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32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包括支架和托举架,所述托举架放置在支架下方,所述支架通过铰链垂置;所述支架左右两端头安装有夹紧定位机构,所述支架中心装配有左右对中机构,所述左右对中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固定在支架中心焊接的载板底部,所述转盘与槽爪传动对接,所述槽爪通过连杆与伸缩杆传动配合,所述伸缩杆尾端活动安装有两组限位测距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双支架的多维度搬运和调节定位配合工序,可有效提高车盖与车身的装配效率;左右对中机构可实时调节车身与车盖之间的装配间距,从而排除了人工手工校准的工序,同时也降低了次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
本技术涉及到车辆生产装配工装,特别是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在汽车车身焊接过程中,每个总成(零部件)的焊接都需要一套定位装置,因此定位装置的设计合理与否至为重要。定位装置设计时,一般根据待焊接总成和零部件各自的结构特点和孔位分布来布置各个侧面的定位夹具和定位销。目前使用的汽车发动机顶盖总成定位装置,一般包括操作台和固定在操作台上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一般包括若干定位夹具、定位销、支撑块和压紧块等。因此在固定形式的操作台或者定位机构上,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去做装配调整,效率低下;同时固定的结构所匹配的车型也极为有限,因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可通过调节装配所需要的夹紧或者安装间距,具有优良的可适配性和校准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左右调节车身与车盖的间距,从而精确的竖直对接安装,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手动校准工序,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次品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包括支架和托举架,所述托举架放置在支架下方,所述支架通过铰链垂置;所述支架左右两端头安装有夹紧定位机构,所述支架中心装配有左右对中机构,所述左右对中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固定在支架中心焊接的载板底部,所述转盘与槽爪传动对接,所述槽爪通过连杆与伸缩杆传动配合,所述伸缩杆尾端活动安装有两组限位测距臂。进一步,所述托举架呈立方型框架结构,所述托举架后侧延伸端垂至安装有“L”型挡臂,所述“L”型挡臂顶部定位端头,托举架底部垫板上活动升降杆。更进一步,所述夹紧定位机构包括行李箱盖定位件和车架定位件,所述车架定位件呈斜向安装在支架顶部两侧,所述车架定位件通过锁紧螺栓与车架选择性锁紧连接,行李箱盖定位件固定安装在支架前端侧边上。更进一步,所述限位测距臂顶部通过螺栓选择性固定在伸缩杆上。更进一步,所述载板顶部安装有齿盘,所述齿盘底部延伸的驱动轴顶部与转盘传动啮合,所述驱动轴根部裸露在载板顶部,所述驱动轴根部同步卡接有摆臂,所述摆臂通过固定件与载板选择性固定连接。更进一步,所述齿盘与推顶啮合条选择性啮合,所述推顶啮合条活动安装在滑槽垫块内,所述推顶啮合条与折叠式推顶件推顶接触,所述折叠式推顶件颈部固定在滑槽垫块左侧的卡口上。所述支架两侧底部两端头竖直焊接有抵脚,所述支架两侧顶部两端头固定安装有装配件。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采用了双支架的多维度搬运和调节定位配合工序,可有效提高车盖与车身的装配效率;左右对中机构可实时调节车身与车盖之间的装配间距,从而排除了人工手工校准的工序,同时也降低了次品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竖直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水平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旋转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001为支架、002为托举架、003为左右对中机构、004为车架定位件、005为装配件、006为抵脚、007为行李箱盖定位件、008为槽爪、009为伸缩杆、010为“L”型挡壁、011为定位端头、012为垫片、013为载板、014为转盘、015为滑槽垫块、016为推顶啮合条、017为齿盘、018为固定件、019为摆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包括支架和托举架,所述托举架放置在支架下方,所述支架通过铰链垂置;所述支架001左右两端头安装有夹紧定位机构,所述支架001中心装配有左右对中机构003,所述左右对中机构003包括转盘014,所述转盘014固定在支架001中心焊接的载板013底部,所述转盘014与槽爪008传动对接,所述槽爪008通过连杆与伸缩杆009传动配合,所述伸缩杆009尾端活动安装有两组限位测距臂。