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65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其包括:水箱、真空罐、真空表、真空泵与冷却器,冷却器设置于水箱的前端左侧,真空泵设置于冷却器的右侧,真空罐设置于真空泵的右端,真空表设置于真空泵的上端,水箱与冷却器之间通过第一水管相连通,冷却器与真空泵之间通过第二水管相连通,真空泵与水箱之间通过第三水管相连通,真空泵与真空罐通过气管相连通,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一水管进入冷却器冷却后,冷却器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二水管进入真空泵,经过真空罐进行真空后的真空泵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三水管重新进入水箱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冷却器进行降温,使真空泵的介质温度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保证真空泵的工作效率,整体稳定,节能减排,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
,尤其是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工业得以快速发展,许多工业配套设施也得以迅猛发展,真空泵主要用于从真空室中抽除气体分子,降低真空室内的气体压力,使之达到要求的真空度。而现有的真空泵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当真空泵在运作时,势必会产生热量,而这些热量会使得真空泵内部冷却水的温度提高,这些有热量的冷却水进入水箱后会与原来水箱中温度正常的冷却水进行掺和,因此水箱中冷却水的温度会提高,而水箱中的冷却水又重新进入真空泵,当真空泵的介质温度无法达到最佳状态时,真空泵的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利用冷却器进行降温,从而使真空泵的介质温度一直处理最佳状态,保证真空泵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由真空表控制真空度从而保持系统的整体稳定,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的节能型真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利用冷却器进行降温,从而使真空泵的介质温度一直处理最佳状态,保证真空泵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由真空表控制真空度从而保持系统的整体稳定,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实用性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其包括:水箱、真空罐、真空表、真空泵与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水箱的前端左侧,所述真空泵设置于冷却器的右侧,所述真空罐设置于真空泵的右端,所述真空表设置于真空泵的上端,所述水箱与冷却器之间通过第一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器与真空泵之间通过第二水管相连通,所述真空泵与水箱之间通过第三水管相连通,所述真空泵与真空罐通过气管相连通,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一水管进入冷却器冷却后,冷却器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二水管进入真空泵,经过真空罐进行真空后的真空泵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三水管重新进入水箱中。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包括水箱本体、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均设置于箱体上,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均设置于冷却器本体体上,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箱本体内部的冷却水通过第一出水口经第一水管从第二进水口进入冷却器本体的内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真空泵包括真空泵本体、进气口、第三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均设置于真空泵本体上,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三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本体内部的冷却水通过第二出水口经第二水管从第三进水口进入真空泵本体的内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真空罐包括真空罐本体与设置于真空罐本体上的排气口,所述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口相连接,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排气口相连接,所述真空泵通过真空罐进行内部真空,所述真空表用于显示真空数值与控制真空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第三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真空泵本体内部的冷却水通过第三出水口经第三水管从第一进水口进入水箱本体的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新颖,通过采用冷却器的结构设计,利用冷却器进行水箱中流入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再送入真空泵中,从而使真空泵的介质温度一直处理最佳状态,保证真空泵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由真空表控制真空度从而保持系统的整体稳定,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其包括:水箱1、冷却器2、真空泵3、真空罐4与真空表5,所述冷却器2设置于水箱1的前端左侧,所述真空泵3设置于冷却器2的右侧,所述真空罐4设置于真空泵3的右端,所述真空表5设置于真空泵4的上端,所述水箱1与冷却器2之间通过第一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器2与真空泵3之间通过第二水管相连通,所述真空泵3与水箱1之间通过第三水管相连通,所述真空泵3与真空罐4通过气管相连通,所述水箱1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一水管进入冷却器2冷却后,冷却器2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二水管进入真空泵3,经过真空罐4进行真空后的真空泵3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三水管重新进入水箱1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1包括水箱本体、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均设置于箱体上,所述冷却器2包括冷却器本体、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均设置于冷却器本体体上,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箱本体内部的冷却水通过第一出水口经第一水管从第二进水口进入冷却器本体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泵3包括真空泵本体、进气口、第三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均设置于真空泵本体上,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三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本体内部的冷却水通过第二出水口经第二水管从第三进水口进入真空泵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箱、真空罐、真空表、真空泵与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水箱的前端左侧,所述真空泵设置于冷却器的右侧,所述真空罐设置于真空泵的右端,所述真空表设置于真空泵的上端,所述水箱与冷却器之间通过第一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器与真空泵之间通过第二水管相连通,所述真空泵与水箱之间通过第三水管相连通,所述真空泵与真空罐通过气管相连通,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一水管进入冷却器冷却后,冷却器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二水管进入真空泵,经过真空罐进行真空后的真空泵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三水管重新进入水箱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箱、真空罐、真空表、真空泵与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水箱的前端左侧,所述真空泵设置于冷却器的右侧,所述真空罐设置于真空泵的右端,所述真空表设置于真空泵的上端,所述水箱与冷却器之间通过第一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器与真空泵之间通过第二水管相连通,所述真空泵与水箱之间通过第三水管相连通,所述真空泵与真空罐通过气管相连通,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一水管进入冷却器冷却后,冷却器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二水管进入真空泵,经过真空罐进行真空后的真空泵内的冷却水通过第三水管重新进入水箱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水箱本体、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均设置于箱体上,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均设置于冷却器本体体上,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箱本体内部的冷却水通过第一出水口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豪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