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38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消防灭火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包括弹框、投弹机构、固定轴,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弹框固定连接;投弹机构设置有转臂、拉杆和舵机,转臂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灭火弹下滑的限位部,转臂与固定轴铰接;转臂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位于转臂的中部上侧,拉杆一端与连接部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舵机连接,舵机固定在弹框上;弹框安装在无人机下方,在竖直方向上,弹框投弹口高度低于装弹口高度。在装弹口与投弹口之间设置高度差,实现了自动投弹;使用舵机控制转臂完成投弹,实现一次投掷一弹,同时保留了一次投掷多枚投弹;投弹机构结构简单、执行动作简单可靠,制作难度及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
本技术属于消防灭火辅助装置
,具体的是一种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在森林火灾或者高层火灾时,传统的消防设备难以做到有效及时的接近火源完成灭火。尤其是在森林火灾时,为了接近火源或者从大火中开辟出临时通道,常常使用灭火弹进行开路灭火,但灭火弹使用不当时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完成在森林火灾或者高层火灾进行安全有效并定点准确的投掷灭火弹,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无人机进行灭火弹的投掷。即在无人机上安装有投弹装置,通过地面站控制无人机飞入火场中的灭火目的地,进行投弹灭火。然而,现有的投弹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多数的投弹装置采用一次性投掷所有灭火弹、或者一次性投掷多枚灭火弹。这样无法根据具体的火势情况进行定量投弹,造成了灭火弹的浪费,同时也会因灭火弹过多的投掷而对周围无火处造成一定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一次投掷一弹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包括弹框和投弹机构,弹框一端设置为投弹口,另一端设置为装弹口,投弹机构安装在弹框内;还包括固定轴,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弹框固定连接;投弹机构设置有转臂、拉杆和舵机,转臂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灭火弹下滑的限位部,转臂与固定轴铰接;转臂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位于转臂的中部上侧,拉杆一端与连接部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舵机连接,舵机固定在弹框上;弹框安装在无人机下方,在竖直方向上,弹框投弹口高度低于装弹口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弹框内设置投弹机构,并且在装弹口与投弹口之间设置高度差,从而实现了自动投弹;通过使用舵机控制转臂完成投弹,不仅能够实现一次投掷一弹,而且还保留了一次投掷多枚的功能;使用转臂、连杆和舵机组成的投弹机构,结构简单、执行动作简单可靠,在保证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大大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作难度及成本。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可以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改进。进一步的,弹框设有两侧板,两侧板之间设有支撑杆;固定轴两端分别垂直并固定于对应的侧板上,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相应的侧板上;靠近弹框装弹口处设置有用于安装舵机的安装板,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弹框两侧板的上端。进一步的,弹框内设有限位导向杆;限位导向杆两端分别与装弹口及投弹口固定连接;装弹口及投弹口的口径分别与灭火弹的直径相匹配且在灭火弹自身重力作用下,当限位部开启时,投弹口的灭火弹能够顺畅自动投掷;沿装弹口及投弹口的圆周方向至少均布四个限位导向杆;限位导向杆与弹框内的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杆设置在限位导向杆所绕圆周的外侧。进一步的,在安装板上设置有销孔,销孔靠近装弹口设置且销孔位于装弹口中间位置,销孔处设置有限位插销。进一步的,转臂包括两个对称的臂板、连接两臂板的连接体和连接套;连接套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侧的臂板上,转臂通过连接套与固定轴铰接。进一步的,臂板设置有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和一个水平部,第一竖直部固定端与水平部的一端连接且第一竖直部的自由端向下延伸,第一竖直部之间设有连接体从而形成转臂的限位部;第二竖直部设置在水平部的中部且第二竖直部的自由端向上延伸,两臂板的第二竖直部之间设有连接体从而构成了转臂的连接部。进一步的,弹框的两侧板上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于连接无人接的连接座;靠近装弹口侧连接座的长度小于靠近投弹口侧连接座的长度并且两连接座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装弹口的高度高于投弹口。无人机水平飞行时,弹框轴线与水平方向呈15~25°夹角,便于灭火弹能够顺利投掷,同时转臂所要承受来自弹框内灭火弹的下滑分力也不会过大。通过在装弹口与投弹口使用不同长度的连接座来实现所述夹角(弹框轴线与水平方向所呈夹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剖视图。