田垄以使撞杆撞到各个水稻上。但是,倘若采用人力完成,一是需要一定的人力,二是由于人力撞击力不好控制的位置会导致撞击过程未必能全面,无法保证花粉被拍下的高完全度。所以,开发一款能够自动进行拍撒花粉的设备机器,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水稻父本授粉过程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的协同步进撒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的驱动转换装置,该驱动转换装置特别用于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中,该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包括用于带动整个机体步进的行进装置、用于使得撞杆进行上下来回移动并震动的撒粉装置、用于提供行进装置进行启动的第一能源装置、用于提供撒粉装置进行启动的第二能源装置,第一能源装置中间具有截断处的第一导线,第二能源装置中间具有截断处的第二导线,本驱动转换装置设置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位置处并用于间隔性地对接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以使两者分别形成通路,其特征在于:本驱动转换装置包括四个固定设置的轴套、活动套设在轴套内的对接头杆、固定设置的转换驱动元件、一端固定设置在转换驱动元件输出轴端部的桥架、固定设置在桥架另一端的切换环体、固定设置并横向开设有圆形通孔的支架件、转动设置在支架件圆形通孔内的切换圆盘,固定设置在切换圆盘两侧并处于同一虚拟平面上的两根摆臂、固定设置在两根摆臂端部的对接横杆,所述的对接头杆和对接横杆采用导电性材质制成,对接头杆的一端端部用于与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的截断点处固定对接,对接头杆的另一端端部设有压片,压片背向接头杆的一侧倒有圆角,接头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压设在压片和轴套上,所述的桥架包括横向杆和垂直固定设置在横向杆两端同侧的两个竖向杆,其中一个竖向杆的端部固定在转换驱动元件的输出轴端部,另一个竖向杆的端部固定在切换环体上,所述的支架件其圆形通孔内壁上开设有一圈限位环槽,切换圆盘的外壁开设有一圈限位环体,限位环体嵌入在限位环槽内以实现轴向限位,切换圆盘的横向截面穿透开设有一U形缺口,U形缺口的截面形状包括半圆,半圆的虚拟圆心在切换圆盘的转轴线上,切换圆盘的U形缺口一侧固定设有引导销体,支架件的上方还开设有通路缺口,所述的切换环体从成型方式上看由一圆形面围绕其外侧的一点旋转一圈后构成,切换环体的圆形面尺寸与U形缺口的底部一致,切换环体的一部分活动设置的U形缺口的底面,随着切换环体进行活动切换环体处于U形缺口内的部分进行变动,切换环体的外壁设有首位连接的引导通道,该引导通道由第一弧形通道、扭转换位通道、第二弧形通道、扭转换位通道进行两两首位对接形成,第一弧形通道开设在切换环体的内侧外壁上,第二弧形通道开设在切换环体的底侧外壁上,第一弧形通道和第二弧形通道的端部均由扭转换位通道连通,第一弧形通道上任意一处到该位置处切换环体的圆形面中心点的虚拟直线为横线,第二弧形通道上任意一处到该位置处切换环体的圆形面中心点的虚拟直线为竖线,引导销体处于引导通道内,上述竖向杆固定设置在第一弧形通道位置所处的切换环体上,引导销体处于第一弧形通道的位置内时U形缺口与通路缺口对齐形成形成整体缺口,整体缺口能使固定在切换环体上的竖向杆经过,引导销体处于第一弧形通道的位置内时对接横杆与第一导线截断处的两个对接头杆对接形成通路,引导销体处于第二弧形通道的位置内时对接横杆与第二导线截断处的两个对接头杆对接形成通路。在上述的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的驱动转换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弧形通道、第二弧形通道围绕切换环体中心点的角度均为1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驱动转换装置通过巧妙的结构,能够完成两种线路的周期性自动切换以实现功能,具备高度的自动化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驱动转换装置处于两种对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