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31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防潮板,所述防潮板顶端外壁两侧开设有固定孔,且防潮板顶端外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内壁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交叉排列的弹性板和滤网,且弹性板顶端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震凸块,两个所述侧板内壁中间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伸缩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两个侧板内壁顶端安装有交叉排列的弹性板和滤网,使雨水从滤网进入装置内部,且限位槽一侧开设有等距离的出水孔,车体挤压抗震装置时,活动板向下,便于蓄积的雨水流出,且多次挤压,确保雨水全部排出,通过减震凸块、活动板、吸潮板横截面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增强承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根据服务范围差异,轨道交通一般分成国家铁路系统、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类,轨道交通普遍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适、准点率高、全天候、运费低和节能环保等优点,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轨道交通的噪声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多用减震垫来提高抗震效果,但是现有的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不具备排水的功能,易积水,长期使用后容易散发霉发臭,大大缩短减震垫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包括防潮板,所述防潮板顶端外壁两侧开设有固定孔,且防潮板顶端外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内壁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交叉排列的弹性板和滤网,且弹性板顶端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震凸块,两个所述侧板内壁中间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伸缩套杆,两组所述伸缩套杆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活动板,且活动板顶端外壁通过螺栓镶嵌安装有缓冲座,所述限位槽一侧开设有等距离的出水孔,两个所述侧板内壁中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吸潮板。优选的,所述弹性板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活动杆,且活动杆与缓冲座之间通过螺栓安装有弹簧。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内壁下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震橡胶层。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内壁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砂石加固层。优选的,所述吸潮板内部填充有干燥剂,且吸潮板上下端外壁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优选的,所述减震凸块、活动板、吸潮板横截面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状。优选的,所述吸潮板顶端与活动板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等距离的弹性条,且关于活动板纵向中心线对称的弹性条直径依次增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通过两个侧板内壁顶端安装有交叉排列的弹性板和滤网,使雨水从滤网进入装置内部,且限位槽一侧开设有等距离的出水孔,车体挤压抗震装置时,活动板向下,便于蓄积的雨水流出,且多次挤压,确保雨水全部排出。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通过装置设置有缓冲座、活动杆、弹簧、减震橡胶层加强抗震效果,通过两个侧板内壁中端安装有吸潮板,便于对泄漏的雨水进行干燥,且多次车体多次挤压,带动气流对装置内部进行干燥,避免雨水蒸发导致其他部件受损,且装置底部为防潮板,避免水汽进入装置内部。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通过吸潮板顶端与活动板底端安装有等距离的弹性条,增加活动板与吸潮板的缓冲减震性能,提高装置的抗震效果,且关于活动板纵向中心线对称的弹性条直径依次增大,使每个弹性条都位于活动板与吸潮板之间,确保均匀抗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活动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减震凸块、2弹性板、3活动杆、4滤网、5缓冲座、6侧板、7出水孔、8伸缩套杆、9减震橡胶层、10砂石加固层、11防潮板、12固定孔、13吸潮板、14限位槽、15活动板、16弹簧、17弹性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包括防潮板11,防潮板11顶端外壁两侧开设有固定孔12,且防潮板11顶端外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侧板6,两个侧板6内壁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交叉排列的弹性板2和滤网4,且弹性板2顶端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震凸块1,两个侧板6内壁中间开设有限位槽14,且限位槽14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伸缩套杆8,两组伸缩套杆8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活动板15,且活动板15顶端外壁通过螺栓镶嵌安装有缓冲座5,限位槽14一侧开设有等距离的出水孔7,两个侧板6内壁中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吸潮板13。本技术中,弹性板2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活动杆3,且活动杆3与缓冲座5之间通过螺栓安装有弹簧16;两个侧板6内壁下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震橡胶层9;两个侧板6内壁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砂石加固层10;吸潮板13内部填充有干燥剂,且吸潮板13上下端外壁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减震凸块1、活动板15、吸潮板13横截面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增强承压效果。工作原理:通过两个侧板6内壁顶端安装有交叉排列的弹性板2和滤网4,使雨水从滤网4进入装置内部,且限位槽14一侧开设有等距离的出水孔7,车体挤压抗震装置时,活动板15向下,便于蓄积的雨水流出,且多次挤压,确保雨水全部排出;通过装置设置有缓冲座5、活动杆3、弹簧16、减震橡胶层9加强抗震效果,通过两个侧板6内壁中端安装有吸潮板13,便于对泄漏的雨水进行干燥,且多次车体多次挤压,带动气流对装置内部进行干燥,避免雨水蒸发导致其他部件受损,且装置底部为防潮板11,避免水汽进入装置内部。实施例2参照图3,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进一步的,吸潮板13顶端与活动板15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等距离的弹性条17,且关于活动板15纵向中心线对称的弹性条17直径依次增大。工作原理:通过吸潮板13顶端与活动板15底端安装有等距离的弹性条17,增加活动板15与吸潮板13的缓冲减震性能,提高装置的抗震效果,且关于活动板15纵向中心线对称的弹性条17直径依次增大,使每个弹性条17都位于活动板15与吸潮板13之间,确保均匀抗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包括防潮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板(11)顶端外壁两侧开设有固定孔(12),且防潮板(11)顶端外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侧板(6),两个所述侧板(6)内壁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交叉排列的弹性板(2)和滤网(4),且弹性板(2)顶端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震凸块(1),两个所述侧板(6)内壁中间开设有限位槽(14),且限位槽(14)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伸缩套杆(8),两组所述伸缩套杆(8)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活动板(15),且活动板(15)顶端外壁通过螺栓镶嵌安装有缓冲座(5),所述限位槽(14)一侧开设有等距离的出水孔(7),两个所述侧板(6)内壁中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吸潮板(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包括防潮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板(11)顶端外壁两侧开设有固定孔(12),且防潮板(11)顶端外壁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侧板(6),两个所述侧板(6)内壁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交叉排列的弹性板(2)和滤网(4),且弹性板(2)顶端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减震凸块(1),两个所述侧板(6)内壁中间开设有限位槽(14),且限位槽(14)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伸缩套杆(8),两组所述伸缩套杆(8)顶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活动板(15),且活动板(15)顶端外壁通过螺栓镶嵌安装有缓冲座(5),所述限位槽(14)一侧开设有等距离的出水孔(7),两个所述侧板(6)内壁中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吸潮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2)底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活动杆(3),且活动杆(3)与缓冲座(5)之间通过螺栓安装有弹簧(1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桂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讯华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