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回收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07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泵,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泵头以及与泵头相适配的电机组件,所述泵头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储油罐和油气回收管相互连接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出口端和进口端通过设置活塞组件相互连接,泵头上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泄压管,泄压管的两端分别与出口端和进口端相互连通,泄压管与出口端的连接处设置有泄压阀,泄压管与进口端连接处设置有单向截止阀,泵头上还设置有与泄压管相适配的降温结构,且出口端和进口端靠外一侧还设置有阻火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有效减少出口端的压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回收泵
本技术涉及回收泵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回收泵。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也在迅速的增长,与此同时油气对环境的污染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燃油的灌装、运输、储存、发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挥发到大气中的油气,形成光化学烟雾,即污染了大自然环境又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还存在着易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严重安全隐患。为了改变油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各加油站普遍采用油气回收油气回收管,在对车辆加油时将油气回收到储油罐内,再通过特殊的工艺将油气转换成液态的燃油,这样就不但保护了环境,也大大的节省了能源,而要实现对油气的回收,需要在油气回收管进口管道上安装油气回收泵。油气回收油气回收管通过输油管和油气回收管与储油罐连通,油气回收管的通道中串联油气回收泵,油气回收泵的进口端与油气回收油气回收管的油气回收管,出口端与储油罐连通,实现将加油时油气回收管端产生的油气回收到储油罐中。但在油气回收的过程中,持续的油气回收会使得油罐内压力升高,容易对与储油罐连接的出口端造成损坏,甚至影响储油罐整体的安全。同时电机及泵体的持续工作产生热量,而热量会增加油气的间隙,进而提高回收油气的压力。因此,对现有的油气回收泵进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回收泵,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有效减少出口端的压力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回收泵,包括有泵头以及与泵头相适配的电机组件,所述泵头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储油罐和油气回收管相互连接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出口端和进口端通过设置活塞组件相互连接,泵头上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泄压管,泄压管的两端分别与出口端和进口端相互连通,泄压管与出口端的连接处设置有泄压阀,泄压管与进口端连接处设置有单向截止阀,泵头上还设置有与泄压管相适配的降温结构,且出口端和进口端靠外一侧还设置有阻火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泄压管将出口端和进口端相互连通,并设置泄压阀和单向截止阀,使得出口端的油气压力过大时,泄压阀打开将油气通过泄压管重新输送到进口端,有效避免出口端和储油罐内压力过大,安全可靠,同时降温结构降低泄压管内油气的温度,进而降低油气的压力,保证油气回收泵的正常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温结构靠近所述泄压管一侧,且降温结构包括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散热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对泵头整体以及泄压管进行散热,从而降低泄压管内油气的温度,进而降低油气的压力,安全可靠,保证油气回收泵的正常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温结构还包括有依次首尾连接的降温管、输液泵和冷却腔,降温管为螺旋式结构设置,且降温管套置于所述泄压管外侧,冷却腔内填充有冷却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液泵将冷却腔内的冷却液输送到降温管中,并不断循环,有效降低泄压管内油气的温度,进而降低油气的压力,安全可靠,保证油气回收泵的正常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口端和进口端还分别设置有压力调节阀和减压阀,且压力调节阀和减压阀分别位于所述阻火器向内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调节阀调节出口端的压力,防止出口端输送到储油罐内的油气压力过大,减压阀用于稳定进口端和油气回收管的压力,防止压力过大,安全可靠,保证油气回收泵的正常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组件包括有电机壳体以及位于电机壳体内的三相异步电机,三相异步电机的转轴上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散热扇叶,电机壳体上开设有与散热扇叶相适配的散热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相异步电机带动通过转轴带动散热风扇,使得三相异步电机工作时,散热风扇就会动作,有效对电机组件进行散热,保证油气回收泵正常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泄压管将出口端和进口端相互连通,并设置泄压阀和单向截止阀,使得出口端的油气压力过大时,泄压阀打开将油气通过泄压管重新输送到进口端,有效避免出口端和储油罐内压力过大,安全可靠,同时降温结构降低泄压管内油气的温度,进而降低油气的压力,保证油气回收泵的正常使用;2、通过设置压力调节阀调节出口端的压力,防止出口端输送到储油罐内的油气压力过大,同时设置减压阀用于稳定进口端和油气回收管的压力,防止压力过大,安全可靠,保证油气回收泵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泵头;11、出口端;12、进口端;13、活塞组件;14、泄压管;2、电机组件;21、电机壳体;211、散热通孔;22、三相异步电机;221、转轴;23、散热扇叶;3、泄压阀;4、单向截止阀;5、降温结构;51、散热片;52、降温管;53、输液泵;54、冷却腔;6、阻火器;7、压力调节阀;8、减压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泵,如图1到2所示,包括有泵头1以及与泵头1相适配的电机组件2,所述泵头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储油罐和油气回收管相互连接的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通过设置活塞组件13相互连接,泵头1上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泄压管14,泄压管14的两端分别与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相互连通,泄压管14与出口端11的连接处设置有泄压阀3,泄压管14与进口端12连接处设置有单向截止阀4,泵头1上还设置有与泄压管14相适配的降温结构5,且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靠外一侧还设置有阻火器6;泄压管14将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相互连通,并设置泄压阀3和单向截止阀4,使得出口端11的油气压力过大时,泄压阀3打开将油气通过泄压管14重新输送到进口端12,有效避免出口端11和储油罐内压力过大,安全可靠,同时降温结构5降低泄压管14内油气的温度,进而降低油气的压力,保证油气回收泵的正常使用。所述降温结构5靠近所述泄压管14一侧,且降温结构5包括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散热片51;散热片51对泵头1整体以及泄压管14进行散热,从而降低泄压管14内油气的温度,进而降低油气的压力,安全可靠,保证油气回收泵的正常使用。所述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还分别设置有压力调节阀7和减压阀8,且压力调节阀7和减压阀8分别位于所述阻火器6向内一侧;压力调节阀7调节出口端11的压力,防止出口端11输送到储油罐内的油气压力过大,减压阀8用于稳定进口端12和油气回收管的压力,防止压力过大,安全可靠,保证油气回收泵的正常使用。所述电机组件2包括有电机壳体21以及位于电机壳体21内的三相异步电机22,三相异步电机22的转轴221上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散热扇叶23,电机壳体21上开设有与散热扇叶23相适配的散热通孔211;三相异步电机22带动通过转轴221带动散热风扇,使得三相异步电机22工作时,散热风扇就会动作,有效对电机组件2进行散热,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回收泵,包括有泵头(1)以及与泵头(1)相适配的电机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储油罐和油气回收管相互连接的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通过设置活塞组件(13)相互连接,泵头(1)上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泄压管(14),泄压管(14)的两端分别与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相互连通,泄压管(14)与出口端(11)的连接处设置有泄压阀(3),泄压管(14)与进口端(12)连接处设置有单向截止阀(4),泵头(1)上还设置有与泄压管(14)相适配的降温结构(5),且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靠外一侧还设置有阻火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回收泵,包括有泵头(1)以及与泵头(1)相适配的电机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储油罐和油气回收管相互连接的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通过设置活塞组件(13)相互连接,泵头(1)上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泄压管(14),泄压管(14)的两端分别与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相互连通,泄压管(14)与出口端(11)的连接处设置有泄压阀(3),泄压管(14)与进口端(12)连接处设置有单向截止阀(4),泵头(1)上还设置有与泄压管(14)相适配的降温结构(5),且出口端(11)和进口端(12)靠外一侧还设置有阻火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结构(5)靠近所述泄压管(14)一侧,且降温结构(5)包括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散热片(5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理八江海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博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