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553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特别涉及市政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盘、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夹持杆、下夹持杆、上夹持件、下夹持件、转轴、卡扣、移动机构、固定机构、拉杆,每个所述上夹持杆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均固定有所述转轴,所述上夹持杆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每个所述上夹持杆另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均固定有所述卡扣,所述上夹持杆另一端与所述卡扣相卡接,所述上夹持件包括上夹持板和上海绵垫,所述下夹持件包括下夹持板、下海绵垫、连接块、弹性伸缩杆、第一弹簧。实现了一次多个管道的搬运,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夹持力可以控制,避免夹持过松过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设备
,特别涉及于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管道的搬运,现有的管道搬运方式一般还是通过人工进行搬运,通过人工进行搬运每次搬运的量有限,而且需要耗费较大的工人劳动强度,有少部分是利用管道搬运装置实现搬运,但是现有的管道搬运装置较难实现夹持力的控制,夹持过紧,容易使得管道表面挤压变形,夹持过松,搬运的过程容易出现管道晃动,导致管道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克服了通过人工搬运管道每次搬运的量有限,而且需要耗费较大的工人劳动强度及通过管道搬运装置实现搬运较难实现夹持力的控制,夹持过紧,容易使得管道表面挤压变形,夹持过松,搬运的过程容易出现管道晃动,导致管道掉落的缺点。(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包括底盘、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上夹持杆、下夹持杆、上夹持件、下夹持件、转轴、卡扣、移动机构、固定机构、拉杆,所述底盘顶面上沿竖直方向固定有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下夹持杆,每个所述下夹持杆上方对应设有所述上夹持杆,每个所述上夹持杆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均固定有所述转轴,所述上夹持杆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每个所述上夹持杆另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均固定有所述卡扣,所述上夹持杆另一端与所述卡扣相卡接,每个所述上夹持杆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上夹持件,每个所述下夹持杆顶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下夹持件,所述上夹持件与所述下夹持件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夹持件包括上夹持板和上海绵垫,所述上夹持板顶面嵌设在所述上夹持杆底部,所述上夹持板底部设有所述上海绵垫,所述下夹持件包括下夹持板、下海绵垫、连接块、弹性伸缩杆、第一弹簧,所述弹性伸缩杆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下夹持杆顶面上,所述弹性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块底部相连,所述弹性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所述下夹持板底部相连,所述下夹持板顶部设有下海绵垫,所述底盘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底盘底部中间处设有所述固定机构,所述底盘一侧设有拉杆。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轮、移动轮支架、轴承、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与所述底盘底部固定相连,所述移动轮支架上端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轴承为端面轴承,所述移动轮支架内转动安装有所述移动轮。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柱、滑套、第二弹簧、支撑腿、第三侧板、插销、第三弹簧,所述固定柱上端与所述底盘底部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柱外部套设有所述滑套,所述固定柱上端与所述滑套顶部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滑套底部设有支撑腿,所述滑套两侧的所述底盘底部均设有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上横向设有所述插销,所述插销一端穿过所述第三侧板并嵌入所述滑套侧壁上,所述滑套两侧上均设有用于与所述插销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插销上设有所述第三弹簧。优选地,所述上海绵垫、所述下海绵垫均为弧形状,所述上海绵垫底部及所述下海绵垫顶部均匀分布有防滑颗粒。(3)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克服了通过人工搬运管道每次搬运的量有限,而且需要耗费较大的工人劳动强度及通过管道搬运装置实现搬运较难实现夹持力的控制,夹持过紧,容易使得管道表面挤压变形,夹持过松,搬运的过程容易出现管道晃动,导致管道掉落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下夹持件内的弹性伸缩杆的设置可以给予管道一定的弹性空间,实现了夹持力的控制,避免夹持过紧过松。2、上海绵垫、下海绵垫均为弧形状,可以更好地与管道相贴合,夹持效果好。3、上海绵垫底部及下海绵垫顶部均匀分布有防滑颗粒,防滑颗粒的设置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管道在搬运的过程中出现松脱。