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542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底座、夹持机构,其中,夹持机构包括转盘、万向竹节管、夹持部,转盘和底座转动连接,万向竹节管和转盘、夹持部连接;夹持部包括盖体、基体、若干固定瓣,固定瓣一侧和基体连接,围绕成倒圆锥台状结构,固定瓣远离其阵列圆心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A,盖体为盖状结构,其顶壁上设置有通孔A,其裙边内壁上设置有和固定瓣上的螺纹A适配的螺纹B,盖体和固定瓣通过螺纹A、螺纹B连接,基体和万向竹节管连接;万向竹节管对夹持部起到支撑作用,授粉时,孩童通过手持夹持部,在万向竹节管的共同作用下可准确地在花柱上授粉,防止因为孩童手抖造成授粉失败,对植株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
本技术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三至六岁的孩童来说,幼儿园是培养他们感性思维和行动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课程和活动设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将来在学校和社会的成长,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和活动的内涵及形式,在人生关键时期为儿童构建出良好的精神生活。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不仅能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协同能力,还能提升儿童的环保意识,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内容。种植活动中的重要一项是给植物人工授粉,传统教学方式是用棉签去粘花芯上的花粉,随后用粘有花粉的棉签在花柱上蹭几下,便完成了授粉作业,由于孩童的手部肌肉尚未经过长期锻炼,手指不灵活,粘粉、授粉活动中容易用棉签对花柱、花瓣造成损伤,造成授粉失败,既对植物造成损伤,又对孩童积极性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可以用棉签对植物进行授粉。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底座、夹持机构,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盘、万向竹节管、夹持部,所述转盘和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万向竹节管一端和所述转盘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夹持部连接;所述夹持部包括盖体、基体、若干固定瓣,所述固定瓣环形阵列设置,其一侧和所述基体连接,围绕成倒圆锥台状结构,所述固定瓣远离其阵列圆心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A,所述盖体为盖状结构,其顶壁上设置有通孔A,其裙边内壁上设置有和所述固定瓣上的螺纹A适配的螺纹B,所述盖体和所述固定瓣通过所述螺纹A、螺纹B连接,所述基体和所述万向竹节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伸缩杆以及内部中空、端口不密封的套管,所述伸缩杆为杆状结构,其和所述套管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套管上设置有螺孔,所述伸缩杆上设置若干通孔B,所述转盘和所述伸缩杆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用以移动所述底座。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支撑杆、行走轮,所述支撑杆和底座连接,所述行走轮和所述支撑杆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夹块,所述夹块为凹形结构,所述夹块的顶边设置在其两侧边的上方,其两侧边和所述支撑杆通过阻尼转轴连接,其两侧边内壁上对称设置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为横截面为梯形的块状体,其腰部和所述夹块的侧边内壁连接,其上底到所述行走轮的距离小于其下底到所述行走轮的距离,所述行走轮夹设在所述夹块的两侧边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块为橡胶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刹车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和所述夹块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支撑杆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需要固定棉签时,将棉签穿过所述盖体上的通孔后插入所述固定瓣之间,随后将所述盖体的裙边套设在所述固定瓣的外侧,拧紧所述盖体,在所述盖体的裙边的限位作用下所述固定瓣向其阵列圆心靠拢,将棉签夹紧,需要替换棉签时,拧松所述盖体,将棉签拔出即可替换,方便快捷。2、所述万向竹节管对所述夹持部起到支撑作用,授粉时,孩童通过手持所述夹持部,在所述万向竹节管的共同作用下可准确地在花柱上授粉,防止因为孩童手抖造成授粉失败,对植株造成破坏。在所述转盘的作用下,所述万向竹节管可以灵活调整方向,方便将棉签从一颗植株转移至另一颗植株。