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14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支撑组件、管板、管箱,所述换热管为多根直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管箱有两个,一个设置有管程入口,另一个设置有管程出口,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壳程入口与壳程出口,所述支撑组件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换热管通过的通孔、供壳程介质通过的导流孔,所述支撑组件紧贴所述壳体内壁,所述通孔与所述换热管一一对应,所述换热管内外部的管程介质与壳程介质以纯逆流方式换热。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使换热器内管程介质与壳程介质以纯逆流方式换热,以此降低壳程介质流动阻力,在实现预期换热效果的同时降低加压装置的购置成本及其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管壳式(又称管式、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管壳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外部的壳程介质在流动时会出现折流,此时壳程介质流动阻力较大。当壳程介质进口压力不足以克服壳程介质流动阻力时,往往需要对壳程介质进行加压处理,或是加压处理时施加的压力相对较高,而加压处理后壳程介质的流速虽然加快,但也正因其流速加快,换热器内管程介质与壳程介质的有效换热时间又会有所降低,由此一方面导致换热效果反而不及预期,另一方面还浪费了加压装置的购置成本及其运行成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换热管(2)、支撑组件(3)、管板(4)、管箱(5),所述换热管(2)为多根直管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管箱(5)有两个,一个设置有管程入口(201),另一个设置有管程出口(202),所述壳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壳程入口(101)与壳程出口(102),所述支撑组件(3)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换热管(2)通过的通孔(301)、供壳程介质通过的导流孔(302),所述支撑组件(3)紧贴所述壳体(1)内壁,所述通孔(301)与所述换热管(2)一一对应,所述换热管(2)内外部的管程介质与壳程介质以纯逆流方式换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换热管(2)、支撑组件(3)、管板(4)、管箱(5),所述换热管(2)为多根直管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管箱(5)有两个,一个设置有管程入口(201),另一个设置有管程出口(202),所述壳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壳程入口(101)与壳程出口(102),所述支撑组件(3)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换热管(2)通过的通孔(301)、供壳程介质通过的导流孔(302),所述支撑组件(3)紧贴所述壳体(1)内壁,所述通孔(301)与所述换热管(2)一一对应,所述换热管(2)内外部的管程介质与壳程介质以纯逆流方式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4)有两个,所述换热管(2)穿透所述两个管板(4),所述管箱(5)内端面、管板(4)外端面、换热管(2)外端面呈齐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302)交错围合于所述通孔(301)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01)与所述导流孔(302)部分贯通,所述支撑组件(3)还设置有凸缘部(307),所述凸缘部(307)与所述导流孔(302)交错围合于所述通孔(301)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聚园邵松孟玥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