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U通用型负载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72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BMU通用型负载箱,包括:箱体,设有一功能面板,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器公端和第二连接器公端,另一侧设有第三连接器公端;复数个电芯串连;装设于功能面板上并与电芯相对应设置的复数个负载插接组件;装设于功能面板上的复数个温度插接组件;装设于功能面板上的CAN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BMU通用型负载箱提供测试用的连接接口,将电芯封装在箱体内,第一插接件与电芯连接的导线也设于箱体的内部,箱体的侧部提供了与BMU连接的连接器公端,相比于现有的BMU负载电池包的锡焊导线连接方式,能够保证可靠绝缘,安全性好,实验环境搭建流程简便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MU通用型负载箱
本技术涉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
,特指一种BMU通用型负载箱。
技术介绍
实验室在对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测试时,需要制作一个BMU负载电池包与BMU(电池控制主控单元)连接,现有BMU负载电池包包括电池夹、装设在电池夹上的电池以及通过导线与电池夹连接的绝缘板,各电池通过导线串接在一起,在绝缘板上设置有测试用的连接端子,利用导线连接电池夹和绝缘板上的连接端子时,通常采用锡焊连接。这样使得BMU负载电池包存在接触不良、潜在安全隐患、实验环境搭建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BMU通用型负载箱,解决现有的BMU负载电池包存在的接触不良、潜在的安全隐患、实验环境搭建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BMU通用型负载箱,包括:箱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一功能面板,所述功能面板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器公端和第二连接器公端,另一侧设有第三连接器公端;装设于所述箱体上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复数个电芯,复数个所述电芯串连;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并与所述电芯相对应设置的复数个负载插接组件,所述负载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对应的电芯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公端连接,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公端连接;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的复数个温度插接组件,所述温度插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公端连接;以及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的CAN接口。本技术提供的BMU通用型负载箱在功能面板上设置了复数个第一插接件、第二插接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提供测试用的连接接口,将电芯封装在箱体内,第一插接件与电芯连接的导线也设于箱体的内部,箱体的侧部提供了与BMU连接的连接器公端,相比于现有的BMU负载电池包的锡焊导线连接方式,能够保证可靠绝缘,安全性好,实验环境搭建流程简便可靠。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负载插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插拔连接的第一跳线,所述第一跳线内嵌入有保险丝。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香蕉接口。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温度插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插拔连接的第二跳线,所述第二跳线内嵌入有保险丝。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装设有复数个电阻,所述电阻与所述温度插接组件对应设置,且所述电阻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电阻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还连接有第一波动开关。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的菊花链回环通讯接口。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复数个电芯依据串接顺序划分为多组,每一组电芯并联一第二波动开关,所述第二波动开关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功能面板上还设有电源接口。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背板。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的多个预留插接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功能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BMU通用型负载箱,用于满足BMS硬件平台开发测试需求,优化非标工装不稳定,提高实验效率,安全性更高,实验环境搭建流程简便可靠,从而解决了现有BMU负载电池包存在接触不良、潜在安全隐患、实验环境搭建效率低的问题。另外现有的BMU负载电池包还存在不能适用于不同型号的BMU测试的问题,因不同型号的BMU测试需要使用不同数量的电池,所以现有的BMU负载电池包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其不能满足平台化测试用负载需求。本技术提供的BMU通用型负载箱设置了串接的复数个电芯,且电芯按串接顺序进行了分组并为每一组并联一拨动开关,从而通过操作拨动开关可实现控制串接在一起的电芯的数量,使其能够满足不同BMU的测试需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结构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功能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BMU通用型负载箱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BMU通用型负载箱20包括箱体、电芯、负载插接组件22、温度插接组件23以及CAN接口24;箱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该箱体的顶部设有一功能面板21,该功能面板21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器公端211和第二连接器公端212,另一侧设有第三连接器公端213,较佳地,第三连接器公端213所在的一侧与第一连接器公端211和第二连接器公端212所在的一侧相对设置。电芯设有复数个,复数个电芯装设于箱体上并置于容置空间内,复数个电芯通过箱体封装起来,且复数个电芯串联在一起。负载插接组件22装设在功能面板21上,负载插接组件22设有复数个,且负载插接组件22与电芯对应设置,负载插接组件22包括第一插接件221和第二插接件222,该第一插接件221与对应的电芯和第三连接器公端213连接,第二插接件222与第一连接器公端211连接。第一插接件221和第二插接件222提供了测试用的接口。温度插接组件23也设有复数个,温度插接组件23装设在功能面板21上,该温度插接组件23包括第一连接件231和第二连接件232,第二连接件232与第二连接器公端212连接。CAN接口24装设在测试面板21上。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负载插接组件22还包括与第一插接件221和第二插接件222可插拔连接的第一跳线223,该第一跳线223内嵌入有保险丝。较佳地,该保险丝的最小熔断电流为1A。通过保险丝保护电路,在短路时可有效断开串联回路。另外通过可插拔的第一跳线223连接第一插接件221和第二插接件222,可使得该第一插接件221和第二插接件222之间的连接可调节,即可以选择通过第一跳线223连接第一插接件221和第二插接件222,还可以将第一跳线223拔下来从而断开第一插接件221和第二插接件222的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接件221、第二插接件222、第一连接件231和第二连接件232均为香蕉接口。使得接口规格统一,测试时能够方便连接,生产时也便于统一加工。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温度插接组件23海博阿凯与第一连接件231和第二连接件232可插拔连接的第二跳线233,该第二跳线233内嵌入有保险丝。较佳地,该保险丝的最小熔断电流为1A。通过保险丝保护电路,在短路时可有效断开串联回路。另外通过插拔该第二跳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MU通用型负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一功能面板,所述功能面板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器公端和第二连接器公端,另一侧设有第三连接器公端;/n装设于所述箱体上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复数个电芯,复数个所述电芯串连;/n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并与所述电芯相对应设置的复数个负载插接组件,所述负载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对应的电芯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公端连接,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公端连接;/n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的复数个温度插接组件,所述温度插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公端连接;/n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的CAN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U通用型负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一功能面板,所述功能面板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器公端和第二连接器公端,另一侧设有第三连接器公端;
装设于所述箱体上并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复数个电芯,复数个所述电芯串连;
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并与所述电芯相对应设置的复数个负载插接组件,所述负载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对应的电芯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公端连接,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公端连接;
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的复数个温度插接组件,所述温度插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公端连接;
装设于所述功能面板上的CAN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MU通用型负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插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可插拔连接的第一跳线,所述第一跳线内嵌入有保险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MU通用型负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香蕉接口。


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臣洪文才吴世保侯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