其中,托举架002将车身架托起,配合支架001升降并且通过夹紧定位机构将车盖锁紧并安装在车身架上,整个过程中,操作人员可调节伸缩杆009调节车身架以及车盖的装配间距,并加以固定。固定完成后,工作人员利用齿盘017与摆臂019的定向固定,可限制伸缩杆009、转盘014和槽爪008的一系列传动配合工序。从而达到限位的效果。经过校准定位后的车盖可直接通过锁紧器具装配在车身架上。如图2所示,所述托举架002呈立方型框架结构,所述托举架002后侧延伸端垂至安装有“L”型挡臂010,所述“L”型挡臂010顶部定位端头011,托举架002底部垫板012上活动升降杆。其中,“L”型挡臂010可限制车身架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同时立方体的框架结构可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及结构强度用来搭载车身架。升降杆可配合托举架002完成一定量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如图1所示,所述夹紧定位机构包括行李箱盖定位件007和车架定位件004,所述车架定位件004呈斜向安装在支架001顶部两侧,所述车架定位件004通过锁紧螺栓与车架选择性锁紧连接,行李箱盖定位件007固定安装在支架001前端侧边上。其中,车身架和车盖可通过李箱盖定位件007和车架定位件004固定在支架001上。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测距臂顶部通过螺栓选择性固定在伸缩杆009上。其中,伸缩杆009可通过螺栓完成手动定位。便于后期车盖定点装配。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载板013顶部安装有齿盘017,所述齿盘017底部延伸的驱动轴顶部与转盘014传动啮合,所述驱动轴根部裸露在载板013顶部,所述驱动轴根部同步卡接有摆臂019,所述摆臂019通过固定件018与载板013选择性固定连接。其中,载板013上的齿盘017在定位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手动将摆臂019通过固定件018固定在载板013顶部的限位孔处,同时转盘014也将停止摆动,从而限制了伸缩杆009。如图2所示,所述齿盘017与推顶啮合条016选择性啮合,所述推顶啮合条016活动安装在滑槽垫块015内,所述推顶啮合条016与折叠式推顶件推顶接触,所述折叠式推顶件颈部固定在滑槽垫块015左侧的卡口上。其中,而推顶啮合条016是一种二次限制齿盘017转动的设备零部件。通过折叠式推顶件输出端口的推顶杆与推顶啮合条016推顶接触,推顶啮合条016向前位移,所述推顶啮合条016与齿盘017啮合定位。完成装配后,可手动复位。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001两侧底部两端头竖直焊接有抵脚006,所述支架001两侧顶部两端头固定安装有装配件005。其中,抵脚006可预防两支架碰撞接触,装配件005可预先锁紧车身架固定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包括支架和托举架,所述托举架放置在支架下方,所述支架通过铰链垂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001)左右两端头安装有夹紧定位机构,所述支架(001)中心装配有左右对中机构(003),所述左右对中机构(003)包括转盘(014),所述转盘(014)固定在支架(001)中心焊接的载板(013)底部,所述转盘(014)与槽爪(008)传动对接,所述槽爪(008)通过连杆与伸缩杆(009)传动配合,所述伸缩杆(009)尾端活动安装有两组限位测距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包括支架和托举架,所述托举架放置在支架下方,所述支架通过铰链垂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001)左右两端头安装有夹紧定位机构,所述支架(001)中心装配有左右对中机构(003),所述左右对中机构(003)包括转盘(014),所述转盘(014)固定在支架(001)中心焊接的载板(013)底部,所述转盘(014)与槽爪(008)传动对接,所述槽爪(008)通过连杆与伸缩杆(009)传动配合,所述伸缩杆(009)尾端活动安装有两组限位测距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托举架(002)呈立方型框架结构,所述托举架(002)后侧延伸端垂至安装有“L”型挡臂(010),所述“L”型挡臂(010)顶部安装有定位端头(011),托举架(002)底部垫板(012)上活动升降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配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夹紧定位机构包括行李箱盖定位件(007)和车架定位件(004),所述车架定位件(004)呈斜向安装在支架(001)顶部两侧,所述车架定位件(004)通过锁紧螺栓与车架选择性锁紧连接,行李箱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凯翔汽车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