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28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该结构包括:曝气总管、膜架、膜片、底部支撑管、曝气缓冲器、曝气器、曝气支管、压力变送器、压力调节阀。压缩空气通过曝气总管进入,设定压力变送器的压力,自动开启压力调节阀,压缩空气进入曝气支管,随后通过曝气缓冲器,经曝气器喷出压缩空气,与相邻膜片之间的液体进行乳化,形成空气和水的混合态,侧向冲刷膜丝,实现对膜丝表面的污垢清洗。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MBR膜的曝气结构,具有曝气均匀、自动控制、抗污染性强的优点。强的优点。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膜反应器(MBR)装置的曝气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属于环保膜分离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废水处理领域,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浓度高、高效固液分离等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MBR实际运行过程中,膜池里污泥发生浓缩,产生较高浓度的污水,极易造成MBR膜孔的堵塞,从而导致膜处理废水的通量下降,极大地影响水处理效果及膜的使用寿命。在MBR运行过程中,解决膜污染的关键在于膜丝运行过程中,曝气抖动膜丝,除去吸附在膜丝表面的污染物,常规去除污染物的方式是通过膜丝底部曝气实现,气水混合物自下而上冲刷膜丝,无法彻底清除膜丝底部的污垢,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膜丝表面会板结污垢,从而影响膜的通量,严重造成膜污染。
[0003]许多研究者致力于研究提高曝气效率以及改变曝气管的形式,例如:CN202021075059.4报道了一种提高MBR系统曝气系统效率的曝气装置,通过改变曝气管的形状,提高曝气效率;CN202020978466.X报道了一种MBR曝气装置,通过环状导气管提高膜的反洗效果。大多数曝气方式都是自下而上式,导致膜丝下部板结严重,膜丝易受到污染。
[0004]如何优化曝气方式,提高MBR膜丝抗污染性能,延长MBR膜的寿命,已经成为了MBR膜领域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示意图,具有曝气均匀、自动控制、抗污染性强的优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该应用于MBR膜的曝气结构包括曝气总管、压力调节阀、压力变送器、曝气支管、底部支撑管、曝气缓冲器、膜片、膜架。
[0007]曝气总管通过阀门接若干根曝气支管,这些曝气支管上均安装有阀门,安装于相邻两片膜片之间,引入曝气管,膜片固定于膜架上,曝气支管上安装有自动调节阀和压力变送器,两者形成连锁,控制各曝气支管的分压,通过自动调节阀调节。曝气支管上连接有曝气缓冲器,用于缓冲曝气支管内的压力,起到均匀分压的作用,曝气缓冲器端部连接曝气器,压缩空气经曝气器喷出,压缩空气与膜片间的液体搅动,形成湍流,从而使膜丝抖动,膜丝表面污染的附着物,通过重力作用脱离膜丝,减少了对膜丝的污染,从而提高了膜的抗污染性能。曝气支管通过底部支撑管连接固定于膜架上。
[0008]优选地,曝气管、曝气支管、曝气器均能够承受1MPa以内气体压力,曝气量与产水量的体积比范围为12

16,曝气压力为30

60kPa;优选地,曝气缓冲器有足够的空间,其容积不低于曝气支管容积总和的3倍,确保不同位置的空气压力均相同;
优选地,曝气器上的开孔孔径为2mm

3mm,确保空气和水能形成湍流状态;优选地,曝气器与两片膜片间的距离相等,控制3cm

4cm,确保膜片两侧均能够获得擦洗;优选地,每根曝气支管上安装有至少三组曝气缓冲器,最下侧曝气缓冲器离底部支撑管间距为15cm,每组曝气缓冲器之间间距控制20cm

