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146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输送过滤网以及与输送过滤网连接的第一输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过滤网沿输送方向依次包括进料过滤段和吸水段,输送过滤网具有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承载藻浆,吸水段的第二表面相推抵设置有吸水件,吸水段的出料侧设置有藻渣导出机构。该藻水分离装置的吸水件能主动吸附藻渣与输送过滤网之间的水量,进一步降低藻渣的含水量,并降低藻渣与输送过滤网的附着力,促进藻渣成片脱离输送过滤网,降低清洗输送过滤网的难度。洗输送过滤网的难度。洗输送过滤网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藻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蓝藻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藻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蓝藻与水的分离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吸藻泵将水华蓝藻提升至岸边的集藻池,集藻池上部设置有过滤筛网,通过筛网过滤得到藻浆,将藻浆导入絮凝设备中与絮凝剂混合,蓝藻与絮凝剂反应上浮,过滤上浮絮凝蓝藻,得到藻渣,离心脱水处理藻渣,得到满足氨基酸化处理的低含水量藻渣。
[0003]现有技术中过滤上浮絮凝蓝藻的设备主要为输送带式过滤装置,如CN206152462U所公开的,包括输送带式的滤网,滤网的工作面用于承接絮凝蓝藻,滤网工作面的出料端设置有藻渣刮板,工作面下方设置有清洗机构,清洗机构用于清除经过刮板处理后残留于滤网的絮凝蓝藻;输送带的工作面上方设置有挡板,下方设置有斗体,斗体与离心风机连通。以上过滤装置的缺陷在于:第一、挡板和刮板与滤网之间动摩擦会截断蓝藻,导致滞留于筛网滤孔中的蓝藻总量增加,甚至部分蓝藻穿过滤孔至输送带内表面,这也增大了清洗输送带的难度,或者需要更多的清水清洗输送带;第二、斗体与输送带之间为非密封连接,离心风机的引风对于加速藻水分离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藻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与输送带相推抵的吸水件,主动吸除输送带内表面多余水分,减少输送带的藻渣残留。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输送过滤网以及与所述输送过滤网连接的第一输送驱动机构,所述输送过滤网具有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载藻浆;所述输送过滤网沿输送方向依次包括进料过滤段和吸水段,所述吸水段的第二表面相推抵设置有吸水件,所述吸水段的出料侧设置有藻渣导出机构。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吸水件为吸水带,所述吸水带与第二输送驱动机构连接。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挤水对辊,所述挤水对辊与所述吸水带同步驱动,所述吸水带穿设于所述挤水对辊的辊间隙中。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输送驱动机构包括同步驱动的两根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所述进料过滤段设置于两根所述第一输送辊之间;所述第二输送辊设置于所述进料过滤段的侧下方,所述输送过滤网的出料段设置于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之间,所述藻渣导出机构设置于所述出料段的侧方。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藻渣导出机构包括藻渣容器、布风件和鼓风件,所述布风件的出风口与所述输送过滤网的第二表面正对,所述鼓风件与所述布风件连通。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吸水段包括第一吸水段,所述第一吸水段设置于两根所
述第一输送辊之间。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吸水段包括第二吸水段,所述第二吸水段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之间。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吸水段与所述吸水件的推抵面为折面和/或弧面,所述折面和/或弧面沿所述输送过滤网宽度方向延伸。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输送过滤网的第一表面与滚动件相推抵,所述滚动件的滚轴与输送过滤网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滚动件分设于所述推抵面的两侧。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藻渣容器固定设置有倾斜的导渣板,所述导渣板的顶端与所述出料段间隔设置。
[0015]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6]该藻水分离装置的吸水件能主动吸附藻渣与输送过滤网之间的水量,进一步降低藻渣的含水量,并降低藻渣与输送过滤网的附着力,促进藻渣成片脱离输送过滤网,降低清洗输送过滤网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藻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是另一实施例藻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是另一实施例藻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机架;2、输送过滤网;21、进料过滤段;22、吸水段;23、第二吸水段;24、出料段;3、第一输送驱动机构;31、第一输送辊;32、第二输送辊;4、吸水件;5、藻渣导出机构;51、藻渣容器;511、导渣板;52、布风件;6、第二输送驱动机构;7、挤水对辊;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0026]如图1所示,实施例藻水分离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设置有输送过滤网2,输送过滤
网2与第一输送驱动机构3连接,第一输送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输送辊、输送电机以及传动件;输送过滤网2具有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承载藻浆;输送过滤网2沿输送方向依次包括进料过滤段21和吸水段,吸水段的第二表面相推抵设置有吸水件4,吸水段的出料侧设置有藻渣导出机构5。
[0027]具体的,输送过滤网2的侧边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或者输送过滤网2的侧边设置有挡边,用于限定进料絮凝蓝藻的流向。吸水件4的作用在于主动从输送过滤网2的第二表面吸除水分,该水分包括流至输送过滤网2第二表面的水分,以及吸水件4与输送过滤网2抵接状态下经由滤孔下渗的水分,进而达到降低藻渣中含水量的目的。吸水件4包括但不限于吸水辊、可替换的固定吸水件4或者吸水带。固定吸水件4例如具有吸水孔隙的亲水海绵材质。为了避免蓝藻吸附于海绵的孔中,通常在海绵材质外覆盖设置透水层。输送过滤网中某一段的进料侧、出料侧均以输送方向作为参照,吸水段的出料侧是指输送过滤网的藻渣先经过吸水段,后进入藻渣导出机构。
[0028]如图1、3、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吸水件4为吸水带,吸水带与第二输送驱动机构6连接。第二输送驱动机构6用于输送吸水带,包括至少两根输送辊、输送电机以及传动件,图中,吸水带与输送过滤网有同一输送电机驱动。可选的,藻水分离装置还可增设过滤网清洗机构和/或吸水带清洗机构。
[0029]如图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藻水分离装置还包括挤水对辊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水分离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输送过滤网以及与所述输送过滤网连接的第一输送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过滤网沿输送方向依次包括进料过滤段和吸水段,所述输送过滤网具有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承载藻浆,所述吸水段的第二表面相推抵设置有吸水件,所述吸水段的出料侧设置有藻渣导出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件为吸水带,所述吸水带与第二输送驱动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水对辊,所述挤水对辊与所述吸水带同步驱动,所述吸水带穿设于所述挤水对辊的辊间隙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驱动机构包括同步驱动的两根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所述进料过滤段设置于两根所述第一输送辊之间;所述第二输送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辊的侧下方,所述输送过滤网的出料段设置于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之间,所述藻渣导出机构设置于所述出料段的侧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藻水分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明沈其荣汪孙军曾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鹏鹞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