图3是以图1为主视图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以图1为主视图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与无人机连接的示意图及局部剖视图。图中:弹框1;侧板101;支撑杆102;安装板103;限位导向杆2;固定轴3;转臂4;限位部401;连接部402;连接套403;连接体404;拉杆5;舵机6;连接座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述。本技术的主要创造思路在于:通过简单的连杆机构并配合灭火弹的自重,来实现灭火弹的投放;同时,利用舵机6的可控性,使得本装置能够很容易的实现,多种投弹模式(一次投一枚或多枚灭火弹)。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主要由弹框1、固定轴3、转臂4、舵机6和拉杆5等组成,其中转臂4、拉杆5和舵机6组成投弹机构。弹框1一端设置为投弹口,另一端设置为装弹口,投弹机构安装在弹框1内。固定轴3的两端分别与弹框1固定连接,固定轴3与弹框1之间可以采用螺钉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转臂4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灭火弹下滑的限位部401,转臂4与固定轴3铰接,转臂4上设置有连接部402,连接部402位于转臂4的中部上侧。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02位于固定轴3上方。拉杆5一端与连接部402铰接,拉杆5的另一端与舵机6连接,舵机6固定在弹框1上;弹框1安装在无人机下方,在竖直方向上,弹框1投弹口的高度低于装弹口的高度。转臂4的限位部401用于限制灭火弹;拉杆5的另一端与舵机6连接,在舵机6拉动拉杆5的同时拉杆5带动转臂4绕固定轴3转动。在放弹时,转臂4的前端(限位部401)抬起完成投弹,同时转臂4后端(指转臂4远离投弹口的一端)挡住待投弹后面的灭火弹。在实施本技术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还可以采用以下优选结构。作为优选结构,弹框1设有两侧板101,两侧板101之间设有支撑杆102;固定轴3两端分别垂直并固定于对应的侧板101上,固定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相应的侧板101上;靠近弹框1装弹口处设置有用于安装舵机6的安装板103,安装板103固定连接在弹框1两侧板101的上端。由支撑杆102、侧板101和安装板103等组成的弹框1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生产成本低。为了加固弹框,可以将装弹口端板和投弹口端板制作为带有圆形口的矩形板,并且装弹口端板和投弹口端板与侧板101固定连接并成为一体。作为优选结构,弹框1内设有限位导向杆2;限位导向杆2两端分别与装弹口及投弹口固定连接;装弹口及投弹口的口径分别与灭火弹的直径相匹配且在灭火弹自身重力作用下,当限位部401开启时,投弹口的灭火弹能够顺畅自动投掷;沿弹口及投弹口的圆周方向至少均布四个限位导向杆2;限位导向杆2与弹框1内的支撑杆102固定连接,支撑杆102设置在限位导向杆2所绕圆周的外侧。通过在弹框1内设置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包括弹框和投弹机构,弹框一端设置为投弹口,另一端设置为装弹口,投弹机构安装在弹框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轴,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弹框固定连接;投弹机构设置有转臂、拉杆和舵机,转臂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灭火弹下滑的限位部,转臂与固定轴铰接;转臂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位于转臂的中部上侧,拉杆一端与连接部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舵机连接,舵机固定在弹框上;弹框安装在无人机下方,在竖直方向上,弹框投弹口高度低于装弹口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包括弹框和投弹机构,弹框一端设置为投弹口,另一端设置为装弹口,投弹机构安装在弹框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轴,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弹框固定连接;投弹机构设置有转臂、拉杆和舵机,转臂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灭火弹下滑的限位部,转臂与固定轴铰接;转臂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位于转臂的中部上侧,拉杆一端与连接部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舵机连接,舵机固定在弹框上;弹框安装在无人机下方,在竖直方向上,弹框投弹口高度低于装弹口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框设有两侧板,两侧板之间设有支撑杆;固定轴两端分别垂直并固定于对应的侧板上,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相应的侧板上;靠近弹框装弹口处设置有用于安装舵机的安装板,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弹框两侧板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在无人机上的灭火弹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框内设有限位导向杆;限位导向杆两端分别与装弹口及投弹口固定连接;装弹口及投弹口的口径分别与灭火弹的直径相匹配且在灭火弹自身重力作用下,当限位部开启时,投弹口的灭火弹能够顺畅自动投掷;沿装弹口及投弹口的圆周方向至少均布四个限位导向杆;限位导向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佳石志刚全威苏波安静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坤翼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