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733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设备检测技术领域,测量装置包括套筒、定位组件、压力检测组件和显示设备。套筒的内部形成容纳腔;定位组件设于套筒上,用于将不同规格类型的电极杆精确压紧于容纳腔内;压力检测组件设于套筒的上部,用于检测电极杆的压力,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显示设备。该装置中压力检测组件感应电极杆的电极压力,特别是不同规格的非标电极杆,生成电信号并传输至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值信号并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解决了电极压力测量过程中需手持作业问题,消除了因测量点不准而引起的数据误差,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易操作、精度高、重复性强、适用性广、安全性高等优点,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检测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不断推广及应用,电阻点焊作为重要的自动化焊接技术而被广泛应用至制造行业,如汽车、轨道列车、航空航天等。焊接压力是电阻点焊的一个重要参数,焊接过程中压力值的准确程度极大的影响了点焊接头质量。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不断革新,电阻点焊设备开始尝试直接配装压力测试模块,但使用过程中,由于强电流伴随产生的强磁效应会干扰工作状态下压力元件的测量,因此,严重影响了电阻点焊压力值的测定。另外,点焊过程中在电极压力作用下电极杆间发生反复刚性碰撞,设备在长期服役后,压力准度会显著下降,所以,采用外部配套装置对电极压力进行定期测量校核对于电阻点焊保持准确稳定电极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市场上广泛流行的点焊配套压力测量仪均利用压力感应块将被测压力转换为各种电量信号来测量压力值,这类压力测量仪输出信号易于远传,可方便显示、记录和调节。对于工业产品,电阻点焊会根据特定需要设计使用非标电极杆,电极帽形状与尺寸也同时发生改变,压力测量难度加大,测量过程中需操作者手持电极杆中间,电极杆稳定性较差,降低了压力测量的精准度。更重要的是,电阻点焊设备电极压力的量程范围较大,可达十几KN,手持压力变送器严重威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极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压力测量装置,旨在解决测量电极压力,手持操作稳定性差,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套筒,内部形成用于容纳电极杆的容纳腔;定位组件,设于所述套筒上;压力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套筒的上部,用于检测电极杆的压力,所述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显示设备;所述电极杆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压紧于容纳腔内,通过压力检测组件检测所述电极杆的压力,并通过所述显示设备显示压力值。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锥形套,固设于所述套筒的下端,内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于容纳所述电极杆,所述锥形套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锥形套的下端周向开设有多个槽口,多个所述槽口将所述锥形套的下端分隔成用于压紧所述电极杆的多个压板;螺套,螺纹套装于所述锥形套的外壁上;当所述螺套沿所述锥形套的外壁转动上升时,所述螺套用于对多个所述压板施加压力,压紧所述电极杆;当所述螺套沿所述锥形套的外壁转动下降时,所述螺套解除多个所述压板的压力,松开所述电极杆。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套的内侧壁设有防滑垫,多个所述压板通过所述防滑垫用于压紧所述电极杆。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压力变送器,设于所述套筒的上部,与所述显示设备电连接,所述压力变送器一侧设有应变测量器,下端面安装有用于抵靠所述电极杆的应变补偿器。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设备的托盘,所述托盘通过连杆连接所述套筒。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放置有保护壳,所述压力检测组件设于所述保护壳内。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检测组件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显示设备,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导线的让位槽。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套筒的侧壁上安装有激光定位仪,所述激光定位仪通过所述通孔观测所述电极杆上端面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压力测量装置还包括:多个调节螺栓,均布于所述套筒的周向,贯穿所述套筒的侧壁,用于顶靠所述电极杆,调节所述电极杆的垂直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极压力测量装置,电极杆自下而上穿设于套筒内,电极杆的上端抵靠在压力检测组件上,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显示设备,通过定位组件固定电极杆,使电极杆保持稳定。压力检测组件感应电极杆的电极压力,生成电信号传输至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值信号并显示。解决了在测量电极压力时,无需手持作业,操作稳定性良好,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且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极压力测量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防滑垫安装于套筒下部的锥形套内,电极杆自下而上贯穿所述锥形套,并穿入所述套筒,所述电极杆的上端面与安装槽的底面水平,转动所述锥形套上的螺套,所述锥形套的多个压板向内弯曲,通过防滑垫压紧所述电极杆的侧壁;转动多个调节螺栓,多个所述调节螺栓同时顶靠所述电极杆侧壁,调节所述电极杆,使电极杆与所述套筒同轴;将压力变送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将显示设备安装于托盘上,应变补偿器抵靠于所述电极杆的上端面,应变测量器和所述应变补偿器用于测量所述电极杆上端面的压力值,并通过所述压力变送器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显示设备,显示压力数值。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的测试方法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极压力测量装置测试方法,电极杆自下而上穿设于套筒内,电极杆的上端抵靠在压力检测组件上,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显示设备,通过定位组件固定电极杆,使电极杆保持稳定。压力检测组件感应电极杆的电极压力,生成电信号传输至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值信号并显示。解决了在测量电极压力时,无需手持作业,操作稳定性良好,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且不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套筒;2、定位组件;201、锥形套;202、槽口;203、压板;204、螺套;3、压力检测组件;301、压力变送器;302、应变测量器;303、应变补偿器;4、显示设备;5、防滑垫;6、托盘;7、连杆;8、安装槽;9、保护壳;10、导线;11、让位槽;12、通孔;13、激光定位仪;14、调节螺栓;15、电极杆;16、弹簧;17、调节杆;18、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包括套筒1、定位组件2、压力检测组件3和显示设备4。套筒1的内部形成用于容纳电极杆15的容纳腔;定位组件2设于套筒1上;压力检测组件3设于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筒,内部形成用于容纳电极杆的容纳腔;/n定位组件,设于所述套筒上;/n压力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套筒的上部,用于检测电极杆的压力,所述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显示设备;/n所述电极杆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压紧于容纳腔内,通过压力检测组件检测所述电极杆的压力,并通过所述显示设备显示压力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内部形成用于容纳电极杆的容纳腔;
定位组件,设于所述套筒上;
压力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套筒的上部,用于检测电极杆的压力,所述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显示设备;
所述电极杆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压紧于容纳腔内,通过压力检测组件检测所述电极杆的压力,并通过所述显示设备显示压力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锥形套,固设于所述套筒的下端,内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用于容纳所述电极杆,所述锥形套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锥形套的下端周向开设有多个槽口,多个所述槽口将所述锥形套的下端分隔成用于压紧所述电极杆的多个压板;
螺套,螺纹套装于所述锥形套的外壁上;
当所述螺套沿所述锥形套的外壁转动上升时,所述螺套用于对多个所述压板施加压力,压紧所述电极杆;当所述螺套沿所述锥形套的外壁转动下降时,所述螺套解除多个所述压板的压力,松开所述电极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套的内侧壁设有防滑垫,多个所述压板通过所述防滑垫用于压紧所述电极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
压力变送器,设于所述套筒的上部,与所述显示设备电连接,所述压力变送器一侧设有应变测量器,下端面安装有用于抵靠所述电极杆的应变补偿器。


5.如权利要求1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压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设备的托盘,所述托盘通过连杆连接所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东宇鲁二敬刘春宁吴振华穆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