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16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组合池和厌氧池,组合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吸泵,自吸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与组合池连通的出水管路,出水管路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膜处理区,缺氧MBBR池与厌氧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系统,厌氧池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侧开设有螺纹槽,厌氧池的内部设置有格栅,格栅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卡槽匹配的卡块,卡块的一侧开设有穿孔,穿孔的内部设置有与螺纹槽匹配的蝴蝶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格栅与厌氧池间通过卡块和卡槽进行卡合,并且利用蝴蝶螺栓穿过卡块将其固定在厌氧池上,需要清洁时,旋下蝴蝶螺栓将格栅进行拆卸,操作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为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形势的发展,城镇的污水管网建设越来越完善,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都能进入污水管网,之后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90%,大大减轻了城镇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危害,保护了河流的水质。然而在一些社区、农村、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点,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污水管网无法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造成这些地区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污染水体及环境。中国专利网申请CN201910060189.6,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布置并通过溢流口连接的厌氧池、缺氧MBBR池和组合池,组合池内包括好氧区和膜处理区,出水管路一端连接膜处理区,另一端连接自吸泵,并设置反洗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经自吸泵外排,在组合池内的好氧段末端设置回流泵,池内混合液回流至缺氧MBBR池,缺氧MBBR池末端设置回流泵,池内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虽然该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在缺氧MBBR池实现反硝化,利用回流液中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在厌氧池和组合池实现磷的释放和吸收;该高效一体化装置采用改进型UCT工艺,提高了脱氮除磷的效果,无需设置沉淀池,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适应范围广,极具推广价值。但是,所使用的格栅安装较为固定,不便拆卸进行清洁,使用不便;而且通过格栅通孔的漂浮物容易从溢流口出抵达组合池,影响污水处理的质量。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所使用的格栅安装较为固定,不便拆卸进行清洁,使用不便;而且通过格栅通孔的漂浮物容易从溢流口出抵达组合池,影响污水处理的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组合池和厌氧池,所述组合池与厌氧池之间设置有缺氧MBBR池,且组合池和厌氧池均与缺氧MBBR池之间开设有溢流口,所述组合池与缺氧MBBR池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流系统,所述组合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与组合池连通的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膜处理区,所述缺氧MBBR池与厌氧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系统,所述厌氧池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厌氧池的内部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卡槽匹配的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内部设置有与螺纹槽匹配的蝴蝶螺栓。优选的,所述卡块呈“L”型结构,所述格栅呈上端开孔的箱式结构。优选的,所述缺氧MBBR池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系统,所述厌氧池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系统。优选的,所述组合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供气设备,所述供气设备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贯穿组合池的曝气管。优选的,所述溢流口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手,所述提手的外侧套接有防滑橡胶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中的格栅与厌氧池间通过卡块和卡槽进行卡合,并且利用蝴蝶螺栓穿过卡块将其固定在厌氧池上,需要清洁时,旋下蝴蝶螺栓将格栅进行拆卸,操作较为方便。2、本技术通过在溢流口的内部开设放置槽,并且在放置槽的内部设置过滤网,可避免通过格栅通孔的漂浮物容易从溢流口出抵达组合池,不会影响污水处理的质量,同时方便取出过滤网进行清洁,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B部局部放大图。图中:1、组合池;2、缺氧MBBR池;3、厌氧池;4、格栅;5、第一搅拌系统;6、第一回流系统;7、第二回流系统;8、曝气管;9、第二搅拌系统;10、膜处理区;11、出水管路;12、供气设备;13、自吸泵;14、螺纹槽;15、卡槽;16、穿孔;17、蝴蝶螺栓;18、卡块;19、溢流口;20、放置槽;21、过滤网;22、提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组合池1和厌氧池3,组合池1与厌氧池3之间设置有缺氧MBBR池2,且组合池1和厌氧池3均与缺氧MBBR池2之间开设有溢流口19,组合池1与缺氧MBBR池2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流系统7,组合池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吸泵13,自吸泵13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与组合池1连通的出水管路11,出水管路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膜处理区10,缺氧MBBR池2与厌氧池3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系统6,厌氧池3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5,卡槽15的内侧开设有螺纹槽14,厌氧池3的内部设置有格栅4,格栅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卡槽15匹配的卡块18,卡块18的一侧开设有穿孔16,穿孔16的内部设置有与螺纹槽14匹配的蝴蝶螺栓17。请参阅图2,卡块18呈“L”型结构,格栅4呈上端开孔的箱式结构,使得污物能够收集于格栅4的内部。请参阅图1,缺氧MBBR池2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系统5,厌氧池3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系统9,可充分均化水质,混和污泥,增加接触面积,提升处理效果和效率。请参阅图1,组合池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供气设备12,供气设备12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贯穿组合池1的曝气管8,为好氧反应提供氧气。请参阅图3,溢流口19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20,放置槽2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21,能够阻碍漂浮物进入组合池1与缺氧MBBR池2的内部。请参阅图3,过滤网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手22,提手22的外侧套接有防滑橡胶套,方便提起过滤网21。本技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时,将污水通过管道从格栅4注入厌氧池3的内部,污物被收集于格栅4的内部,过滤后的污水首先在厌氧池3内通过磷释放并使聚磷菌快速生长,还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分子量低的发酵中间产物进行吸收,之后污水进入缺氧MBBR池2,利用好氧区回流液中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脱氮,进入好氧区进行硝化作用和实现磷吸收,最后进入组合池1,在膜处理区10过滤膜进一步处理及过滤作用下出水。需要拆卸格栅4清洁时,旋下蝴蝶螺栓17,将与格栅4连接的卡块18移出卡槽15的内部,即可拆卸格栅4。需要拆卸过滤网21时,利用提手22向上提起过滤网21,使过滤网21脱离放置槽20的内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组合池(1)和厌氧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池(1)与厌氧池(3)之间设置有缺氧MBBR池(2),且组合池(1)和厌氧池(3)均与缺氧MBBR池(2)之间开设有溢流口(19),所述组合池(1)与缺氧MBBR池(2)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流系统(7),所述组合池(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吸泵(13),所述自吸泵(13)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与组合池(1)连通的出水管路(11),所述出水管路(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膜处理区(10),所述缺氧MBBR池(2)与厌氧池(3)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系统(6),所述厌氧池(3)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5),所述卡槽(15)的内侧开设有螺纹槽(14),所述厌氧池(3)的内部设置有格栅(4),所述格栅(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卡槽(15)匹配的卡块(18),所述卡块(18)的一侧开设有穿孔(16),所述穿孔(16)的内部设置有与螺纹槽(14)匹配的蝴蝶螺栓(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膜处理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组合池(1)和厌氧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池(1)与厌氧池(3)之间设置有缺氧MBBR池(2),且组合池(1)和厌氧池(3)均与缺氧MBBR池(2)之间开设有溢流口(19),所述组合池(1)与缺氧MBBR池(2)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流系统(7),所述组合池(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自吸泵(13),所述自吸泵(13)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与组合池(1)连通的出水管路(11),所述出水管路(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膜处理区(10),所述缺氧MBBR池(2)与厌氧池(3)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系统(6),所述厌氧池(3)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5),所述卡槽(15)的内侧开设有螺纹槽(14),所述厌氧池(3)的内部设置有格栅(4),所述格栅(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卡槽(15)匹配的卡块(18),所述卡块(18)的一侧开设有穿孔(16),所述穿孔(16)的内部设置有与螺纹槽(14)匹配的蝴蝶螺栓(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膜处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星李佳尧张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大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