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18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包括两个侧挡板,侧挡板与基面围合成发酵槽,发酵槽的槽口盖设有拱形的顶膜布;侧挡板之间设置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充氧破碎机,充氧破碎机包含破碎辊、辊驱动组件以及相通的第一鼓风机和充氧管,行走机构驱动充氧破碎机在发酵槽中移动;辊驱动组件驱动破碎辊绕其中心轴旋转。通过设置在发酵槽中移动的充氧破碎机,充分搅拌和破碎发酵物料,使菌种与有机物料充分接触,并且破碎结团物料,增加物料的孔隙度,使发酵物料的充氧更趋均匀,给予物料更适宜的发酵条件,减少甚至杜绝发酵死区,缩短物料降解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
本技术涉及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畜禽粪便、植物枝叶残渣等的资源化利用通常采用条垛式或槽式发酵处理产生有机肥。其中条垛式发酵工艺占地面积大但是其发酵周期短(仅需15-20天可完全降解);槽式发酵工艺虽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但是供氧不充分,存在发酵死角,发酵周期长(一般需要40-60天),上述两种工艺均属敞开式处理,环境恶劣,存在异味的扩散造成周边环境污染,也使产业工人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改进的技术方案包括在发酵槽的顶部设置膜布,底部设置曝气管。一般来说,物料静置不补充氧气,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降解,环境适宜氧气充分仅20天至30天就能完成静态发酵使物料完全降解。现有技术中的发酵系统存在以下技术缺陷:膜布紧贴物料,空气流动性不好;膜布内表面水汽凝结并滴落至料堆和/或沿膜布流动,导致堆体含水率超标并堆体周围污水横流;膜布内表面的水汽粘接污物堵塞透气孔,影响膜布的透水性能和/或重复使用率;膜布透湿量有限,物料含水率超标;底部曝气管的曝气孔距离风机远近的不同,整个管段曝气量存在较大差异,即远离风机出风口的物料会因曝气不足而发酵缓慢,致使肥料不合格、发酵周期无限延长等问题。现有技术中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调整曝气管上曝气孔的孔径,例如曝气孔的孔径由风机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该方案的缺陷在于:孔径增大到一定程度,物料会落入曝气管的内部,气流推送管内物料,使物料聚集于管道末端,久而久之管道会堵塞,最终导致曝气管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使物料得到充分的混合搅拌、充足的氧分,给予物料适宜的发酵条件及充足的水分挥发空间,减少或者杜绝发酵死区,缩短发酵周期。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包括两个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基面围合成发酵槽,所述发酵槽的槽口盖设有拱形的顶膜布,所述发酵槽的两端设置有端膜布;所述侧挡板之间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充氧破碎机,所述充氧破碎机包含破碎辊、辊驱动组件以及相通的第一鼓风机和充氧管,所述行走机构驱动所述充氧破碎机在所述发酵槽中移动;辊驱动组件驱动破碎辊绕其中心轴旋转。拱起的顶膜布与物料之间有足够的空间更利于机械化作业和保持膜布的清洁。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面设置有管沟,所述管沟中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曝气孔,所述曝气孔的设置密度由所述高压风机的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具体的,曝气孔的孔径为2~3mm。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膜布的拱脚内侧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低端设置有排水口。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集水槽的槽底面中部高于两端,所述槽底面的底端至顶端的坡面坡度为0.25~0.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面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口通过排水管与排水沟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拱形的梁架与所述侧挡板连接,所述顶膜布与所述梁架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梁架的底面起拱角度大于50°。与平铺膜布相比,此高起拱顶膜布的面积成2-3倍的增加,不仅能增加整体透湿量,还能增加供水蒸气凝结的面积,利于降低发酵物料中的含水量。进一步的,拱形的梁架与侧挡板之间通过侧挡板顶端的立杆连接,立杆能整体抬高梁架,与无立杆的发酵槽相比,增加立杆的目的是增加槽内机械操作空间和膜布面积,进而增加透水和供槽内水蒸气冷凝的膜布面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两块所述侧挡板之间架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与侧挡板相配合的纵移驱动组件,和/或充氧破碎机上设置有与横梁相配合的横移驱动组件;所述纵移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横梁在侧挡板上并且沿发酵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横移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充氧破碎机沿横梁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膜布和/或端膜布为半透性膜,所述端膜布的下方基面上设置有集水沟。