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66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压缩机和制冷设备,气缸盖包括盖本体和安装部,盖本体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安装部与盖本体相连接;其中,盖本体的外壁面与安装部的间距为盖本体的厚度,盖本体的第一端的厚度小于盖本体的第二端的厚度。通过令盖本体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具备不同的厚度,可令气缸盖的外形与压缩机的壳体相适应,有助于减小气缸盖与壳体的间距,实现紧凑化布局,与此同时,可获得尽量大的气缸盖内侧容积,能够减小紧凑化布局对气缸排气压力和排气脉动的影响,使得应用该气缸盖的压缩机正常工作,保证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制冷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缸盖、一种压缩机和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应用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压缩机越来越趋于小型化,这就需要压缩机结构更加紧凑,各部件及所占空间需要越来越小。为了在很小的空间内保证各零部件正常工作,需要合理地设计各零部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缸盖。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缸盖,气缸盖包括盖本体和安装部,盖本体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安装部与盖本体相连接;其中,盖本体的外壁面与安装部的间距为盖本体的厚度,盖本体的第一端的厚度小于盖本体的第二端的厚度。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盖,包括相连接的盖本体和安装部,安装部能够与待安装面相连接,从而实现气缸盖的安装固定,盖本体则实现气缸盖作为盖体的覆盖功能。气缸盖应用于压缩机中,压缩机的壳体通常呈向外突出的弯曲状,使得壳体的内表面为曲面。通过令盖本体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具备不同的厚度,可令气缸盖的外形与压缩机的壳体相适应,有助于减小气缸盖与壳体的间距,实现紧凑化布局,与此同时,可获得尽量大的气缸盖内侧容积,能够减小紧凑化布局对气缸排气压力和排气脉动的影响,使得应用该气缸盖的压缩机正常工作,保证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气缸盖,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以盖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方向为高度方向,以盖本体的外壁面上的点与盖本体的第二端的间距为盖本体的高度,盖本体的厚度与盖本体的高度负相关。在该设计中,将对盖本体的厚度的限定由第一端和第二端扩展至盖本体的整个外壁面。通过令盖本体的厚度随盖本体的高度的减小而增大,可在第一端的厚度小于第二端的厚度的前提下,令盖本体的厚度逐渐变化,使得气缸盖的外形与压缩机的壳体进一步相适应,有助于进一步减小气缸盖与壳体的间距,实现紧凑化布局,与此同时,可获得尽量大的气缸盖内侧容积,能够减小紧凑化布局对气缸排气压力和排气脉动的影响,使得应用该气缸盖的压缩机正常工作,保证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盖本体的外壁面包括朝向远离盖本体的中心的方向突出的曲面。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盖本体的外壁面包括曲面,且该曲面的突出方向为远离盖本体的中心的方向,既可进一步与压缩机的壳体的形状相匹配,在实现紧凑化布局的同时获得尽量大的气缸盖内侧容积,又可令盖本体的外壁面光滑过渡,有助于增加盖本体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气缸盖的整体结构强度,有助于改善气缸盖以及应用该气缸盖的压缩机的防撞性能,提升安全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气缸盖还包括:凸起部,凸起部与盖本体的外壁面相连接。在该设计中,气缸盖还包括设置在盖本体外壁面的凸起部,由于凸起部伸出盖本体,将该气缸盖应用于压缩机后,凸起部与压缩机的壳体的间距会小于气缸盖的其他结构与壳体的间距,因此当压缩机发生碰撞时,凸起部会优先与压缩机的壳体相撞,进而保护气缸盖的其他结构,有助于改善应用该气缸盖的压缩机的防撞性能,提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凸起部具有相背离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凸起部的第三端朝向盖本体的第一端,凸起部的第四端朝向盖本体的第二端;凸起部的外壁面与安装部的间距为凸起部的厚度,凸起部的第三端的厚度小于凸起部的第四端的厚度。在该设计中,针对凸起部,通过令凸起部在第三端和第四端具备不同的厚度,具体而言,凸起部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各自朝向盖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凸起部的第三端和盖本体的第一端为厚度较小的一端,凸起部的第四端和盖本体的第二端为厚度较大的一端,可令凸起部的外形与压缩机的壳体相适应,使得凸起部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与壳体的间距相差不大。当压缩机发生碰撞时,能够增大凸起部与壳体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单位面积上的受力,即减小碰撞压强,有助于改善应用该气缸盖的压缩机防撞性能,提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凸起部的外壁面包括朝向远离盖本体的中心的方向突出的曲面。