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5428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包括花粉容纳瓶和防花粉漂失器,所述花粉容纳瓶的瓶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防花粉漂失器为漏斗状,在漏斗的小口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漏斗的小口端设有环状凸起,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所述环状凸起与花粉容纳瓶的瓶口之间设有花粉筛,所述花粉容纳瓶底部外侧设有蓄电池和振动电机,所述花粉容纳瓶瓶身上设有电源开关,所述蓄电池、振动电机、电源开关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少玉米花粉遇风漂失,花粉筛能使花粉均匀分散流出,从而使花粉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使用振动电机代替手抖动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授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授粉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玉米授粉装置。
技术介绍
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中,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玉米制种产量的重要措施。人工辅助授粉是将玉米雄穗小花上的花药产生的花粉采集后授到玉米雌穗花柱上,使之受精结实的方式。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上,通常采用自然授粉的方式,这种授粉方式在花期相遇较好,没有恶劣天气影响的情况下省力、省工、成本低、效果较好,但在玉米开花期如遇连续阴雨、干旱等恶劣天气或者杂交玉米制种父本、母本播期安排不当,极易造成花期不遇从而影响玉米制种产量甚至绝收,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人工辅授粉方式来提弥补减少损失。玉米人工授粉是玉米辅助授粉的关键环节,通常是在玉米䧳穗花丝生长达5㎝左右时进行,在生产上普遍用瓶或竹筒作花粉容纳器,在瓶口或竹筒一端蒙上尼龙纱,通过人工抖动使花粉漂落到玉米䧳穗花柱上完成授粉。在玉米开花授粉期,温度通常较高,为保证玉米花粉活力必须快速完成授粉提高结实率;传统玉米花粉授粉方式劳动强度大、费时多、花粉遇风易漂散流失、授粉效率不高。所以,急需对现有授粉装置进行改进,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授粉装置。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包括花粉容纳瓶和防花粉漂失器,所述花粉容纳瓶的瓶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防花粉漂失器为漏斗状,在漏斗的小口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漏斗的小口端设有环状凸起,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所述环状凸起与花粉容纳瓶的瓶口之间设有花粉筛,所述花粉容纳瓶底部外侧设有蓄电池和振动电机,所述花粉容纳瓶瓶身上设有电源开关,所述蓄电池、振动电机、电源开关电连接。为便于分散花粉,使花粉容易流出,所述花粉筛上设有一层尼龙纱,所述尼龙纱设于花粉容纳瓶瓶口的一端。为便于观察花粉容纳瓶中的花粉量,所述花粉容纳瓶为透明状,且在花粉容纳瓶的瓶身设有刻度及刻度值。为了美观,且保护蓄电池和振动电机,所述花粉容纳瓶底部设有密封盖。为便于打开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花粉容纳瓶底部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与花粉容纳瓶底部卡扣连接。本技术玉米授粉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能有效减少玉米花粉遇风漂失,花粉筛能使花粉均匀分散流出,从而使花粉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2.本技术使用振动电机代替手抖动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授粉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玉米授粉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玉米授粉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玉米授粉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花粉容纳瓶、2-花粉筛、3-环状凸起、4-防花粉漂失器、5-电源开关、6-蓄电池、7-振动电机、8-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包括花粉容纳瓶1和防花粉漂失器4,所述花粉容纳瓶1的瓶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花粉容纳瓶1高12cm,瓶底直径为6cm,瓶口直径为3cm,瓶口到瓶颈距离1.5cm,所述防花粉漂失器4为漏斗状,在漏斗的小口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漏斗的小口端设有环状凸起3,所述环状凸起3的壁厚0.2cm、高0.2cm,所述防花粉漂失器4高8cm,大口端直径为8cm,小口端直径为3cm、高为2.5cm,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所述环状凸起3与花粉容纳瓶1的瓶口之间设有花粉筛2,所述花粉筛2直径为2.8cm、高1cm,所述花粉容纳瓶1底部外侧设有蓄电池6和振动电机7,所述花粉容纳瓶1瓶身上设有电源开关5,所述蓄电池6、振动电机7、电源开关5电连接。