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射膜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包括光学反射膜片本体和导光板,光学反射膜片本体的上端面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竖直反射膜片,光学反射膜片本体的上端面的另外两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竖直反射膜片,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固定连接,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的顶端均与导光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的外侧均设置有不透光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与光绪反射膜片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提高光的反射率,增加光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属于反射膜片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片构成了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反射膜,又叫“反光片,反射片”,反射膜,是LCD背光源模组构成材料的一部分,位于背光模组的最底部,在导光板的下面,其作用是将透过导光板漏到下面的光线再反射回去,重新回到面板侧,从而达到减少光损失,增加光亮度的作用;光亮度是指一个表面的明亮程度,指在某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的面光源沿该方向的发光强度即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不同物体对光有不同的反射系数或吸收系数;在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光学反射膜片通常为以平面结构,在导光板的下方反射从导光板中漏出的光源,以此来增加光亮度,但导光板边缘处的光由于条件的限制,降低了光的反射率,造成一定浪费,降低了高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设有与光绪反射膜片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提高光的反射率,增加光亮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包括光学反射膜片本体和导光板,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的上端面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竖直反射膜片,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的上端面的另外两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竖直反射膜片,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的顶端均与所述导光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的外侧均设置有不透光盖板。优选的,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及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配合处设置有第四粘合剂,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通过所述第四粘合剂与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及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配合处设置有第三粘合剂,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通过所述第三粘合剂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粘合剂。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粘合剂,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剂与所述导光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的高度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的外表面与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的外表面平齐。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设有与光绪反射膜片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反射膜片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提高光的反射率,增加光亮度。2、零部件之间使用粘合剂固定连接,操作简单方便,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的便利性,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竖直反射膜片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竖直反射膜片示意图。图中,1-光学反射膜片本体,2-第一竖直反射膜片,3-第二竖直反射膜片,4-不透光盖板,5-第一粘合剂,6-第二粘合剂,7-导光板,8-第三粘合剂,9-第四粘合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包括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和导光板7,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上端面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增加反射膜片,提高反射率,避免边缘处光源无法反射,进而增光亮度,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上端面的另外两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进一步的增光亮度,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固定连接,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的顶端均与导光板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将反光膜片本体1包围直接与导光板7相连,避免光源反射到外边儿影响反射效果,增光亮度,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的外侧均设置有不透光盖板4,避免光透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上端面与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及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配合处设置有第四粘合剂9,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通过第四粘合剂9与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及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固定连接,通过第四粘合剂9将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及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固定在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上,操作方便简单,提高工作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配合处设置有第三粘合剂8,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通过第三粘合剂8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固定连接,保证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配合紧密,提高光的反射率,固定方式简单,便于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粘合剂6,可以十分方便的将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安装在框架上,提高工作的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粘合剂5,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通过第一粘合剂5与导光板7固定连接,操作简单,安装和更换时,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的高度相等,保证导光板7与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平行设置,提高反射率,提高光亮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的外表面与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外表面平齐,充分利用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提高利用率。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的原理如下:光源发光进入导光板7,导光板7中漏出的光源经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反射回去重新回到面板侧,从而达到减少光损失,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将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与导光板7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导光板7边缘处漏出的光经过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反射至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上在反射至面板上,避免边缘处光源无法反射,进而提高光亮度。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包括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和导光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上端面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上端面的另外两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的顶端均与所述导光板(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的外侧均设置有不透光盖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包括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和导光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上端面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上端面的另外两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的顶端均与所述导光板(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与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的外侧均设置有不透光盖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及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配合处设置有第四粘合剂(9),所述光学反射膜片本体(1)通过所述第四粘合剂(9)与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及所述第二竖直反射膜片(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反射膜片增光亮度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反射膜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