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14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块。该复合式换热器,通过设置有分流槽,在使用时,使一种流体经由进流管和左侧导管进入左侧分流槽的内部,然后流体会被均匀的分配至各个管束的内部,通过整个管束后会进入右侧分流槽中汇合并经由出流管流出管束,使另一种流体经由流体进口中流入,另一种流体换热槽和管束之间的空隙流过,并会在折流挡板之间绕行,最后由流体出口流出换热器,能够使得两个流体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使得换热效率大幅度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复合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和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目前现有的复合式换热器多种多样,但这些复合式换热器大多都有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使得无法快速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难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故而提出一种复合式换热器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具备换热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无法快速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难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换热效率高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块,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封头,两个所述封头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管,左侧所述导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流管,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槽,两个所述封头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分流槽,所述换热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所述换热槽内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分流挡板,两个所述分流挡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两端均贯穿并延伸至两个分流挡板外部的管束,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换热槽的外侧开设有保温槽,所述换热器壳体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流体进口,所述换热器壳体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流体出口,右侧所述导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流管。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开设有与换热器壳体大小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换热器壳体与凹槽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且呈对称分布于安装座底部的前后两端,四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套。优选的,所述折流挡板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折流挡板呈等距错位分布于换热槽的顶部和底部。优选的,两个所述分流挡板的内部开设有与管束相对应且大小相适配的导流孔,所述折流挡板的内部开设有与管束大小相适配的固定槽。优选的,所述换热槽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与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大小相适配的通孔,所述保温槽的内部填充有玻璃棉。(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复合式换热器,通过设置有防滑块,使得加大了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不会滑动,通过设置有保温槽,使得其内部温度散发速率变慢,更加方便换热的进行,在使用时,使一种流体经由进流管和左侧导管进入左侧分流槽的内部,然后流体会被均匀的分配至各个管束的内部,通过整个管束后会进入右侧分流槽中汇合并经由出流管流出管束,使另一种流体经由流体进口中流入,另一种流体换热槽和管束之间的空隙流过,并会在折流挡板之间绕行,最后由流体出口流出换热器,能够使得两个流体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使得换热效率大幅度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图。图中:1换热器壳体、2安装座、3支撑腿、4防滑块、5封头、6导管、7进流管、8换热槽、9分流槽、10折流挡板、11分流挡板、12管束、13保温槽、14流体进口、15流体出口、16出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换热器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安装座2的顶部开设有与换热器壳体1大小相适配的凹槽,换热器壳体1与凹槽固定连接,安装座2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3,支撑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块4,支撑腿3的数量为四个且呈对称分布于安装座2底部的前后两端,四个支撑腿3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套,换热器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封头5,两个封头5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管6,左侧导管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流管7,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槽8,换热槽8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与流体进口14和流体出口15大小相适配的通孔,保温槽13的内部填充有玻璃棉,两个封头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分流槽9,换热槽8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10,折流挡板10的形状为半圆形,折流挡板10呈等距错位分布于换热槽8的顶部和底部,换热槽8内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分流挡板11,两个分流挡板11的内部开设有与管束12相对应且大小相适配的导流孔,折流挡板10的内部开设有与管束12大小相适配的固定槽,两个分流挡板11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两端均贯穿并延伸至两个分流挡板11外部的管束12,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换热槽8的外侧开设有保温槽13,换热器壳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流体进口14,换热器壳体1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流体出口15,右侧导管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流管16,通过设置有防滑块4,使得加大了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不会滑动,通过设置有保温槽13,使得其内部温度散发速率变慢,更加方便换热的进行,在使用时,使一种流体经由进流管7和左侧导管6进入左侧分流槽9的内部,然后流体会被均匀的分配至各个管束12的内部,通过整个管束12后会进入右侧分流槽9中汇合并经由出流管16流出管束12,使另一种流体经由流体进口14中流入,另一种流体换热槽8和管束12之间的空隙流过,并会在折流挡板10之间绕行,最后由流体出口15流出换热器,能够使得两个流体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使得换热效率大幅度提升。在使用时,使一种流体经由进流管7和左侧导管6进入左侧分流槽9的内部,然后流体会被均匀的分配至各个管束12的内部,通过整个管束12后会进入右侧分流槽9中汇合并经由出流管16流出管束12,使另一种流体经由流体进口14中流入,另一种流体换热槽8和管束12之间的空隙流过,并会在折流挡板10之间绕行,最后由流体出口15流出换热器。综上所述,该复合式换热器,通过设置有防滑块4,使得加大了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不会滑动,通过设置有保温槽13,使得其内部温度散发速率变慢,更加方便换热的进行,在使用时,使一种流体经由进流管7和左侧导管6进入左侧分流槽9的内部,然后流体会被均匀的分配至各个管束12的内部,通过整个管束12后会进入右侧分流槽9中汇合并经由出流管16流出管束12,使另一种流体经由流体进口14中流入,另一种流体换热槽8和管束12之间的空隙流过,并会在折流挡板10之间绕行,最后由流体出口15流出换热器,能够使得两个流体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使得换热效率大幅度提升,解决了无法快速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难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造成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块(4),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封头(5),两个所述封头(5)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管(6),左侧所述导管(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流管(7),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槽(8),两个所述封头(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分流槽(9),所述换热槽(8)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10),所述换热槽(8)内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分流挡板(11),两个所述分流挡板(11)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两端均贯穿并延伸至两个分流挡板(11)外部的管束(12),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换热槽(8)的外侧开设有保温槽(13),所述换热器壳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流体进口(14),所述换热器壳体(1)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流体出口(15),右侧所述导管(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流管(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滑块(4),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封头(5),两个所述封头(5)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管(6),左侧所述导管(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流管(7),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换热槽(8),两个所述封头(5)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分流槽(9),所述换热槽(8)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10),所述换热槽(8)内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分流挡板(11),两个所述分流挡板(11)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两端均贯穿并延伸至两个分流挡板(11)外部的管束(12),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换热槽(8)的外侧开设有保温槽(13),所述换热器壳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流体进口(14),所述换热器壳体(1)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流体出口(15),右侧所述导管(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流管(1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合立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