驱动转换装置上、下两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驱动转换装置的引导销体由第一弧形通道切换到第二弧形通道的整个过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驱动转换装置的引导销体由第二弧形通道切换到第一弧形通道的整个过程结构示意图;图5是支架件和切换圆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8、轴套;19、对接头杆;20、转换驱动元件;21、桥架;22、切换环体;23、支架件;24、切换圆盘;26、摆臂;27、对接横杆;28、压片;29、弹簧;30、横向杆;31、竖向杆;32、U形缺口;33、通路缺口;34、引导销体;35、引导通道;36、第二弧形通道;37、扭转换位通道;38、第一弧形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描述实施过程之前,申请人首先对本专利技术在起初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路进行阐述,以便于后续介绍各个机构之时更容易理解设计该结构的目的。实际上,一台撒粉机只需要一根幢杆及其用于驱动该撞杆进行步进的装置就能实现撒粉的功能。但是,经过专利技术人小组成员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撞杆在撞击稻花所在的位置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将花粉拍下,因为撞击的一瞬间会产生最大的动量,如果这个动量恰好完全提供在花粉所在的稻花位置上,那么花粉被击落的效果是最好的。而因为各个父本水稻的高度不同,所以采用同一高度的撞杆在撞击水稻的过程中,无法确保水稻被撞击后都能必然使花粉撒开,这是因为刚撞击上去的时候动量最大,所以最容易在这一瞬间拍撒下花粉,如果撞击位置不当例如撞击到水稻茎的位置处时,则无法确保花粉能最大程度地被拍落,而且该情况下虽然撞杆最终还是能触碰到稻花,但是碰到稻花的时候因为该水稻的茎位置处已经被撞杆撞到而产生了弯折倾斜现象,所以该水稻的稻花高度会变低,而且朝向会更倾向于前方,所以该稻花会被处于其前方的还没被撞击到的水稻给阻挡,不利于花粉的扩散。例如:撞杆所在的高度位置为0.6m,而水稻的平均高度在1m,那么撞杆在刚撞击到某一位置出的水稻后,那么撞击到的会是该水稻的茎所在的位置,然后撞杆继续前进,该水稻就会弯折,当撞杆在最终触碰到该水稻的稻花时,水稻会处于一个非常弯曲倾斜的状态,在一瞬间该水稻的稻花不但只处于0.6m的高度位置出,而且它还会以很斜的角度向前倾斜,所以该稻花就会被在它前方的其它1m高度的稻花给阻挡住,就算该稻花的花粉全部撒出,花粉扩散效果也会很差。而如果将撞杆调整到较高的高度,虽然此时撞杆会更容易撞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的驱动转换装置,该驱动转换装置特别用于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中,该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包括用于带动整个机体步进的行进装置、用于使得撞杆进行上下来回移动并震动的撒粉装置、用于提供行进装置进行启动的第一能源装置、用于提供撒粉装置进行启动的第二能源装置,第一能源装置中间具有截断处的第一导线(11),第二能源装置中间具有截断处的第二导线(12),本驱动转换装置设置在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的位置处并用于间隔性地对接第一导线(11)或第二导线(12)以使两者分别形成通路,其特征在于:本驱动转换装置包括四个固定设置的轴套(18)、活动套设在轴套(18)内的对接头杆(19)、固定设置的转换驱动元件(20)、一端固定设置在转换驱动元件(20)输出轴端部的桥架(21)、固定设置在桥架(21)另一端的切换环体(22)、固定设置并横向开设有圆形通孔的支架件(23)、转动设置在支架件(23)圆形通孔内的切换圆盘(24),固定设置在切换圆盘(24)两侧并处于同一虚拟平面上的两根摆臂(26)、固定设置在两根摆臂(26)端部的对接横杆(27),所述的对接头杆(19)和对接横杆(27)采用导电性材质制成,对接头杆(19)的一端端部用于与第一导线(11)、第二导线(12)的截断点处固定对接,对接头杆(19)的另一端端部设有压片(28),压片(28)背向接头杆的一侧倒有圆角,接头杆上套设有弹簧(29),弹簧(29)的两端分别压设在压片(28)和轴