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4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本体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开关本体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接线装置,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联动的转动块、与转动块联动的移动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一组接入装置和二组接入装置,所述转动块转动时驱动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并分别与一组接入装置导通、二组接入装置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转动块驱动移动装置上下移动,从而将一组接入装置、二组接入装置进行导通实现对负载电源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本技术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顾名思义它是在用电突然断电时通过双电源切换开关,自动连接到备用的电源上,使我们的运作不至于停断,仍能继续运作。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用途,简单来说就是一路常用一路备用,当常用电突然故障或停电时,通过双电源切换开关,自动投入到备用电源上,(小负荷下备用电源也可由发电机供电)使设备仍能正常运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主要有PC级和CB级,其中PC级的构成是开关本体加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内设置驱动机构,开关本体设置操作机构,但目前操作机构在切换电源的时候,切换的方式大多较为复杂,切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本体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开关本体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接线装置,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联动的转动块、与转动块联动的移动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一组接入装置和二组接入装置,所述转动块转动时驱动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并分别与一组接入装置导通、二组接入装置导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器内的驱动电机以及转换手柄,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转轴,且该转轴依次穿过转换手柄、转动块,所述转换手柄、转动块以及驱动电机通过转轴同步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上移动块、下移动块、位于上移动块和下移动块之间的移动板以及复位弹簧,所述上移动块与转动块之间接触或分离,所述移动板的两侧设置有触点,所述触点与所述一组接入装置和二组接入装置连接,所述下移动块内形成有安置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安置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安置腔上壁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本体相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一组接入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所述二组接入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端与第三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位于所述开关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接线端与第三接线端位于所述开关本体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接线端靠近控制器一侧设置,所述第三接线端远离控制器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接线端向内侧连接有上接线板与下接线板,所述上接线板与下接线板分层设置,所述第二接线端连接有第二接线板,所述第三接线端连接有第三接线板,所述第二接线板与所述第三接线板分层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触点包括上接线板接触的上触点、与下接线板接触的下触点、与第二接线板接触的第二触点以及与第三接触板接触的第三触点,所述上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所述下触点与所述第三触点位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转动块驱动移动装置上下移动,从而将一组接入装置、二组接入装置进行导通实现对负载电源切换。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开关本体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开关本体;200、控制器;1、转动块;1a、凸块;2、驱动电机;3、转换手柄;4、转轴;5、上移动块;6、下移动块;7、移动板;8、复位弹簧;9、安置腔;10、第一接线端;11、第二接线端、12、第三接线端;13、上接线板;14、下接线板;15、第二接线板;16、第三接线板;17、上触点;18、下触点;19、第二触点;20、第三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参考图1-3,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本体100以及控制器200,所述控制器200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开关本体100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接线装置,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联动的转动块1、与转动块1联动的移动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一组接入装置和二组接入装置,所述转动块1转动时驱动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并分别与一组接入装置导通、二组接入装置导通。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器200内的驱动电机2以及转换手柄3,所述驱动电机2连接有转轴4,且该转轴4依次穿过转换手柄3、转动块1,所述转换手柄3、转动块1以及驱动电机2通过转轴4同步转动,当设置有多个开关本体100的时候也可以设置多个转轴4进行两两连接,实现同步转动。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上移动块5、下移动块6、位于上移动块5和下移动块6之间的移动板7以及复位弹簧8,所述上移动块5与转动块1之间接触或分离,所述移动板7的两侧设置有触点,所述触点与所述一组接入装置和二组接入装置连接,所述下移动块6内形成有安置腔9,所述复位弹簧8设置在安置腔9内,所述复位弹簧8的一端与安置腔9上壁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开关本体100相抵。所述一组接入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端10与第二接线端11,所述二组接入装置包括第一接线端10与第三接线端12,即在本实施例中两组接入装置共用第一接线端10。所述第一接线端10位于所述开关本体100的一侧,所述第二接线端11与第三接线端12位于所述开关本体100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接线端11靠近控制器200一侧设置,所述第三接线端12远离控制器200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接线端10向内侧连接有上接线板13与下接线板14,所述上接线板13与下接线板14分层设置,所述第二接线端11连接有第二接线板15,所述第三接线端12连接有第三接线板16,所述第二接线板15与所述第三接线板16分层设置所述触点包括上接线板13接触的上触点17、与下接线板14接触的下触点18、与第二接线板15接触的第二触点19以及与第三接触板接触的第三触点20,所述上触点17与所述第二触点19位于所述移动板7的上表面,所述下触点18与所述第三触点20位于所述移动板7的下表面,其中触点的设置和接线板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改变,本实施例只提供了其中一种方式。本实施例中具有两组接入装置,其中一组接入装置为常用电源接入,此时转动块1与移动装置中的上移动块5为分离状态,复位弹簧8处于自然伸长的状态,移动板7上的上触点17和第二触点19分别与上接线板13和第二接线板15接触实现第一接线端10和第二接线端11直接的导通,当需要切换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2的方式或者转换手柄3的人工转换方式,将转动块1转动实现与移动装置的接触,此时转动块1转动,转动快上的凸块1a挤压移动装置的上移动块5、移动板7以及下移动块6向开关本体100底部运动,直至下触点18和第三触点20分别和下接线板14和第三接线板16接触,实现第一接线端10和第三接线端12的导通,切换至备用电源本技术通过采用转动块1驱动移动装置上下移动,从而将一组接入装置、二组接入装置进行导通实现对负载电源切换。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本体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开关本体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接线装置,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联动的转动块、与转动块联动的移动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一组接入装置和二组接入装置,所述转动块转动时驱动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并分别与一组接入装置导通、二组接入装置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本体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开关本体内设置有操作机构以及接线装置,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联动的转动块、与转动块联动的移动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一组接入装置和二组接入装置,所述转动块转动时驱动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并分别与一组接入装置导通、二组接入装置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器内的驱动电机以及转换手柄,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转轴,且该转轴依次穿过转换手柄、转动块,所述转换手柄、转动块以及驱动电机通过转轴同步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上移动块、下移动块、位于上移动块和下移动块之间的移动板以及复位弹簧,所述上移动块与转动块之间接触或分离,所述移动板的两侧设置有触点,所述触点与所述一组接入装置和二组接入装置连接,所述下移动块内形成有安置腔,所述复位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赛鹏
申请(专利权)人:科莫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