4、通过设置多个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可以一次实现多个管道的搬运,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为:1-底盘、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上夹持杆、5-下夹持杆、6-上夹持件、61-上夹持板、62-上海绵垫、7-下夹持件、71-下夹持板、72-下海绵垫、73-连接块、74-弹性伸缩杆、75-第一弹簧、8-转轴、9-卡扣、10-移动机构、101-移动轮、102-移动轮支架、103-轴承、104-安装板、11-固定机构、111-固定柱、112-滑套、113-第二弹簧、114-支撑腿、115-第三侧板、116-插销、117-第三弹簧、12-拉杆、13-防滑颗粒、14-钢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包括底盘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上夹持杆4、下夹持杆5、上夹持件6、下夹持件7、转轴8、卡扣9、移动机构10、固定机构11、拉杆12,所述底盘1顶面上沿竖直方向固定有所述第一侧板2和所述第二侧板3,所述第一侧板2和所述第二侧板3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下夹持杆5,每个所述下夹持杆5上方对应设有所述上夹持杆4,每个所述上夹持杆4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2上均固定有所述转轴8,所述上夹持杆4一端与所述转轴8转动连接,每个所述上夹持杆4另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2上均固定有所述卡扣9,所述上夹持杆4另一端与所述卡扣9相卡接,每个所述上夹持杆4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上夹持件6,每个所述下夹持杆5顶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下夹持件7,所述上夹持件6与所述下夹持件7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夹持件6包括上夹持板61和上海绵垫62,所述上夹持板61顶面嵌设在所述上夹持杆4底部,所述上夹持板61底部设有所述上海绵垫62,所述下夹持件7包括下夹持板71、下海绵垫72、连接块73、弹性伸缩杆74、第一弹簧75,所述弹性伸缩杆74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下夹持杆5顶面上,所述弹性伸缩杆74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块73底部相连,所述弹性伸缩杆74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块73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弹簧75,所述连接块73的顶部与所述下夹持板71底部相连,所述下夹持板71顶部设有下海绵垫72,所述底盘1底部设有移动机构10,所述底盘1底部中间处设有所述固定机构11,所述底盘1一侧设有拉杆12。所述移动机构10包括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上夹持杆(4)、下夹持杆(5)、上夹持件(6)、下夹持件(7)、转轴(8)、卡扣(9)、移动机构(10)、固定机构(11)、拉杆(12),所述底盘(1)顶面上沿竖直方向固定有所述第一侧板(2)和所述第二侧板(3),所述第一侧板(2)和所述第二侧板(3)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下夹持杆(5),每个所述下夹持杆(5)上方对应设有所述上夹持杆(4),每个所述上夹持杆(4)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2)上均固定有所述转轴(8),所述上夹持杆(4)一端与所述转轴(8)转动连接,每个所述上夹持杆(4)另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2)上均固定有所述卡扣(9),所述上夹持杆(4)另一端与所述卡扣(9)相卡接,每个所述上夹持杆(4)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上夹持件(6),每个所述下夹持杆(5)顶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下夹持件(7),所述上夹持件(6)与所述下夹持件(7)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夹持件(6)包括上夹持板(61)和上海绵垫(62),所述上夹持板(61)顶面嵌设在所述上夹持杆(4)底部,所述上夹持板(61)底部设有所述上海绵垫(62),所述下夹持件(7)包括下夹持板(71)、下海绵垫(72)、连接块(73)、弹性伸缩杆(74)、第一弹簧(75),所述弹性伸缩杆(74)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下夹持杆(5)顶面上,所述弹性伸缩杆(74)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块(73)底部相连,所述弹性伸缩杆(74)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块(73)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弹簧(75),所述连接块(73)的顶部与所述下夹持板(71)底部相连,所述下夹持板(71)顶部设有下海绵垫(72),所述底盘(1)底部设有移动机构(10),所述底盘(1)底部中间处设有所述固定机构(11),所述底盘(1)一侧设有拉杆(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管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上夹持杆(4)、下夹持杆(5)、上夹持件(6)、下夹持件(7)、转轴(8)、卡扣(9)、移动机构(10)、固定机构(11)、拉杆(12),所述底盘(1)顶面上沿竖直方向固定有所述第一侧板(2)和所述第二侧板(3),所述第一侧板(2)和所述第二侧板(3)之间沿竖直方向固定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下夹持杆(5),每个所述下夹持杆(5)上方对应设有所述上夹持杆(4),每个所述上夹持杆(4)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2)上均固定有所述转轴(8),所述上夹持杆(4)一端与所述转轴(8)转动连接,每个所述上夹持杆(4)另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2)上均固定有所述卡扣(9),所述上夹持杆(4)另一端与所述卡扣(9)相卡接,每个所述上夹持杆(4)底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上夹持件(6),每个所述下夹持杆(5)顶部沿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下夹持件(7),所述上夹持件(6)与所述下夹持件(7)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上夹持件(6)包括上夹持板(61)和上海绵垫(62),所述上夹持板(61)顶面嵌设在所述上夹持杆(4)底部,所述上夹持板(61)底部设有所述上海绵垫(62),所述下夹持件(7)包括下夹持板(71)、下海绵垫(72)、连接块(73)、弹性伸缩杆(74)、第一弹簧(75),所述弹性伸缩杆(74)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下夹持杆(5)顶面上,所述弹性伸缩杆(74)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块(73)底部相连,所述弹性伸缩杆(74)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块(73)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弹簧(75),所述连接块(73)的顶部与所述下夹持板(71)底部相连,所述下夹持板(71)顶部设有下海绵垫(72),所述底盘(1)底部设有移动机构(10),所述底盘(1)底部中间处设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明刘炯林性长任祖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德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