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643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执行以下非对称性处理: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组数据交换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
技术介绍
交换系统是分组交换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图1是单级交换组网下的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交换系统包括业务单元A、业务单元C和交换单元B,A/B/C三个节点间连线可以理解为通信的通道,也被称为链路。图1所示的网络是传统全交叉形式的拓扑网络,业务单元A上的源交换接入单元发出的信元,经过交换单元B达到业务单元C上的各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在下文中,交换接入单元简称SA(switchaccess),交换单元简称SF(switchfabric)。需要说明的是,鉴于交换单元和交换接入单元之间的通信为双向双工,因此每个交换接入单元既有源交换接入单元的角色也有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角色,按照信息流的方向将源交换接入单元从逻辑上划分到业务单元A,而将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从逻辑上划分到业务单元B,因此,此处业务单元A和业务单元C的划分,并不是指物理上的不同业务设备。在源交换接入单元到交换单元和交换单元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之间,存在带宽不一致的情况,即进入交换单元的链路(也称为源端链路、上游链路)的带宽(也称为源端带宽、上游带宽)和出交换单元的链路(也称为目的端链路、下游链路)的带宽(也称为目的端带宽、下游带宽)不一致。例如,图2是交换单元和交换接入单元之间的非对称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0#、1#、2#交换单元设计上与交换接入单元0#、1#、2#是相互对称性结构,但实际产品应用过程中,链路存在失效可能性,失效在图中用黑色叉表示。一旦链路有失效,则交换单元系统中会出现多打少的拥塞状态,也就是说,进入交换单元的实际链路带宽(即源端带宽)高于出交换单元的实际链路带宽(即目的端带宽),这会导致在交换单元处出现数据包的拥塞。在分布式系统中,单片交换单元或者多片交换单元拥塞会导致系统交换性能大幅下降。不仅仅是下游链路失效,其他情况(例如,交换单元连接关系改变,包括下游链路关闭、下游链路带宽能力减小等情况)也可能使得交换单元的上游链路和下游链路的带宽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产生带宽的非对称问题,导致交换单元局部出现拥塞。针对交换单元的源端带宽和目的端带宽不匹配,导致在交换单元处出现数据包的拥塞的问题,目前仍然没有一种完善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分组交换设备,以至少解决交换单元的源端带宽和目的端带宽不匹配,导致在交换单元处出现数据包的拥塞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执行以下非对称性处理: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包括: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比较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在所述源端带宽大于所述目的端带宽的情况下,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存在非对称性。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包括: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其中,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以查找到的所述起始链路作为选择的起始点,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包括: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首发链路表,以确定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首发链路号,其中,所述首发链路表包括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与其各自对应的首发链路号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包括以下之一:将对应的链路号与所述首发链路号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的总条数作为除数,对所述首发链路号取模,将对应的链路号与取模得到的余数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包括:读取源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以确定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其中,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链接表中包含多个源交换接入单元之间的链接关系;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之后,还包括:通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循环控制模块,设置为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分别调用非对称性处理模块;所述非对称性处理模块包括:非对称性评估单元,设置为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非对称性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非对称性评估单元确定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单元设置为: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其中,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以查找到的所述起始链路作为选择的起始点,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在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单元设置为: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首发链路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执行以下非对称性处理:/n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n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交换系统的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执行以下非对称性处理:
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以及
在存在非对称性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并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路由信息变更为不可达,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在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所述至少一条源端链路至少部分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分别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交换系统的交换单元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包括:
对于每个源交换接入单元,比较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
在所述源端带宽大于所述目的端带宽的情况下,确定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源端带宽与从所述SF到所述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目的端带宽之间存在非对称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策略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包括:
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其中,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不同;
以查找到的所述起始链路作为选择的起始点,从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中选择至少一条源端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起始链路包括:
按照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的标识dst_id查找首发链路表,以确定当前目的交换接入单元对应的首发链路号,其中,所述首发链路表包括不同的目的交换接入单元与其各自对应的首发链路号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首发链路号确定所述起始链路包括以下之一:
将对应的链路号与所述首发链路号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
以所述源交换接入单元到所述SF的多条源端链路的总条数作为除数,对所述首发链路号取模,将对应的链路号与取模得到的余数一致的源端链路作为所述起始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交换系统的每个目的交换接入单元,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定的源交换接入单元顺序执行所述非对称性处理包括:
读取源交换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为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