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076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用于对空调电机进行控制,所述系统包括:刀开关、接触器、热继电器、开关控制单元;刀开关、接触器的主触点、热继电器发热元件、空调电机依次连接,组成主电路;刀开关用于接入电源;开关控制单元、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触器的线圈依次连接,组成控制电路;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手动控制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手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熔断器和手动模块;自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熔断器和自动模块;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电源接入点连接,控制电源接入点设置在刀开关与接触器的主触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变电所空调的启停进行灵活控制,并有效节省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为保证电能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在变电所中还需进行电压调整、潮流(电力系统中各节点和支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流向及分布)控制以及输配电线路和主要电工设备的保护。配电室承载着高压和高电流,还有很多变压器、稳压器,散热量很大,通常需要空调降温、通风。目前,变电所空调系统的运行大多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即通过人工控制空调运行时间使环境温度降低。由于设备运行发热量较大,特别是夏季环境温度较高,空调启停间隔时间较短,空调长期运行则造成能源浪费,停机时间较长则环境温度较高对设备稳定运行造成影响。现有的空调控制方式不仅会浪费较多的人力、能源资源;而且,由于环境温度的控制范围没有衡量标准,空调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所空调的灵活控制,并有效节省电能。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用于对空调电机M进行控制,所述系统包括:刀开关QF、接触器KM、热继电器FH、开关控制单元;其中,刀开关QF、接触器KM的主触点、热继电器FH发热元件、空调电机依次连接,组成主电路;刀开关QF用于接入电源;其中,开关控制单元、热继电器FH的常闭触点、接触器KM的线圈依次连接,组成控制电路;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手动控制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所述手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熔断器FU1和手动模块;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熔断器FU2和自动模块;所述第一熔断器FU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熔断器FU2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手动模块的一端和所述自动模块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电源接入点连接,所述控制电源接入点设置在刀开关QF与接触器KM的主触点之间;接触器KM的线圈的一端与零线相接。可选地,所述手动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停止控制单元和启动控制单元;接触器KM的常开辅助触点的两端各自分别与启动控制单元的两端连接。可选地,所述停止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连接的停止按钮;所述启动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连接的启动按钮。可选地,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包括:温控器。可选地,所述温控器为以下任意一种:恒温控制器、微电脑温度控制器。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信号指示单元。可选地,所述信号指示单元包括:第一信号灯;所述第一信号灯的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灯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可选地,所述信号指示单元还包括:第二信号灯;所述第二信号灯的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灯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的常闭辅助触点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的常闭辅助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并行的手动控制回路和自动控制回路,可以实现对空调电机启停的灵活控制。在需要手动控制时,将手动控制回路的第一熔断器合上,将自动控制回路的第二熔断器断开;反之,在需要自动控制时,将手动控制回路的第一熔断器断开,将自动控制回路的第二熔断器合上;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的切换。另外,通过自动控制回路中的温控器控制接触器KM的主触头的通断,控制空调电机的运行或停机,可以实现空调的理想控制,并有效节省电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针对现有的变电所空调系统的运行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设置并行的手动控制回路和自动控制回路,使空调电机的控制既能手动控制,也能自动控制,从而可以使操作人员根据需要灵活操作。而且,通过自动控制,还可提高空调控制效果并节省电能。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图。该系统包括:刀开关QF、接触器KM、热继电器FH、开关控制单元;其中,刀开关QF、接触器KM的主触点、热继电器FH发热元件、空调电机依次连接,组成主电路;刀开关QF用于接入电源;其中,开关控制单元、热继电器FH的常闭触点、接触器KM的线圈依次连接,组成控制电路;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手动控制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手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熔断器FU1和手动模块;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熔断器FU2和自动模块;所述第一熔断器FU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熔断器FU2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手动模块的一端和所述自动模块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电源接入点L11连接,所述控制电源接入点L11设置在刀开关QF与接触器KM的主触点之间;接触器KM的线圈的一端与零线N相接。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手动模块可以包括:串联连接的停止控制单元和启动控制单元;接触器KM的常开辅助触点的两端各自分别与启动控制单元的两端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停止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连接的停止按钮,图1中示出了两个停止按钮,分别为:第一停止按钮STP1和第二停止按钮STP2;所述启动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并联连接的启动按钮,图1中示出了两个启动按钮,分别为:第一启动按钮ST1和第二启动按钮ST2。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的多个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可以分别布置在不同的位置空间,方便操作人员在不同空间内进行操作。比如,可以将图1虚框中的第一停止按钮STP1和第一启动按钮ST1设置在现场操作柱上,方便操作人员在现在操作,将第二停止按钮STP2和第二启动按钮ST2设置在办公区域。其中,所述自动控制单元WK可以由温控器来实现,所述温控器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恒温控制器(比如,KTS-011恒温控制器)、微电脑温度控制器。相比于恒温控制器,微电脑温度控器具有更宽的温度调节范围,比如可以采用范围为-40℃~120℃、精度为±0.1℃的微电脑温度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探测环境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而接通或断开空调电机,达到更好地控制效果。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可包括:信号指示单元。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信号指示单元可以包括:第一信号灯HR;所述第一信号灯HR的一端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灯HR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信号指示单元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第一信号灯HR和第二信号灯HG。所述第二信号灯HG的一端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灯HG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的常闭辅助触点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的常闭辅助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下面结合图1所示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用于对空调电机M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刀开关QF、接触器KM、热继电器FH、开关控制单元;/n其中,刀开关QF、接触器KM的主触点、热继电器FH发热元件、空调电机依次连接,组成主电路;刀开关QF用于接入电源;/n其中,开关控制单元、热继电器FH的常闭触点、接触器KM的线圈依次连接,组成控制电路;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手动控制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所述手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熔断器FU1和手动模块;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熔断器FU2和自动模块;所述第一熔断器FU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熔断器FU2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手动模块的一端和所述自动模块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电源接入点连接,所述控制电源接入点设置在刀开关QF与接触器KM的主触点之间;接触器KM的线圈的一端与零线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用于对空调电机M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刀开关QF、接触器KM、热继电器FH、开关控制单元;
其中,刀开关QF、接触器KM的主触点、热继电器FH发热元件、空调电机依次连接,组成主电路;刀开关QF用于接入电源;
其中,开关控制单元、热继电器FH的常闭触点、接触器KM的线圈依次连接,组成控制电路;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手动控制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所述手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熔断器FU1和手动模块;所述自动控制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熔断器FU2和自动模块;所述第一熔断器FU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熔断器FU2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手动模块的一端和所述自动模块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电源接入点连接,所述控制电源接入点设置在刀开关QF与接触器KM的主触点之间;接触器KM的线圈的一端与零线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所空调节能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停止控制单元和启动控制单元;接触器KM的常开辅助触点的两端各自分别与启动控制单元的两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中艮王毅曾平吴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鼎国联四川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