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822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包括H型车架,减震弹簧总成,悬架摆臂,主动线束,壳体,电刷弹簧,电刷,铜环,旋转轴,被动线束以及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根主动线束分别与对应的电刷相连,电刷与对应铜环相连,铜环各自顺序对应被动线束,并且将被动线束固定在旋转轴上与旋转轴共同转动,从而完成车轮360度转向运动。整体结构能够避免车辆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拧线的不良现象,提升车辆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伴随新型技术的不断涌现,各行各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近年来,传统汽车行业在不断的向智能移动终端迈进,越来越多的车企、高校纷纷加入,为智能驾驶、自动驾驶以及无人驾驶车辆的稳步实现,贡献应有的力量。目前,落地较为理想的应属智能物流行业,智能物流车辆的应用,极大提高物流运输效力的同时节约人力成本,从而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目前,在智能物流车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对车辆的灵活度要求不断提高,以此来有效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为了使物流车辆能够有效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可以将360度转向的结构应用于物流小车上,而车轮的360度转向又会导致车体车轮连接的导线、信号线等出现拧线的情况。如何解决360度转向的结构出现的拧线现象,以使其能够应用于智能物流小车,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螺栓防脱功能的检测块安装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防止拧线现象的产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其中,包括壳体、主动线束、电刷弹簧、电刷、铜环、旋转轴和被动线束;所述旋转轴的上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铜环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周上;所述铜环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有绝缘层;多根所述主动线束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穿过所述壳体;多个所述电刷通过电刷弹簧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刷与所述主动线束一一对应;所述电刷与所述铜环一一对应;所述主动线束与对应的所述电刷连通,所述电刷抵靠在对应的所述铜环上;每个所述铜环对应连接一根所述被动线束。如上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其中,可选的是,还包括固定导轨,所述固定导轨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导轨与所述电刷一一对应,所述电刷与所述固定导轨的滑动方向沿朝向或背离对应的所述铜环。如上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旋转轴上设有同轴的通孔,所述被动线束经过所述通孔并穿过所述旋转轴的侧壁与对应的所述铜环连接。如上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其中,可选的是,还包括连接装置和车轮,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轮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中心线的延长线过所述车轮的几何中心。如上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其中,可选的是,所述连接装置上安装有轮毂电机,所述被动线束与所述轮毂电机电连接。如上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旋转轴通过止推轴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提供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可以避免车辆在360度转向过程中出现拧线的不良现象。2.提升车辆的灵活度,可应对狭窄和环境较差的作业场景,获得更高的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布线结构内部结构剖面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盘外观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底盘外观结构正视图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H型车架,2-减震弹簧总成,3-悬架摆臂,4-壳体,5-主动线束,6-被动线束,7-电刷弹簧,8-电刷,9-固定导轨,10-铜环,11-旋转轴,12-连接装置,13-轮毂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专利结合复杂环境特点,设计了车轮360度转向的供电与控制系统的布线结构,可以提升车辆作业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内容做出进一步解释:所述的一种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包括H型车架,减震弹簧总成,悬架摆臂,壳体4,主动线束,电刷弹簧7,电刷8,铜环,旋转轴,被动线束以及连接装置,其特征中:悬架摆臂3连接壳体4、减震弹簧总成2、H型车架1;多根主动线束5固定于壳体4的外侧,分别与对应的电刷相连,电刷与对应的铜环10相接,铜环各自顺序对应多根被动线束6,被动线束6固定在旋转轴11上;壳体4内部布置电刷弹簧7、电刷8,电刷周围布置固定导轨9,主动线束5通过弹簧7、电刷8,在固定导轨9中移动与铜环10相接;铜环10嵌套在旋转轴11上,内侧附有绝缘物质;旋转轴11底端装有连接装置12,连接装置12另一端连接至轮毂电机13。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在图1中,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多根主动线束5通过弹簧7、电刷8分别与对应电刷依次连接,仅通过一条线路的电信号,就能够实现线路导通。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电刷各自对应环形铜环10,所述的铜环10内部与多跟被动线束6顺序链接,与主动线束5一一对应,能够保证与主动线束5对应导通。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多跟被动线束6按照与主动线束5为一一对应关系,分别固定于旋转轴11内部。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被动线束6固定于旋转轴11上,实现与旋转轴11共同转动,最终连接至轮毂电机13,完成车轮360度转向运动。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被动线束6固定于旋转轴11上,通过旋转轴与轮毂电机13的同步转动,实现被动线束与车轮同步转动并且不发生拧线现象,完成车轮360度转向运动。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在壳体4上设有通孔并将主动线束5布置于壳体4上,在壳体4内部安置弹簧7、电刷8,周围设有固定导轨9,通过弹簧7、电刷8的弹力实现在主动线束5在固定导轨9中相对移动并其与铜环10相接。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铜环10嵌套在内部旋转轴11外部与其实现过盈配合,铜环10贴近旋转轴11内侧附有绝缘物质,防止铜环10和旋转轴11导电;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在旋转轴11内部通孔并将被动线束6布置于此,被动线束6固定在旋转轴11内部实现被动线束6和铜环10相接,最终实现线路导通;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被动线束6随着旋转轴11的转动而实现共同运动,连同嵌套在旋转轴11外侧的铜环10共同实现旋转运动。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主动线束5通电时将电刷8接通,电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主动线束(5)、电刷弹簧(7)、电刷(8)、铜环(10)、旋转轴(11)和被动线束(6);/n所述旋转轴(11)的上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4)内,多个所述铜环(10)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轴(11)的外周上;所述铜环(10)与所述旋转轴(11)之间设有绝缘层;/n多根所述主动线束(5)固定于所述壳体(4)上,且穿过所述壳体(4);/n多个所述电刷(8)通过电刷弹簧(7)安装在所述壳体(4)内;所述电刷(8)与所述主动线束(5)一一对应;所述电刷(8)与所述铜环(10)一一对应;/n所述主动线束(5)与对应的所述电刷(8)连通,所述电刷(8)抵靠在对应的所述铜环(10)上;/n每个所述铜环(10)对应连接一根所述被动线束(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主动线束(5)、电刷弹簧(7)、电刷(8)、铜环(10)、旋转轴(11)和被动线束(6);
所述旋转轴(11)的上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4)内,多个所述铜环(10)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轴(11)的外周上;所述铜环(10)与所述旋转轴(11)之间设有绝缘层;
多根所述主动线束(5)固定于所述壳体(4)上,且穿过所述壳体(4);
多个所述电刷(8)通过电刷弹簧(7)安装在所述壳体(4)内;所述电刷(8)与所述主动线束(5)一一对应;所述电刷(8)与所述铜环(10)一一对应;
所述主动线束(5)与对应的所述电刷(8)连通,所述电刷(8)抵靠在对应的所述铜环(10)上;
每个所述铜环(10)对应连接一根所述被动线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60度转向智能物流车辆转向系统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导轨(9),所述固定导轨(9)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4)内;
所述固定导轨(9)与所述电刷(8)一一对应,所述电刷(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庆英李爱娟卜海祥武雪风崔航滨吴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