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信号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73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连接器,包括公头和母头,所述公头包括公头壳体,若干第一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内嵌于公头壳体内,第一电极片包括至少一部分露出于公头壳体第一侧面的第一信号端;所述母头包括母头壳体,若干第二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内嵌于母头壳体内,母头壳体的第一端设有与第所述第一信号端相适配的若干导接槽,第二电极片包括至少一部分露出于导接槽内侧壁的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一信号端插入所述导接槽内,与所述导接槽内侧壁上的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设有用于增加二者接触紧密度的预紧结构,通过该预紧结构使得信号连接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信号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可编程控制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信号连接器。
技术介绍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数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相关的外围设备易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的各个领域。PLC系统中的电源模块、主机模块、适配器、功能模块等各模块通过模块上的信号连接器进行连接组成一个PLC系统,各模块之间通过信号连接器进行信号连接通讯。相关技术中,实现各模块之间连接通讯的信号连接器存在连接不牢固导致的信号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连接器也不易拆卸更换。因此,亟需一种安装方便,连接稳定的信号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连接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相关技术中,PLC各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器存在连接不牢固导致的信号连接不稳定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内嵌于信号连接器公头的公头壳体(10)内,所述第一电极片(11)的第一信号端(101)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公头壳体(10)的第一侧面(12),所述第一信号端(101)插入信号连接器的母头壳体(20)上对应的导接槽(23)内,与处于所述导接槽(23)内的第二电极片的第二信号端(201)紧密接触,所述第一信号端(10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201)紧密接触的区域设有用于增加二者接触紧密度的预紧结构。可选地,所述预紧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以及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或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凹槽,以及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凸起;或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可选地,第一弧形凸起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示第二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或,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示第二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并在所述弧形凸起上设置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凸起的方向和弧度与所述弧形凸起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片(11)整体呈L形,所述第一电极片(11)还包括第三信号端(102),所述第三信号端(102)与所述第一信号端(101)相互垂直,所述第三信号端(102)用于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模块上的信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内嵌于信号连接器母头的母头壳体(20)内,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第二信号端(201)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母头壳体(20)第一端(22)的导接槽(23)的内侧壁,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与插入所述导接槽(23)内的信号连接器公头壳体(10)上的第一信号端(101)紧密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端(201)和所述第一信号端(101)紧密接触的区域设有用于增加二者接触紧密度的预紧结构。可选地,所述预紧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二弧形凸起,以及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或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二凹槽,以及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凸起;或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二弧形凸起。可选地,第二弧形凸起包括: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示第一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或,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示第一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并在所述弧形凸起上设置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凸起的方向和弧度与所述弧形凸起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片(21)整体呈L形,所述第二电极片还包括第四信号端(202),所述第四信号端(202)与所述第第二信号端(201)相互垂直,所述第四信号端(202)用于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模块上的信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连接器,包括公头和母头,所述公头包括公头壳体(10),若干第一电极片(11),所述第一电极片(11)内嵌于所述公头壳体(10)内,所述第一电极片(11)包括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公头壳体(10)第一侧面(12)的第一信号端(101);所述母头包括母头壳体(20),若干第二电极片(21),所述第二电极片(21)内嵌于所述母头壳体(20)内,所述母头壳体(20)的第一端(22)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片(11)的第一信号端(101)相适配的若干导接槽(23),所述第二电极片(21)包括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导接槽(23)内侧壁的第二信号端(201);所述第一信号端(101)插入所述导接槽(23)内,与所述导接槽(23)内侧壁上的第二信号端(201)紧密接触,所述第一信号端(10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201)紧密接触的区域设有用于增加二者接触紧密度的预紧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片(21)还包括第三信号端(202),所述第三信号端(202)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母头壳体(20)的第二端(24),所述第三信号端(202)用于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模块上的信号。可选地,所述预紧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以及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或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凹槽,以及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凸起;或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可选地,第一弧形凸起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示第二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或,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示第二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并在所述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内嵌于信号连接器公头的公头壳体(10)内,所述第一电极片(11)的第一信号端(101)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公头壳体(10)的第一侧面(12),所述第一信号端(101)插入信号连接器的母头壳体(20)上对应的导接槽(23)内,与处于所述导接槽(23)内的第二电极片的第二信号端(201)紧密接触,所述第一信号端(10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201)紧密接触的区域设有用于增加二者接触紧密度的预紧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内嵌于信号连接器公头的公头壳体(10)内,所述第一电极片(11)的第一信号端(101)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公头壳体(10)的第一侧面(12),所述第一信号端(101)插入信号连接器的母头壳体(20)上对应的导接槽(23)内,与处于所述导接槽(23)内的第二电极片的第二信号端(201)紧密接触,所述第一信号端(10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201)紧密接触的区域设有用于增加二者接触紧密度的预紧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结构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以及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凹槽,以及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凸起;

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包括:
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
或,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并在所述弧形凸起上设置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凸起的方向和弧度与所述弧形凸起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11)整体呈L形,所述第一电极片(11)还包括第三信号端(102),所述第三信号端(102)与所述第一信号端(101)相互垂直,所述第三信号端(102)用于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模块上的信号。


5.一种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内嵌于信号连接器母头的母头壳体(20)内,所述第二电极片(21)的第二信号端(201)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母头壳体(20)第一端(22)的导接槽(23)的内侧壁,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与插入所述导接槽(23)内的信号连接器公头壳体(10)上的第一信号端(101)紧密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端(201)和所述第一信号端(101)紧密接触的区域设有用于增加二者接触紧密度的预紧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二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结构包括:
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二弧形凸起,以及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

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二凹槽,以及在所述第一信号端(101)上,与所述第二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凸起;

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二弧形凸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二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上,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内设置的第二弧形凸起包括:
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述第一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
或,所述第二信号端(201)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紧密接触的区域向靠近所述第一信号端的方向设置弧形凸起,并在所述弧形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王立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