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存管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91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存管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底模,其中,所述上模设有浇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个浇注板,所述浇注板底面成型有至少一个嵌装收容在第一注塑腔中的浇注头,所述浇注板成型有至少一条与浇嘴相通的浇道且所述浇道的浇注口延伸设于浇注头处;所述中模的底部对称设有一对抵持块,所述底模顶面上滑动设置有一对滑动件,其中,每个所述抵持块与一个滑动件相抵持配合,两所述滑动件合拢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二注塑腔与第一注塑腔对齐相通,所述底模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模芯,所述模芯由下至上依次穿设收容在第二注塑腔和第一注塑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存管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
,尤其是指一种保存管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参见附图1所示的保存管示意图,其包括有管身部分和管口部分,其中,管口部分成型有螺牙且管口部分与管身部分之间设有台阶结构,而现在注塑模具采用单个型腔的方式,通过将物料注塑到单个型腔内以注塑成所需的保存管产品,采用这种方式,会导致管口部分与管身部分之间结构成型效果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且不易取下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可靠、拼装方便简单的三角拼装式台灯。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保存管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中模和底模,其中,所述上模设有浇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个浇注板,所述中模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一注塑腔且所述中模顶面开有用于供浇注板嵌装收容的模槽,其中,所述模槽底面与第一注塑腔相通且所述浇注板底面成型有至少一个嵌装收容在第一注塑腔中的浇注头,所述浇注板成型有至少一条与浇嘴相通的浇道且所述浇道的浇注口延伸设于浇注头处;所述中模的底部对称设有一对抵持块,所述底模顶面上滑动设置有一对滑动件,其中,每个所述抵持块与一个滑动件相抵持配合,随抵持块的上下动作以带动滑动件横向往复滑动,两所述滑动件合拢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二注塑腔与第一注塑腔对齐相通,所述底模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模芯,所述模芯由下至上依次穿设收容在第二注塑腔和第一注塑腔内。进一步,所述抵持块一端设有抵持斜面,所述滑动件对应抵持斜面的一端设有滑动斜面,其中,通过抵持斜面顶压带动滑动斜面以令两滑动件相向滑动。进一步,所述抵持斜面上成型有斜导块,所述滑动斜面上成型有与斜导块相滑动配合的斜导孔。进一步,所述底模顶面上设有沿横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动件的底端成型有与滑槽相滑动连接的滑块。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浇注头、第一注塑腔、第二注塑腔和模芯所围成的注塑型腔来注塑成型所需的保存管产品,提升成型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保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注塑模具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局部A的放大图。图5为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7为注塑模具的爆炸图。图8为底模的示意图。其中,1-上模,11-浇嘴,12-浇注板,121-浇注头,2-中模,21-抵持块,211-斜导块,22-第一注塑腔,23-模槽,3-底模,31-滑动件,311-斜导孔,32-模芯,33-第二注塑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地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保存管注塑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模1、中模2和底模3,其中,上模1设有用于导流物料的浇嘴11,浇嘴11呈漏斗状。在本实施例中,上模1的底部固定设有两个浇注板12,本实施例的每个浇注板12的底面成型有两个并排布置的浇注头121,浇注板12成型有两条与浇嘴11相通的浇道,且每条浇道的浇注口延伸设于浇注头121处。浇注头121呈圆柱状的凸起结构,浇注板12呈块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中模2成型有四个并排布置的第一注塑腔22,且中模2的顶面开有用于供浇注板12嵌装收容的两个模槽23,即,两个模槽23分别对应两个浇注板12,以便于在上模1与和中模2合拢时,浇注板12嵌装收容在模槽23中并且浇注头121嵌装收容在第一注塑腔22中。