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731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用以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底壁及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所述顶、底壁及侧壁相连围设形成对接腔,所述对接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对接腔内的一对接触臂,所述一对接触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供对接端子插入于其间,每一所述侧壁设有沿横向方向将其贯穿形成的通槽,每一所述接触臂的接触部自该通槽向外暴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电端子的制作方便且导电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尤其涉及一种制作方便的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传统导电端子在成型时通常会在电镀厂对金属板材的基底进行预镀镍,来增加金属板材表面的光滑度以便于后续的电镀处理,而且还能够防止导电端子被氧化;之后对接触部进行镀金处理以提升其传输速率,在转移至冲压厂进行冲压成型后再返回电镀厂对其端子脚进行镀锡处理,如此不仅工艺繁琐,而且端子脚其他部位的切断面仍然会有被氧化的风险。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导电端子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方便且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电端子。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用以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底壁及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所述顶、底壁及侧壁相连围设形成对接腔,所述对接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对接腔内的一对接触臂,所述一对接触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供对接端子插入于其间,每一所述侧壁设有沿横向方向将其贯穿形成的通槽,每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用以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底壁及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所述顶、底壁及侧壁相连围设形成对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对接腔内的一对接触臂,所述一对接触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供对接端子插入于其间,每一所述侧壁设有沿横向方向将其贯穿形成的通槽,每一所述接触臂的接触部自该通槽向外暴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用以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的尾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底壁及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壁,所述顶、底壁及侧壁相连围设形成对接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对接腔内的一对接触臂,所述一对接触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供对接端子插入于其间,每一所述侧壁设有沿横向方向将其贯穿形成的通槽,每一所述接触臂的接触部自该通槽向外暴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侧壁的通槽沿横向方向相对设置,每一所述接触臂具有朝向另一接触臂突伸形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一对接触臂包括邻近所述顶壁设置的第一接触臂和邻近所述底壁设置的第二接触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设有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设置的一对缺槽及在横向方向上位于该对缺槽之间的颈部,所述缺槽分别与同侧的通槽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通槽后侧的后顶壁,所述后顶壁的前端面位于所述第一接触臂的后端面前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包括位于所述颈部前侧的前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乐郑峰张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