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包括反射膜片,反射膜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导光板,反射膜片与导光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棱镜片,导光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扩散片,下扩散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棱镜片,下棱镜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棱镜片,中棱镜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棱镜片,上棱镜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扩散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反射膜片上设置竖直棱镜片以及在上下棱镜片之间设置中棱镜片相互配合作用,提高光亮度和光的利用率,进而降低光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光损耗处理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属于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块是液晶显示器光源的提供者,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背光模块光源的表现便决定了显示器表现在外的视觉感,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厚度薄,质量轻且携带方便,需求快速的增加,已能在CRT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背光模组的材料的组成从下至上为反射片,导光板,下扩散片,棱镜片,上扩散片;扩散片工作原理是借有扩散物质的折射和反射将光源雾化,并将光由小角度出光集中到正面以提高正面辉度;下扩散片主要是将从导光板发出的光集中起来均匀投射到棱镜片上,而上扩散片的主要作用是将棱镜片射出的光雾化,并将光均匀透出,同时上扩也能起到保护棱镜片的作用;根据研究,从传统背光光源所发射出来的光,经过反射膜、扩散膜等等的光学薄膜之后,只会有约60%的光通过背光模块进入到偏光膜,最后经过液晶显示器出来只剩下4%的光,造成很大的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在反射膜片上设置竖直棱镜片以及在上下棱镜片之间设置中棱镜片,提高光亮度和光的利用率,进而降低光的损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包括反射膜片,所述反射膜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反射膜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棱镜片,所述导光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扩散片,所述下扩散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棱镜片,所述下棱镜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棱镜片,所述中棱镜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棱镜片,所述上棱镜片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扩散片。优选的,所述反射膜片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背光模组框架,所述反射膜片与所述背光模组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剂,所述反射膜片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剂与所述背光模组框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框架内壁上设置有背光光源,所述背光光源为LED。优选的,所述反射膜片的底边设置有不透光胶带。优选的,所述竖直棱镜片的外侧上设置有第一遮光板,所述竖直棱镜片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粘合剂,所述竖直棱镜片通过所述第二粘合剂与所述反射膜片以及所述导光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中棱镜片的竖直面上设置有第二遮光板。优选的,所述竖直棱镜片的外表面与所述反射膜片的外表面平齐。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在反射膜片上设置竖直棱镜片以及在上下棱镜片之间设置中棱镜片,提高光亮度和光的利用率,进而降低光的损耗。2、零件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节省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反射膜片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中棱镜片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竖直棱镜片示意图。图中,1-反射膜片,2-导光板,3-下扩散片,4-下棱镜片,5-中棱镜片,6-上棱镜片,7-竖直棱镜片,8-上扩散片,9-背光模组框架,10-背光光源,11-第一粘合剂,12-不透光胶带,13-第一遮光板,14-第二粘合剂,15-第二遮光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包括反射膜片1,反射膜片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导光板2,反射膜片1与导光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棱镜片7,导光板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扩散片3,下扩散片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棱镜片4,下棱镜片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棱镜片5,中棱镜片5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棱镜片6,上棱镜片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扩散片8,背光光源10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2,导光板2漏出的光经反射片1反射到导光板2上在传入到下扩散片3,反射膜片1与导光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棱镜片7,提高光的反射率,进而提高光的利用率,降低光的损耗,导光板2中的光传入到下扩散片3,下扩散片3将从导光板2发出的光集中起来均匀投射到棱镜片4上,经中棱镜片5和上棱镜片6多重反射和折射,提高光的透过率和利用率,降低光的损耗,上扩散片8将上棱镜片6射出的光雾化,并将光均匀透出,同时保护棱镜片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反射膜片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背光模组框架9,反射膜片1与背光模组框架9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剂11,反射膜片1通过第一粘合剂11与背光模组框架9固定连接,反射膜片1通过第一粘合剂11固定在背光模组框架9内,操作简单、方便,提高工作的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框架9内壁上设置有背光光源10,背光光源10为LED,为背光模组提供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反射膜片1的底边设置有不透光胶带12,避免透光,提高光的反射率和利用率,降低光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竖直棱镜片7的外侧上设置有第一遮光板13,提高光的利用率,降低光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竖直棱镜片7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粘合剂14,竖直棱镜片7通过第二粘合剂14与反射膜片1以及导光板2固定连接,操作方便,提高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中棱镜片5的竖直面上设置有第二遮光板15,提高光的反射率和利用率,降低光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竖直棱镜片7的外表面与反射膜片1的外表面平齐,充分利用反射膜片1的反射面积,提高反射膜片1的反射效果,提高光的利用率,降低光的损耗。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的使用步骤和原理如下:背光光源10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2,导光板2漏出的光经反射片1反射到导光板2上在传入到下扩散片3,反射膜片1与导光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棱镜片7,提高光的反射率,进而提高光的利用率,降低光的损耗,导光板2中的光传入到下扩散片3,下扩散片3将从导光板2发出的光集中起来均匀投射到棱镜片4上,经中棱镜片5和上棱镜片6多重反射和折射,提高光的透过率和利用率,降低光的损耗,上扩散片8将上棱镜片6射出的光雾化,并将光均匀透出,同时保护棱镜片6。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包括反射膜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片(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导光板(2),所述反射膜片(1)与所述导光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棱镜片(7),所述导光板(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扩散片(3),所述下扩散片(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棱镜片(4),所述下棱镜片(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棱镜片(5),所述中棱镜片(5)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棱镜片(6),所述上棱镜片(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扩散片(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包括反射膜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片(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导光板(2),所述反射膜片(1)与所述导光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竖直棱镜片(7),所述导光板(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扩散片(3),所述下扩散片(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棱镜片(4),所述下棱镜片(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中棱镜片(5),所述中棱镜片(5)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棱镜片(6),所述上棱镜片(6)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上扩散片(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片(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背光模组框架(9),所述反射膜片(1)与所述背光模组框架(9)之间设置有第一粘合剂(11),所述反射膜片(1)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剂(11)与所述背光模组框架(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学背光模组低光损耗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