其次,中模2的底部对称设有一对抵持块21,其中,每个抵持块21一端设有抵持斜面且在抵持斜面上设有斜导块211,本实施例的斜导块211为倾斜延伸的楔形块状。在本实施例中,底模3的顶面滑动设置有一对滑动件31,其中,底模3的顶面成型有沿横向延伸的滑槽,每个滑动件31的底端成型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从而实现了滑动件31在底座顶面横向滑动。另外,每个滑动件31对应抵持斜面的一端设有滑动斜面,且滑动斜面上成型有与斜导块211相滑动配合的斜导孔311,本实施例的斜导孔311为倾斜延伸的楔形孔状。由此,抵持块21可与滑动件31相抵持配合,随着抵持块21的上下动作以带动滑动件31横向往复滑动,即,当抵持块21向下移动时,两抵持块21分别带动两滑动件31相向合拢,反之,当抵持块21向上移动时,两抵持块21分别带动两滑动件31相背张开。在本实施例中,两滑动件31合拢形成有四个第二注塑腔33,各个第二注塑腔33与第一注塑腔22一一对齐相通,即,在每个滑动件31的合拢端面处成型有半个注塑腔,从而在两滑动件31相向合拢时,合拢形成第二注塑腔33。在本实施例中,底模3固定设有四个模芯32,本实施例的膜芯为棒状结构。每个模芯32由下至上依次穿设收容在相对齐的第二注塑腔33和第一注塑腔22内,由此,浇注头121、第一注塑腔22、第二注塑腔33和模芯32所围成的区域则构成了保存管的注塑型腔。具体地,当注塑模具合模注塑时,首先,上模1与中模2逐渐合模,使浇注板12嵌装收容在模槽23中以及浇注头121嵌装收容在第一注塑腔22中。其次,中模2与下模逐渐合模,两抵持块21随中模2向下移动,两滑动件31在两抵持块21的带动下逐渐相向合拢并且模芯32相对被穿设收容在第一注塑腔22和第二注塑腔33内。最后,在上模1、中模2和底模3完全合拢后,物料经浇嘴11、浇道进入浇注头121,并经浇注口进入由浇注头121、第一注塑腔22、第二注塑腔33和模芯32所围成的注塑型腔,从而注塑成型所需的保存管工件。当注塑模具开模取工件时,首先,将上模1组件从中模2上取下分离,使浇注板12逐渐脱离模槽23中以及浇注头121逐渐脱离第一注塑腔22。其次,中模2与下模逐渐分离,两抵持块21随中模2向上移动,两滑动件31在两抵持块21的带动下逐渐相背张开并且膜芯相对脱离第一注塑腔22和第二注塑腔33内。最后,注塑成型的保存管工件留在膜芯上,人工从膜芯上去除即可。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一注塑腔22用于注塑成型保存管的瓶身部分,第二注塑腔33用于成型保存管的瓶口部分。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之思路所做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存管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和底模(3),其中,所述上模(1)设有浇嘴(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个浇注板(12),所述中模(2)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一注塑腔(22)且所述中模(2)顶面开有用于供浇注板(12)嵌装收容的模槽(23),其中,所述模槽(23)底面与第一注塑腔(22)相通且所述浇注板(12)底面成型有至少一个嵌装收容在第一注塑腔(22)中的浇注头(121),所述浇注板(12)成型有至少一条与浇嘴(11)相通的浇道且所述浇道的浇注口延伸设于浇注头(121)处;所述中模(2)的底部对称设有一对抵持块(21),所述底模(3)顶面上滑动设置有一对滑动件(31),其中,每个所述抵持块(21)与一个滑动件(31)相抵持配合,随抵持块(21)的上下动作以带动滑动件(31)横向往复滑动,两所述滑动件(31)合拢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注塑腔(33),所述第二注塑腔(33)与第一注塑腔(22)对齐相通,所述底模(3)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模芯(32),所述模芯(32)由下至上依次穿设收容在第二注塑腔(33)和第一注塑腔(2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存管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中模(2)和底模(3),其中,所述上模(1)设有浇嘴(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个浇注板(12),所述中模(2)成型有至少一个第一注塑腔(22)且所述中模(2)顶面开有用于供浇注板(12)嵌装收容的模槽(23),其中,所述模槽(23)底面与第一注塑腔(22)相通且所述浇注板(12)底面成型有至少一个嵌装收容在第一注塑腔(22)中的浇注头(121),所述浇注板(12)成型有至少一条与浇嘴(11)相通的浇道且所述浇道的浇注口延伸设于浇注头(121)处;所述中模(2)的底部对称设有一对抵持块(21),所述底模(3)顶面上滑动设置有一对滑动件(31),其中,每个所述抵持块(21)与一个滑动件(31)相抵持配合,随抵持块(21)的上下动作以带动滑动件(31)横向往复滑动,两所述滑动件(31)合拢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邓石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宇洋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