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凸起部的外壁面包括曲面,且该曲面的突出方向为远离盖本体的中心的方向,可进一步与压缩机的壳体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凸起部的不同位置与壳体的间距均相差不大。当压缩机发生碰撞时,能够进一步增大凸起部与壳体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单位面积上的受力,即减小碰撞压强,有助于改善应用该气缸盖的压缩机防撞性能,提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凸起部与盖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在该设计中,通过令凸起部与盖本体一体成型,一方面可增加凸起部和盖本体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同时二者作为一个整体结构,相对于单独的盖本体,其结构复杂度得到提升,使得该整体结构能够承受多个方向的外力,从而增加了气缸盖的整体强度,有助于改善压缩机防撞性能,增加安全性。另一方面,可简化装配工序,提升加工效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气缸盖还包括进气口和封闭部,进气口位于盖本体的第二端,封闭部与盖本体相连接,封闭部遮挡进气口的一部分。在该设计中,进气口位于盖本体的第二端,进气口用于安装压缩机的吸气消音器,会对气缸盖的整体结构产生一定破坏,封闭部则遮挡进气口的一部分,能够弥补进气口造成的破坏,有利于增加气缸盖的强度。进气口与封闭部相结合,既保证了吸气消音器的正常安装,有利于降低应用该气缸盖的压缩机的运行噪音,又可以保证气缸盖具备足够的强度,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气缸盖,因而具备该气缸盖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缩机还包括:壳体,气缸盖位于壳体内,气缸盖与壳体相适配。在该设计中,压缩机还进一步包括容纳气缸盖的壳体,壳体通常呈向外突出的弯曲状,使得壳体的内表面为曲面。通过令气缸盖与壳体相适配,即如图7所示,令气缸盖的外壁面的形状与壳体在相应位置的形状保持一致,具体为盖本体的外壁面的形状与壳体在相应位置的形状保持一致,可使盖本体的外壁面上的各个点与壳体的内壁面的间距基本相等,能够在实现紧凑化布局的同时获得尽量大的气缸盖内侧容积。进一步地,当气缸盖包括凸起部时,也可令凸起部的外壁面的形状与壳体在相应位置的形状也保持一致,可使凸起部的外壁面上的各个点与壳体的内壁面的间距基本相等,能够增大凸起部与壳体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改善应用该气缸盖的压缩机防撞性能,提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气缸盖的盖本体的外壁面上任取一点,记为第一点,第一点与壳体的内壁面的间距大于等于4mm,小于等于8mm。在该设计中,盖本体的外壁面上的点与壳体的内壁面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4mm至8mm,即二者的间距平均为6mm,并允许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包括:/n盖本体,所述盖本体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和/n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盖本体相连接;/n其中,所述盖本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部的间距为所述盖本体的厚度,所述盖本体的第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盖本体的第二端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包括:
盖本体,所述盖本体具有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和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盖本体相连接;
其中,所述盖本体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部的间距为所述盖本体的厚度,所述盖本体的第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盖本体的第二端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盖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方向为高度方向,以所述盖本体的外壁面上的点与所述盖本体的第二端的间距为所述盖本体的高度,所述盖本体的厚度与所述盖本体的高度负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本体的外壁面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盖本体的中心的方向突出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还包括:
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盖本体的外壁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具有相背离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凸起部的第三端朝向所述盖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凸起部的第四端朝向所述盖本体的第二端;
所述凸起部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部的间距为所述凸起部的厚度,所述凸起部的第三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第四端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鹏李伟男宋东东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