3、由上至下转动所述夹块,所述梯形块和所述行走轮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所述梯形块和所述行走轮之间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加,由于所述阻尼作用使得所述夹块可保持将所述行走轮夹住使其不转动,实现将本装置固定的目的,当需要重新移动本装置时,将所述夹块转动至所述梯形块和所述行走轮零接触的位置即可,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结构图;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盖体和基体配合图;图4为固定瓣和基体连接图;图5为盖体结构图;图6为套管和伸缩杆配合图;图7为夹块和行走轮配合图。附图标记列表1-套管,2-伸缩杆,3-转盘,4-万向竹节管,5-夹持部,6-棉签,7-支撑杆,8-刹车机构,9-行走轮,10-弹性件,11-底座,501-基体,502-盖体,503-固定瓣,801-夹块,802-梯形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7所示,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底座11、夹持机构,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盘3、万向竹节管4、夹持部5,所述转盘3和所述底座11转动连接,所述万向竹节管4一端和所述转盘3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夹持部5连接;所述夹持部5包括盖体502、基体501、若干固定瓣503,所述固定瓣503环形阵列设置,其一侧和所述基体501连接,围绕成倒圆锥台状结构,所述固定瓣503远离其阵列圆心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A,所述盖体502为盖状结构,其顶壁上设置有通孔A,其裙边内壁上设置有和所述固定瓣503上的螺纹A适配的螺纹B,所述盖体502和所述固定瓣503通过所述螺纹A、螺纹B连接,所述基体501和所述万向竹节管4连接。所述夹持部5的工作原理为:将棉签6穿过所述盖体502上的通孔后插入所述固定瓣503之间,随后将所述盖体502的裙边套设在所述固定瓣503的外侧,拧紧所述盖体502,在所述盖体502的裙边的限位作用下所述固定瓣503向其阵列圆心靠拢,直至将棉签6夹紧,需要替换棉签6时,拧松所述盖体502,当所述盖体502的裙边和所述固定瓣503不再接触时,所述裙边的限位作用消失,所述固定瓣503重新形成倒圆锥台状结构,对棉签6的夹持作用消失,将棉签6拔出即可替换,方便快捷。所述万向竹节管4对所述夹持部5起到支撑作用,授粉时,孩童通过手持所述夹持部5,在所述万向竹节管4的共同作用下可准确地在花柱上授粉,防止因为孩童手抖造成授粉失败,对植株造成破坏。在所述转盘3的作用下,所述万向竹节管4可以灵活调整方向,方便将棉签6从一颗植株转移至另一颗植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1)、夹持机构,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盘(3)、万向竹节管(4)、夹持部(5),所述转盘(3)和所述底座(11)转动连接,所述万向竹节管(4)一端和所述转盘(3)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夹持部(5)连接;/n所述夹持部(5)包括盖体(502)、基体(501)、若干固定瓣(503),所述固定瓣(503)环形阵列设置,其一侧和所述基体(501)连接,围绕成倒圆锥台状结构,所述固定瓣(503)远离其阵列圆心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A,所述盖体(502)为盖状结构,其顶壁上设置有通孔A,其裙边内壁上设置有和所述固定瓣(503)上的螺纹A适配的螺纹B,所述盖体(502)和所述固定瓣(503)通过所述螺纹A、螺纹B连接,所述基体(501)和所述万向竹节管(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1)、夹持机构,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盘(3)、万向竹节管(4)、夹持部(5),所述转盘(3)和所述底座(11)转动连接,所述万向竹节管(4)一端和所述转盘(3)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夹持部(5)连接;
所述夹持部(5)包括盖体(502)、基体(501)、若干固定瓣(503),所述固定瓣(503)环形阵列设置,其一侧和所述基体(501)连接,围绕成倒圆锥台状结构,所述固定瓣(503)远离其阵列圆心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A,所述盖体(502)为盖状结构,其顶壁上设置有通孔A,其裙边内壁上设置有和所述固定瓣(503)上的螺纹A适配的螺纹B,所述盖体(502)和所述固定瓣(503)通过所述螺纹A、螺纹B连接,所述基体(501)和所述万向竹节管(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上还设置有伸缩杆(2)以及内部中空、端口不密封的套管(1),所述伸缩杆(2)为杆状结构,其和所述套管(1)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套管(1)上设置有螺孔,所述伸缩杆(2)上设置若干通孔B,所述转盘(3)和所述伸缩杆(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用人工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聚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