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13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包括顶盖、底座和焊接在顶盖与底座之间的筒体,筒体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翼板,且翼板顶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循环泵,循环泵的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上液管,且循环泵的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送液管,送液管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筒体外部的冷凝器,筒体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分液盘,且分液盘底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循环泵、送液管、上液管和分液盘以及喷头,可使得冷却液在筒体的内部循环流动,从而与流经在螺旋料管内部的氰基吡嗪冷却,充分使得冷却液与螺旋料管发生热交换,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氰基吡嗪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
技术介绍
氰基吡嗪是一种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及医药中间体,在香料,医药等领域中有广泛用途。现阶段制备2-氰基吡嗪的并不少见,2-氰基吡嗪是生产治疗结核病药物吡嗪酰胺的重要原料。目前,全球仅日本实现了2-氰基吡嗪的工业化生产。因而国际国内产需矛盾十分突出,市场空间广阔。在传统的喷淋冷却塔中,冷却液相与氰基吡嗪逆向而行,从而实现传热和传质,该方式由于接触时间较短,冷却液相与氰基吡嗪两相平衡状态较难达到,其实际冷却效果并不如理论那么理想。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液相与氰基吡嗪逆向而行,从而实现传热和传质,该方式由于接触时间较短,冷却液相与氰基吡嗪两相平衡状态较难达到,其实际冷却效果并不如理论那么理想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包括顶盖、底座和焊接在顶盖与底座之间的筒体,所述筒体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翼板,且翼板顶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上液管,且循环泵的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送液管,所述送液管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筒体外部的冷凝器,所述筒体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分液盘,且分液盘底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喷头。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通过设置的循环泵、送液管、上液管和分液盘以及喷头,可使得冷却液在筒体的内部循环流动,从而与流经在螺旋料管内部的氰基吡嗪冷却,充分使得冷却液与螺旋料管发生热交换,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支腿,且支腿底端的外壁上焊接有垫块。进一步的,所述筒体正面一侧的外壁上开有竖条形分布的观察窗,且观察窗的内部密封嵌入有玻璃板。进一步的,所述顶盖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料斗,所述底座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筒体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分流盘,且分流盘与料斗之间通过多通道连通,所述分流盘底部的外壁上焊接有若干个螺旋料管,且螺旋料管底端设置有位于筒体内部下方的集料盘,所述集料盘通过多通道与出料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分液盘的外壁上焊接有连接块,且分液盘通过连接块与螺栓的配合固定安装在筒体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底座内部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底端的内部螺纹插接有堵头,且集液槽的一侧与送液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分液盘与上液管的一端形成液体输送结构,且分液盘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分液盘与若干个喷头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循环泵、送液管、上液管和分液盘以及喷头,可使得冷却液在筒体的内部循环流动,从而与流经在螺旋料管内部的氰基吡嗪冷却,充分使得冷却液与螺旋料管发生热交换,提高了冷却的效果。2.采用的螺旋料管,可增加氰基吡嗪在其内部流动的时间,更加的有助于其与螺旋料管外部的冷却液接触,达到很好的换热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率。3.通过设置的集料盘和分流盘,可进入到料斗内部的氰基吡嗪分流,分别进入到多个螺旋料管的内部,从而避免了氰基吡嗪的集聚,以分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氰基吡嗪冷却效率。4、采用的集液槽,可很好的实现对冷却液的收集,避免了冷却液在筒体的内部集聚,发生残留的情况,便于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对其内部的清理,保证了下次的正常使用,同时有效地节约了冷却液的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的分液盘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盖、2底座、3支腿、4筒体、5玻璃板、6翼板、7循环泵、8上液管、9送液管、10料斗、11出料管、12集料盘、13分流盘、14螺旋料管、15分液盘、16喷头、17连接块、18冷凝器、19集液槽、20堵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3,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包括顶盖1、底座2和焊接在顶盖1与底座2之间的筒体4,由顶盖1、底座2和筒体4共同形成腔体结构,保证了冷却塔结构的完整性,筒体4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翼板6,且翼板6顶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循环泵7,实现冷却液的循环输送,循环泵7的型号为UPA90,循环泵7的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上液管8,用于对冷却液的输送,且循环泵7的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送液管9,用于对冷却液的引流,送液管9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筒体4外部的冷凝器18,实现对冷却液的再次冷却,从而保证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冷却液为液氮,筒体4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分液盘15,且分液盘15底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喷头16,实现向下的喷淋效果。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循环泵7、送液管9、上液管8和分液盘15以及喷头16,可使得冷却液在筒体的内部循环流动,从而与流经在螺旋料管内部的氰基吡嗪冷却,充分使得冷却液与螺旋料管发生热交换,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进一步的,底座2底部的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支腿3,且支腿3底端的外壁上焊接有垫块,便于冷却塔的稳定放置。进一步的,筒体4正面一侧的外壁上开有竖条形分布的观察窗,且观察窗的内部密封嵌入有玻璃板5,便于人们观察到内部的冷却情况。进一步的,顶盖1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料斗10,底座2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料管11,筒体4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分流盘13,且分流盘13与料斗10之间通过多通道连通,分流盘13底部的外壁上焊接有若干个螺旋料管14,使得进入到料斗10内部的氰基吡嗪能够分流,在多个螺旋料管14的内部输送,避免了氰基吡嗪的集聚,提高了对氰基吡嗪冷却的效果,且螺旋料管14底端设置有位于筒体4内部下方的集料盘12,集料盘12通过多通道与出料管11相连通,便于氰基吡嗪的集中排出。进一步的,分液盘15的外壁上焊接有连接块17,且分液盘15通过连接块17与螺栓的配合固定安装在筒体4的内壁上,便于分液盘15在筒体4内部的安装。进一步的,底座2的一侧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底座2内部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集液槽19,集液槽19底端的内部螺纹插接有堵头20,可更好的实现对内部残渣污物的收集,能够把筒体4内部的冷却液完全的排出,且集液槽19的一侧与送液管9相连通。进一步的,分液盘15与上液管8的一端形成液体输送结构,从而高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包括顶盖(1)、底座(2)和焊接在顶盖(1)与底座(2)之间的筒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翼板(6),且翼板(6)顶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循环泵(7),所述循环泵(7)的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上液管(8),且循环泵(7)的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送液管(9),所述送液管(9)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筒体(4)外部的冷凝器(18),所述筒体(4)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分液盘(15),且分液盘(15)底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喷头(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包括顶盖(1)、底座(2)和焊接在顶盖(1)与底座(2)之间的筒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一侧的外壁上焊接有翼板(6),且翼板(6)顶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循环泵(7),所述循环泵(7)的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上液管(8),且循环泵(7)的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送液管(9),所述送液管(9)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在筒体(4)外部的冷凝器(18),所述筒体(4)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分液盘(15),且分液盘(15)底部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喷头(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底部的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呈环形分布的支腿(3),且支腿(3)底端的外壁上焊接有垫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正面一侧的外壁上开有竖条形分布的观察窗,且观察窗的内部密封嵌入有玻璃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氰基吡嗪生产用高效喷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顶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料斗(10),所述底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小峰许银生张振亮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巨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