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商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04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包括:热量交换箱,其内设有新风控温管和旧风控温管,新风控温管和旧风控温管呈螺旋状相互缠绕;新风供应箱,其内设有新风风扇,新风供应箱进风口与室外连通,出风口通过新风控温管与新风排出箱的进风口连通,新风排出箱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旧风供应箱,其内设有旧风风扇,旧风供应箱的进风口与室内连通,出风口通过旧风控温管与旧风排出箱的进风口连通,旧风排出箱的出风口与室外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新风供应箱机械进风和旧风供应箱机械排风形成通风循环,新风控温管和旧风控温管通过相互缠绕接触换热,减小新风与旧风的温差,能广泛应用于建筑通风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
技术介绍
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市场上的通风构架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市场上的通风构架常采用机械进风、自然排风或者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方式进行通风换气,换气效率不高,导致在实训室这样人员多,地形复杂的场所,使用效果不理想;2、目前市场上的通风构架多是直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排出,将室外的新风直接排进,在室内有加热或者制冷的时候,就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解决了因为通风构架常采用机械进风、自然排风或者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方式进行通风换气,换气效率不高,导致在实训室这样人员多,地形复杂的场所,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量交换箱、新风供应箱、新风排出箱、旧风供应箱、旧风排出箱;所述热量交换箱内设有新风控温管和旧风控温管,所述新风控温管的进风口固定在所述热量交换箱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的出风口固定在所述热量交换箱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的进风口固定在所述新风控温管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的出风口固定在所述新风控温管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和所述旧风控温管呈螺旋状相互缠绕;所述热量交换箱内设有新风控温管和旧风控温管,所述新风控温管的进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的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的进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侧壁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的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和所述旧风控温管呈螺旋状相互缠绕;所述新风供应箱的进风口贯穿一侧墙体上部延伸至室外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供应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新风控温管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控温管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新风排出箱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排出箱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新风供应箱的进风口后方设有新风电机,所述新风电机输出端设有新风风扇;所述旧风排出箱的出风口贯穿另一侧墙体上部延伸至室外与室外连通,所述旧风排出箱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旧风控温管的出口连通,所述旧风控温管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旧风供应箱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旧风供应箱的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旧风供应箱内设有旧风电机,所述旧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旧风风扇。优选的是,所述热量交换箱与内部所述新风控温管和所述旧风控温管之间的空间间隙填充有换热介质。优选的是,所述新风供应箱的两侧内壁相向设有若干块交错分布的消声板。优选的是,所述旧风控温管进风口与所述旧风供应箱间的管道上设有止回阀。优选的是,所述新风供应箱的进风口设有滤网。优选的是,所述旧风排出箱排风口设有防虫网。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该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通过新风供应箱持续的将室外空气往管道里推动,持续产生新风,新风不断的顺着管道从新风排出箱进入室内,配和旧风供应箱持续的将室内旧风往管道里推动,持续产生旧风,旧风不断的顺着管道从旧风排出箱排出至室外。2、该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通过相互缠绕的新风控温管和旧风控温管,在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的时候,低温的新风从高温的旧风处吸收热量,减少新风与室内的温差,降低加热新风的能耗,在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的时候,低温的旧风从高温的新风处吸收热量,减小新风与室内的温差,降低制冷新风的能耗。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风供应箱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旧风供应箱示意图。附图说明标记:1、墙体,2、新风供应箱,201、消声板,202、滤网,203、新风电机,204、新风风扇,3、热量交换箱,4、新风控温管,5、新风排出箱,6、防虫网,7、旧风控温管,8、止回阀,9、旧风供应箱,901、旧风风扇,902、旧风电机,10、旧风排出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包括:热量交换箱3、新风供应箱2、新风排出箱5、旧风供应箱9、旧风排出箱10;所述热量交换箱3内设有新风控温管4和旧风控温管7,所述新风控温管4的进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3的侧壁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4的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3的侧壁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7的进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3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7的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3的侧壁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4和所述旧风控温管7呈螺旋状相互缠绕;所述新风供应箱2的进风口贯穿一侧墙体1上部延伸至室外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供应箱2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新风控温管4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控温管4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新风排出箱5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排出箱5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新风供应箱2的进风口后方设有新风电机203,所述新风电机203输出端设有新风风扇204;所述旧风排出箱10的出风口贯穿另一侧墙体1上部延伸至室外与室外连通,所述旧风排出箱10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旧风控温管7的出口连通,所述旧风控温管7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旧风供应箱9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旧风供应箱9的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旧风供应箱9内设有旧风电机902,所述旧风电机902的输出端固定有旧风风扇90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新风风扇204持续的将室外空气吸入新风供应箱2,持续产生新风,新风经过新风控温管4后,从新风排出箱5进入室内,配合旧风风扇901持续的将室内旧风吸入旧风供应箱9,持续产生旧风,旧风经过旧风控温管7后,从旧风排出箱10排出至室外,形成新风供应箱2机械进风和旧风供应箱9机械排风的通风循环,有效提高通风效率;新风控温管4和旧风控温管7通过相互缠绕接触换热,减小新风与旧风的温差,降低能耗。如图1所示,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热量交换箱3与内部所述新风控温管4和所述旧风控温管7之间的空间间隙填充有换热介质。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量交换箱、新风供应箱、新风排出箱、旧风供应箱、旧风排出箱;/n所述热量交换箱内设有新风控温管和旧风控温管,所述新风控温管的进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的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的进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的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和所述旧风控温管呈螺旋状相互缠绕;/n所述新风供应箱的进风口贯穿一侧墙体上部延伸至室外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供应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新风控温管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控温管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新风排出箱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排出箱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新风供应箱的进风口后方设有新风电机,所述新风电机输出端设有新风风扇;/n所述旧风排出箱的出风口贯穿另一侧墙体上部延伸至室外与室外连通,所述旧风排出箱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旧风控温管的出口连通,所述旧风控温管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旧风供应箱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旧风供应箱的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旧风供应箱内设有旧风电机,所述旧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旧风风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实训室的通风构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量交换箱、新风供应箱、新风排出箱、旧风供应箱、旧风排出箱;
所述热量交换箱内设有新风控温管和旧风控温管,所述新风控温管的进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的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的进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下部,所述旧风控温管的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热量交换箱的侧壁上部,所述新风控温管和所述旧风控温管呈螺旋状相互缠绕;
所述新风供应箱的进风口贯穿一侧墙体上部延伸至室外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供应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新风控温管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控温管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新风排出箱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排出箱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新风供应箱的进风口后方设有新风电机,所述新风电机输出端设有新风风扇;
所述旧风排出箱的出风口贯穿另一侧墙体上部延伸至室外与室外连通,所述旧风排出箱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旧风控温管的出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泓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