集水沟用于收集并排出端膜布上凝结并下行的水滴,避免落至基面上影响生产环境。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端膜布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除臭排湿装置连通。除臭排湿装置不仅能处理发酵槽中排出的臭味气体,同时还能一并处理气相中的水蒸气,也有助于降低封闭发酵环境中的水分。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膜布上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位于所述侧挡板的上方。所述观察口更利于观察设备运行和曝气状态和日常维修与保养。观察口的高度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中设置有沿发酵槽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行走的充氧破碎机,充分搅拌和破碎发酵物料,使菌种与有机物料充分接触,并且破碎结团物料,增加物料的孔隙度,给予物料更适宜的发酵条件,减少甚至杜绝发酵死区,缩短物料降解时间。高起拱的固定式连接膜布便于槽中机械式作业和减少膜布覆盖和收起工序,更便于水分的挥发和膜布的重复使用,也避免了收覆工序过程中的臭气扩散,污染环境,缩短发酵周期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并防止臭气扩散。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D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墙体;2、地面;3、顶膜布;4、行走机构;41、横梁;5、充氧破碎机;51、破碎辊;52、第一鼓风机;53、充氧管;6、管沟;7、曝气管;8、高压风机;9、集水槽;10、排水沟;11、排水管;12、梁架;13、端膜布;14、排气孔;15、除臭排湿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侧”、“顶”、“上下对应”、“底面”、“端”均以发酵槽使用状态为参考,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发酵物料的初始含水率约为60%,按照农业部NY525标准要求,有机肥最高含水量为30%,如果物料完全降解但含水量达不到要求,需要延长发酵时间。加上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分,整个发酵过程(20天)中发酵物料需要挥发的水分量约为42.86%。集水槽的设置,能有效收集凝结于顶膜布上的水份,并快速导出,达到除湿,促使肥料达到标准的含水量要求。进一步的,集水槽的槽底面中部高于两端,通过两端排出冷凝水,与一端排水的倾斜面相比,排水效率更高。半透性膜允许水蒸气透过,而氮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法透过,即有助于保留发酵物料中的氮。实际发酵过程中,一部分水蒸气透过半透性膜挥发于大气中,另一部分通过顶膜布收集排出。因此,半透性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包括两个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基面围合成发酵槽,所述发酵槽的槽口盖设有拱形的顶膜布,所述发酵槽的两端设置有端膜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之间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充氧破碎机,所述充氧破碎机包含破碎辊、辊驱动组件以及相通的第一鼓风机和充氧管,所述行走机构驱动所述充氧破碎机在所述发酵槽中移动;辊驱动组件驱动破碎辊绕其中心轴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包括两个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基面围合成发酵槽,所述发酵槽的槽口盖设有拱形的顶膜布,所述发酵槽的两端设置有端膜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之间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充氧破碎机,所述充氧破碎机包含破碎辊、辊驱动组件以及相通的第一鼓风机和充氧管,所述行走机构驱动所述充氧破碎机在所述发酵槽中移动;辊驱动组件驱动破碎辊绕其中心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面设置有管沟,所述管沟中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高压风机连通,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曝气孔,所述曝气孔的设置密度由所述高压风机的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膜布的拱脚内侧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低端设置有排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槽底面中部高于两端,所述槽底面的底端至顶端的坡面坡度为0.25~0.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充氧粉碎除臭装置的静态好氧膜发酵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明沈其荣张勇姚超陈天宇曾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鹏鹞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