套(18)上,所述的桥架(21)包括横向杆(30)和垂直固定设置在横向杆(30)两端同侧的两个竖向杆(31),其中一个竖向杆(31)的端部固定在转换驱动元件(20)的输出轴端部,另一个竖向杆(31)的端部固定在切换环体(22)上,所述的支架件(23)其圆形通孔内壁上开设有一圈限位环槽,切换圆盘(24)的外壁开设有一圈限位环体,限位环体嵌入在限位环槽内以实现轴向限位,切换圆盘(24)的横向截面穿透开设有一U形缺口(32),U形缺口(32)的截面形状包括半圆,半圆的虚拟圆心在切换圆盘(24)的转轴线上,切换圆盘(24)的U形缺口(32)一侧固定设有引导销体(34),支架件(23)的上方还开设有通路缺口(33),所述的切换环体(22)从成型方式上看由一圆形面围绕其外侧的一点旋转一圈后构成,切换环体(22)的圆形面尺寸与U形缺口(32)的底部一致,切换环体(22)的一部分活动设置的U形缺口(32)的底面,随着切换环体(22)进行活动切换环体(22)处于U形缺口(32)内的部分进行变动,切换环体(22)的外壁设有首位连接的引导通道(35),该引导通道(35)由第一弧形通道(38)、扭转换位通道(37)、第二弧形通道(36)、扭转换位通道(37)进行两两首位对接形成,第一弧形通道(38)开设在切换环体(22)的内侧外壁上,第二弧形通道(36)开设在切换环体(22)的底侧外壁上,第一弧形通道(38)和第二弧形通道(36)的端部均由扭转换位通道(37)连通,第一弧形通道(38)上任意一处到该位置处切换环体(22)的圆形面中心点的虚拟直线为横线,第二弧形通道(36)上任意一处到该位置处切换环体(22)的圆形面中心点的虚拟直线为竖线,引导销体(34)处于引导通道(35)内,上述竖向杆(31)固定设置在第一弧形通道(38)位置所处的切换环体(22)上,引导销体(34)处于第一弧形通道(38)的位置内时U形缺口(32)与通路缺口(33)对齐形成形成整体缺口,整体缺口能使固定在切换环体(22)上的竖向杆(31)经过,引导销体(34)处于第一弧形通道(38)的位置内时对接横杆(27)与第一导线(11)截断处的两个对接头杆(19)对接形成通路,引导销体(34)处于第二弧形通道(36)的位置内时对接横杆(27)与第二导线(12)截断处的两个对接头杆(19)对接形成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的驱动转换装置,该驱动转换装置特别用于一种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中,该杂交水稻父本辅助撒粉机包括用于带动整个机体步进的行进装置、用于使得撞杆进行上下来回移动并震动的撒粉装置、用于提供行进装置进行启动的第一能源装置、用于提供撒粉装置进行启动的第二能源装置,第一能源装置中间具有截断处的第一导线(11),第二能源装置中间具有截断处的第二导线(12),本驱动转换装置设置在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的位置处并用于间隔性地对接第一导线(11)或第二导线(12)以使两者分别形成通路,其特征在于:本驱动转换装置包括四个固定设置的轴套(18)、活动套设在轴套(18)内的对接头杆(19)、固定设置的转换驱动元件(20)、一端固定设置在转换驱动元件(20)输出轴端部的桥架(21)、固定设置在桥架(21)另一端的切换环体(22)、固定设置并横向开设有圆形通孔的支架件(23)、转动设置在支架件(23)圆形通孔内的切换圆盘(24),固定设置在切换圆盘(24)两侧并处于同一虚拟平面上的两根摆臂(26)、固定设置在两根摆臂(26)端部的对接横杆(27),所述的对接头杆(19)和对接横杆(27)采用导电性材质制成,对接头杆(19)的一端端部用于与第一导线(11)、第二导线(12)的截断点处固定对接,对接头杆(19)的另一端端部设有压片(28),压片(28)背向接头杆的一侧倒有圆角,接头杆上套设有弹簧(29),弹簧(29)的两端分别压设在压片(28)和轴套(18)上,所述的桥架(21)包括横向杆(30)和垂直固定设置在横向杆(30)两端同侧的两个竖向杆(31),其中一个竖向杆(31)的端部固定在转换驱动元件(20)的输出轴端部,另一个竖向杆(31)的端部固定在切换环体(22)上,所述的支架件(23)其圆形通孔内壁上开设有一圈限位环槽,切换圆盘(24)的外壁开设有一圈限位环体,限位环体嵌入在限位环槽内以实现轴向限位,切换圆盘(24)的横向截面穿透开设有一U形缺口(32),U形缺口(32)的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晓星徐锦大黄赟赵晋王建军陆丹丹黄益峰戴津婧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