为便于分散花粉,使花粉容易流出,所述花粉筛2上设有一层尼龙纱,所述尼龙纱设于花粉容纳瓶1瓶口的一端,所述尼龙纱为150目为便于观察花粉容纳瓶1中的花粉量,所述花粉容纳瓶1为透明状,且在花粉容纳瓶1的瓶身设有刻度及刻度值。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包括花粉容纳瓶1和防花粉漂失器4,所述花粉容纳瓶1的瓶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花粉容纳瓶1高12cm,瓶底直径为6cm,瓶口直径为3cm,瓶口到瓶颈距离1.5cm,所述防花粉漂失器4为漏斗状,在漏斗的小口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漏斗的小口端设有环状凸起3,所述环状凸起3的壁厚0.2cm、高0.2cm,所述防花粉漂失器4高8cm,大口端直径为8cm,小口端直径为3cm、高为2.5cm,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所述环状凸起3与花粉容纳瓶1的瓶口之间设有花粉筛2,所述花粉筛2直径为2.8cm、高1cm,所述花粉容纳瓶1底部外侧设有蓄电池6和振动电机7,所述花粉容纳瓶1瓶身上设有电源开关5,所述蓄电池6、振动电机7、电源开关5电连接。为便于分散花粉,使花粉容易流出,所述花粉筛2上设有一层尼龙纱,所述尼龙纱设于花粉容纳瓶1瓶口的一端,所述尼龙纱为150目为便于观察花粉容纳瓶1中的花粉量,所述花粉容纳瓶1为透明状,且在花粉容纳瓶1的瓶身设有刻度及刻度值。为了美观,且保护蓄电池6和振动电机7,所述花粉容纳瓶1底部设有密封盖8。为便于打开密封盖8,所述密封盖8与花粉容纳瓶1底部螺纹连接。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包括花粉容纳瓶1和防花粉漂失器4,所述花粉容纳瓶1的瓶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花粉容纳瓶1高12cm,瓶底直径为6cm,瓶口直径为3cm,瓶口到瓶颈距离1.5cm,所述防花粉漂失器4为漏斗状,在漏斗的小口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漏斗的小口端设有环状凸起3,所述环状凸起3的壁厚0.2cm、高0.2cm,所述防花粉漂失器4高8cm,大口端直径为8cm,小口端直径为3cm、高为2.5cm,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所述环状凸起3与花粉容纳瓶1的瓶口之间设有花粉筛2,所述花粉筛2直径为2.8cm、高1cm,所述花粉容纳瓶1底部外侧设有蓄电池6和振动电机7,所述花粉容纳瓶1瓶身上设有电源开关5,所述蓄电池6、振动电机7、电源开关5电连接。为便于分散花粉,使花粉容易流出,所述花粉筛2上设有一层尼龙纱,所述尼龙纱设于花粉容纳瓶1瓶口的一端,所述尼龙纱为150目为便于观察花粉容纳瓶1中的花粉量,所述花粉容纳瓶1为透明状,且在花粉容纳瓶1的瓶身设有刻度及刻度值。为了美观,且保护蓄电池6和振动电机7,所述花粉容纳瓶1底部设有密封盖8。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8与花粉容纳瓶8底部卡扣连接。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首先,将花粉筛2放入防花粉漂失器4内,在花粉容纳瓶1内放入玉米花粉,再将花粉容纳瓶1与防花粉漂失器4螺纹连接。操作时,单手操作,拇指按在电源开关5上,其余四指握住花粉容纳瓶1,授粉时将防花粉漂失器4罩住玉米雌穗的花柱,使花粉筛2离玉米花柱4㎝左右,然后拇指按下电源开关5,1~2秒即可完成授粉,也可按住电源开关5不放连续授粉,每授完一株均要将授粉装置倾斜倒置使花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花粉容纳瓶和防花粉漂失器,所述花粉容纳瓶的瓶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防花粉漂失器为漏斗状,在漏斗的小口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漏斗的小口端设有环状凸起,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所述环状凸起与花粉容纳瓶的瓶口之间设有花粉筛,所述花粉容纳瓶底部外侧设有蓄电池和振动电机,所述花粉容纳瓶瓶身上设有电源开关,所述蓄电池、振动电机、电源开关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花粉容纳瓶和防花粉漂失器,所述花粉容纳瓶的瓶口处设有外螺纹,所述防花粉漂失器为漏斗状,在漏斗的小口端设有内螺纹,所述漏斗的小口端设有环状凸起,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所述环状凸起与花粉容纳瓶的瓶口之间设有花粉筛,所述花粉容纳瓶底部外侧设有蓄电池和振动电机,所述花粉容纳瓶瓶身上设有电源开关,所述蓄电池、振动电机、电源开关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授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粉筛上设有一层尼龙纱,所述尼龙纱设于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西强毛国栋姚梅王定军毛吉业余杰杨丽丹王福海申建忠严成刚龙胜云黄超赵明扬董小红刘伟詹德祥韦继银王洪毛国志
申请(专利权)人:余庆毛巴渔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