25cm,从而使膜片底部易污染部位均可以获得冲刷。
[000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通过均匀分压曝气,侧向冲刷膜丝两侧的方式,而不是常规自下而上的抖动膜丝冲刷方式,确保压缩空气能够精准对准膜丝根部的污染物进行冲刷,既节省了压缩空气,又提高了膜的抗污染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
[0011]图中,1、曝气总管;2、膜架;3、膜片;4、底部支撑管;5、曝气缓冲器;6、曝气器;7、曝气支管;8、压力变送器;9、压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13]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总管1、膜架2、膜片3、底部支撑管4、曝气缓冲器5、曝气器6、曝气支管7、压力变送器8及压力调节阀9,压缩空气通过曝气总管1进入,设定压力变送器8的压力,自动开启压力调节阀9,压缩空气进入曝气支管7,随后通过三个曝气缓冲器5,曝气缓冲器5容积为曝气支管7容积的三倍,最下侧曝气缓冲器离底部支撑管间距为15cm,每组曝气缓冲器之间间距控制20cm

25cm,经曝气器6喷出压缩空气,曝气器6上开孔为2mm

3mm,曝气器6与相邻膜片3之间的距离为3cm

4cm,气体通过曝气器后,与液体进行乳化,形成空气和水的湍流混合态,侧向冲刷膜片3,实现对膜片3表面的污垢清洗。
[0014]实施例1在MBR膜池中分别置入两组膜组件,每组膜组件均包含20片膜,一组采用常规曝气结构,另一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曝气结构,分别在膜组件出水管路上安装流量计,在膜组件上安装压差计,通过PLC程序控制膜系统运行,曝气管气量按照曝气量和产水量的比例12:1进行控制,气体压力为30kPa,经过三个月的运行,通过跨膜压差及产水流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运行时间为三个月时,常规膜组件产水量下降1.5%,跨膜压差为28kPa,而应用了本专利技术曝气结构的膜组件,产水量下降0.8%,跨膜压差为22kPa。
[0015]实施例2在MBR膜池中分别置入两组膜组件,每组膜组件均包含20片膜,一组采用常规曝气结构,另一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曝气结构,分别在膜组件出水管路上安装流量计,在膜组件上安装压差计,通过PLC程序控制膜系统运行,曝气管气量按照曝气量和产水量的比例14:1进行控制,气体压力为50kPa,经过六个月的运行,通过跨膜压差及产水流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运行时间为六个月时,常规膜组件产水量下降2.5%,跨膜压差为32kPa,而应用了本专利技术曝气结构的膜组件,产水量下降1.5%,跨膜压差为26kPa。
[0016]实施例3在MBR膜池中分别置入两组膜组件,每组膜组件均包含20片膜,一组采用常规曝气结构,另一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曝气结构,分别在膜组件出水管路上安装流量计,在膜组件上安装压差计,通过PLC程序控制膜系统运行,曝气管气量按照曝气量和产水量的比例16:1进行控制,气体压力为60kPa,经过九个月的运行,通过跨膜压差及产水流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运行时间为九个月时,常规膜组件产水量下降3%,跨膜压差为35kPa,而应用了本专利技术曝气结构的膜组件,产水量下降2%,跨膜压差为30kPa。
[0017]综上可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曝气装置的MBR膜,运营一段时间后,跨膜压差及通量衰减明显低于安装常规曝气结构的MBR膜组件,采用本专利技术曝气结构的MBR膜组件,抗污染性能显著提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曝气总管(1)、膜架(2)、膜片(3)、底部支撑管(4)、曝气缓冲器(5)、曝气器(6)、曝气支管(7)、压力变送器(8)及压力调节阀(9)。2.压缩空气通过曝气总管(1)进入,设定压力变送器(8)的压力,自动开启压力调节阀(9),压缩空气进入曝气支管(7),随后通过曝气缓冲器(5),经曝气器(6)喷出压缩空气,与相邻膜片(3)之间的液体进行乳化,形成空气和水的混合湍流态,侧向冲刷膜丝,实现对膜丝表面的污垢清洗。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量与产水量的体积比范围为12

16。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MBR膜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总管(1)、曝气支管(7)、曝气器(6)均能够承受1MPa以内气体压力,曝气量与产水量的体积比范围为12

16,曝气压力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红军李卫星李佳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大膜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