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44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前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右端焊接固定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右端焊接固定有锁定装置,所述旋转杆的上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旋转杆的上方在锁定装置的左端位置处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左端焊接固定有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转动齿轮、升降柱、底柱、锁定圈和连接套组成的锁定装置,采用锁定圈内表面的转动齿能很好的固定转动齿轮的位置,转动齿轮位置固定使旋转杆和转动杆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将镜框表面的反射镜能很好的固定在一个位置,避免外部碰撞发生的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反射镜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反射镜是一种利用反射定律工作的光学元件,反射镜按形状可分为平面反射镜、球面反射镜和非球面反射镜三种,按反射程度,可分成全反反射镜和半透半反反射镜,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即固定反射镜的支架。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转动杆能相对于原轴转动,转动的转动杆受到外部碰撞时会发生转动,造成反射镜无法固定在一个位置,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前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右端焊接固定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右端焊接固定有锁定装置,所述旋转杆的上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旋转杆的上方在锁定装置的左端位置处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左端焊接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内表面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镜框。优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锁定圈,所述锁定圈的内表面通过转动齿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的下端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下端焊接固定有底柱。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的上端贯穿连接有螺栓孔。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上端连接有凹槽。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连接圈的左端和右端偏上位置处设置有螺杆且螺杆表面设置有螺纹。优选的,所述锁定圈的内表面设置有传动齿且传动齿与转动齿轮表面传动齿咬合,所述升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圈,所述连接套的下端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内表面轮廓与升降柱外表面轮廓相等。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表面轮廓与支撑板表面凸起外表面轮廓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有转动齿轮、升降柱、底柱、锁定圈和连接套组成的锁定装置,采用锁定圈内表面的转动齿能很好的固定转动齿轮的位置,转动齿轮位置固定使旋转杆和转动杆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将镜框表面的反射镜能很好的固定在一个位置,避免外部碰撞发生的移位。2、本技术有凹槽和管体组成的连接管,采用支撑板表面的限位凸起能很好的进入凹槽内部,限制连接管的位置,连接管位置的固定能很好的避免镜框表面的反射镜与墙面发生接触,保护反射镜的安全,同时避免镜框和连接圈的自重将连接管下压,保证锁定装置的正常转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镜框;2、转动管;3、固定座;4、旋转杆;5、支撑板;6、转动杆;7、锁定装置;8、连接管;9、连接圈;31、座体;32、螺栓孔;71、转动齿轮;72、升降柱;73、底柱;74、锁定圈;75、连接套;81、凹槽;82、管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3,固定座3的前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管2,转动管2的右端焊接固定有旋转杆4,旋转杆4的右端焊接固定有锁定装置7,旋转杆4的上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板5,旋转杆4的上方在锁定装置7的左端位置处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左端焊接固定有连接管8,连接管8的上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连接圈9,连接圈9的内表面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镜框1,锁定装置7包括连接套75,连接套75的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锁定圈74,锁定圈74的内表面通过转动齿连接有转动齿轮71,转动齿轮71的下端连接有升降柱72,升降柱72的下端焊接固定有底柱73。通过锁定圈74内表面的传动齿能很好的卡住转动齿轮71,则转动齿轮71无法转动,由于连接套75和底柱73分别连接在转动杆6和旋转杆4的表面,则转动杆6和旋转杆4的位置固定无法相对转动,将转动杆6向上抬,转动杆6向上移动带动连接套75向上移动,连接套75向上移动带动锁定圈74向上移动,锁定圈74向上移动脱离转动齿轮71,则转动杆6能相对于旋转杆4转动,转动杆6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放下转动杆6,则锁定圈74重新卡在转动齿轮71的表面,则转动杆6相对于旋转杆4固定,能很好的根据需要固定镜框1中平面反射镜的位置,避免外部碰撞造成的移动。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3,固定座3的前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管2,转动管2的右端焊接固定有旋转杆4,旋转杆4的右端焊接固定有锁定装置7,旋转杆4的上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板5,旋转杆4的上方在锁定装置7的左端位置处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左端焊接固定有连接管8,连接管8的上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连接圈9,连接圈9的内表面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镜框1,连接管8包括管体82,管体82的上端连接有凹槽81。通过管体表面的凹槽81能很好的使支撑板5表面的限位凸起进入凹槽81内部,在不使用调节装置时将连接管8旋转至支撑板5的上方,则支撑板5表面的限位凸起进入凹槽81内部,将连接管8顶起,能很好的避免镜框1和连接圈9的自重将连接管8向下压,导致锁定装置7上下部分出现歪斜,影响锁定装置7的正常转动,同时保证锁定装置7的长时间使用,同时凹槽81能通过支撑板5表面的限位凸起限制连接管8的移动范围,使连接管8能避免与墙面发生碰撞,保护镜框1内部反射镜的安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将旋转杆4向前拉,旋转杆4移动带动转动管2转动,转动管2通过轴相对于固定座3转动,旋转杆4转动带动锁定装置7移动,锁定装置7移动带动转动杆6移动,转动杆6移动带动连接管8移动,连接管8移动带动镜框1移动,镜框1移动带动表面的平面镜移动,转动连接圈9表面的螺杆调节镜框1的角度,即可使用平面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的前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管(2),所述转动管(2)的右端焊接固定有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右端焊接固定有锁定装置(7),所述旋转杆(4)的上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板(5),所述旋转杆(4)的上方在锁定装置(7)的左端位置处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左端焊接固定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的上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连接圈(9),所述连接圈(9)的内表面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镜框(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的前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管(2),所述转动管(2)的右端焊接固定有旋转杆(4),所述旋转杆(4)的右端焊接固定有锁定装置(7),所述旋转杆(4)的上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板(5),所述旋转杆(4)的上方在锁定装置(7)的左端位置处连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左端焊接固定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的上端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连接圈(9),所述连接圈(9)的内表面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镜框(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7)包括连接套(75),所述连接套(7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锁定圈(74),所述锁定圈(74)的内表面通过转动齿连接有转动齿轮(71),所述转动齿轮(71)的下端连接有升降柱(72),所述升降柱(72)的下端焊接固定有底柱(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反射镜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军张宝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如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