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提花机组件数据出错反馈检测系统
本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提花机组件数据出错反馈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织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与之相配套的提花装置的发展,电子提花机和织机相配合,可以织造出各种大花纹提花织物。提花机开始工作时,首先是将织造花纹数据传递给电磁选针器的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但由于电子提花机的针数多,导致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的串联结构庞大,使得提花机控制器向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输出数据时,不具备有效的检查和校验手段,对于可能存在的数据错误,提花机无法及时发现并进行停机,往往等到发现错误时已经反映在了织物成品上,织物质量得不到保证。进一步地,提花机组件如果遇到组件故障或者组件短路等等情况,织机同样也无法发现,织机正常运行从而就织出次品布,给生产厂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开发一种提花机组件出错反馈检测系统,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提花机组件数据出错反馈检测系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提花机组件数据出错反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数码管显示电路、开关电路、输入电路、驱动连接电路、驱动板电路、数据移位电路以及报警控制输出电路,所述的数码管显示电路、开关电路、输入电路、数据移位电路以及报警控制输出电路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的输入电路与驱动连接电路连接,驱动连接电路又与数据移位电路及驱动板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提花机组件数据出错反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数码管显示电路、开关电路、输入电路、驱动连接电路、驱动板电路、数据移位电路以及报警控制输出电路,所述的数码管显示电路、开关电路、输入电路、数据移位电路以及报警控制输出电路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的输入电路与驱动连接电路连接,驱动连接电路又与数据移位电路及驱动板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提花机组件数据出错反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数码管显示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以及数码管U1,其中,数码管U1采用SMG15631A,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数码管U1的12脚,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以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
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数码管U1的9脚,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数码管U1的8脚,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以及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数码管U1的11脚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数码管U1的7脚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数码管U1的4脚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数码管U1的2脚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数码管U1的1脚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数码管U1的10脚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数码管U1的5脚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以及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以及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共同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提花机组件数据出错反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移位电路包括触发器U2、第一缓冲器U3、第二缓冲器U4、第十四电阻R14以及第一电容C1,其中,所述的触发器U2采用74HC14,所述的第一缓冲器U3和第二缓冲器U4采用74HC273,触发器U2的1脚连接所述的输入电路,触发器U2的3脚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触发器U2的2脚,触发器U2的5脚与9脚及4脚连接,触发器U2的6脚与第一缓冲器U3的11脚连接,触发器U2的8脚与第二缓冲器U4的11脚连接,第一缓冲器U3的12、15、16、19脚以及第二缓冲器U4的12、15、16、19脚分别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第一缓冲器U3的13、14、17、18脚以及第二缓冲器U4的3、4、7、8、13、14、17、18脚分别对应一驱动连接电路进行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触发器U2的10、11、12、13脚以及第一缓冲器U3的3、4、7、8、2、5、6、9脚共同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提花机组件数据出错反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连接电路包括第一插口J1、瞬态吸收二极管D1、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稳压管DZ1以及自恢复保险丝FU1,所述的瞬态吸收二极管D1采用NUP2105L,所述的第一插口J1采用14脚的直脚牛角座,所述的瞬态吸收二极管D1的2脚与第一插口J1的5脚以及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并共同连接至所述的数据移位电路,第一插口J1的2、7、9脚连接所述的输入电路,第一插口J1的8、10、12、13脚共同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稳压管DZ1的负极以及自恢复保险丝FU1的一端连接,自恢复保险丝FU1的另一端接+16V直流电源,第十五电阻R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虹,顾惠祥,朱晓刚,季静霞,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