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35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38
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涉及电力设施安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防护墩壳体和第二防护墩壳体,第一防护墩壳体与第二防护墩壳体可拆卸地装配构成包围混凝土电杆的防护墩主体,第一防护墩壳体的内部和第二防护墩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缓冲腔室,第一防护墩壳体和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在缓冲腔室设置缓冲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防护墩壳体和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在缓冲腔室设置缓冲层,赋予第一防护墩壳体和第二防护墩壳体的缓冲性能。发生碰撞时,第一防护墩壳体和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利用各自的缓冲层吸收碰撞带来的冲量,降低反作用力,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不仅保护混凝土电杆,还实现降低碰撞车辆内的乘客人员或行人受伤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施安全
,特别是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电杆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主要用于架设电线,而且许多电杆通常安装在道路两旁,而道路两旁的电杆存在被道路上的车辆以及行人碰撞的风险。目前,为降低该风险,许多混凝土电杆均安装有防撞墩或者防撞反光条,此类防撞墩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防撞墩的防撞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在车辆的撞击下,不仅防撞墩易损坏,还对电杆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电能的输送以及存在安全风险。同时此类防撞墩缺乏缓冲效果,不能降低碰撞车辆内的乘客人员或行人受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解决现有防撞墩缺乏缓冲效果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墩壳体和第二防护墩壳体,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可拆卸地装配构成包围混凝土电杆的防护墩主体,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的内部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缓冲腔室,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在所述缓冲腔室设置缓冲层。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呈空心半圆柱状。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的内壁设有沿径向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一半圆环台;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的内壁设有沿径向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二半圆环台;所述第一半圆环台与所述第二半圆环台配合构成定位环台。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之间通过螺纹固定件进行可拆卸装配。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设有螺纹连接孔。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的外壁分别设有凹槽。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的外壁分别贴有反光条。在本技术中,通过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在所述缓冲腔室设置所述缓冲层,赋予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的缓冲性能。发生碰撞时,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利用各自的所述缓冲层吸收碰撞带来的冲量,降低反作用力,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不仅保护混凝土电杆,还实现降低碰撞车辆内的乘客人员或行人受伤风险。其中,通过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可拆卸地装配构成包围混凝土电杆的防护墩主体,实现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方便快捷地固定在所述电杆外周,方便对受损的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进行维护和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腔室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防护墩壳体1、第二防护墩壳体2、防护墩主体3、缓冲腔室4、缓冲层5、第一半圆环台6、第二半圆环台7、定位环台8、螺纹连接孔9、凹槽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第二防护墩壳体2,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可拆卸地装配构成包围混凝土电杆的防护墩主体3。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的内部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的内部分别设有缓冲腔室4,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分别在所述缓冲腔室4设置缓冲层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5可以是细沙或橡胶材料中任一种缓冲材料填充在所述缓冲腔室4的填充层。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分别为塑料注塑一次成型的壳体。其中,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注塑过程中同时填充缓冲材料,构成所述缓冲层5。在本技术中,通过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分别在所述缓冲腔室4设置所述缓冲层5,赋予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的缓冲性能。发生碰撞时,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分别利用各自的所述缓冲层5吸收碰撞带来的冲量,降低反作用力,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不仅保护混凝土电杆,还实现降低碰撞车辆内的乘客人员或行人受伤风险。其中,通过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可拆卸地装配构成包围混凝土电杆的防护墩主体3,实现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方便快捷地固定在所述电杆外周,方便对受损的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进行维护和更换。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分别呈空心半圆柱状。具体地,如图1-3所示,通过将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分别设计成呈空心半圆柱状,当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相互组装时,构成一个空心圆柱结构,使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可拆卸地装配构成带有通孔的所述防护墩主体3,实现所述防护墩主体3方便快捷地套设在混凝土电杆的外周。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的内壁设有沿径向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一半圆环台6;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的内壁设有沿径向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二半圆环台7;所述第一半圆环台6与所述第二半圆环台7配合构成定位环台8。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装配成所述防护墩主体3时,所述第一半圆环台6与所述第二半圆环台7配合构成定位环台8。当所述防护墩主体3套设在混凝土电杆的外周时,所述定位环台8的内端面与混凝土电杆的外周壁面贴合并相抵,实现所述防护墩主体3固定在混凝土电杆的外周。其中,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圆环台6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台7分别是橡胶条,具体地,首先选择所述第一半圆环台6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台7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厚度尺寸。其中,所述第一半圆环台6的厚度尺寸大小为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与混凝土电杆的半径之差,所述第二半圆环台7的厚度尺寸大小为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与混凝土电杆的半径之差,然后所述第一半圆环台6贴设在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的内壁,所述第二半圆环台7贴设在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的内壁。通过选择不同厚度尺寸的橡胶条作为所述第一半圆环台6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台7,利于所述防护墩主体3安装在不同规格尺寸的混凝土电杆。此外,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圆环台6与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为塑料一体件,所述第二半圆环台7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为塑料一体件,以方便加工。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之间通过螺纹固定件进行可拆卸装配。具体地,所述螺纹固定件可以是螺柱或螺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之间通过防盗螺栓进行可拆卸装配,既方便对受损的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进行维护和更换,又提高了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1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2的防盗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墩壳体和第二防护墩壳体,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可拆卸地装配构成包围混凝土电杆的防护墩主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的内部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缓冲腔室,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在所述缓冲腔室设置缓冲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护墩壳体和第二防护墩壳体,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与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可拆卸地装配构成包围混凝土电杆的防护墩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的内部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缓冲腔室,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在所述缓冲腔室设置缓冲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和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分别呈空心半圆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电杆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护墩壳体的内壁设有沿径向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一半圆环台;
所述第二防护墩壳体的内壁设有沿径向方向朝内延伸的第二半圆环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区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强裕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