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启龙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用分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716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用分流器,其结构包括主流管道、分流球,主流管道与分流球相连接,分流球由球腔、壁层、分流装置、过渡腔、弧形过渡端构成,壁层所围成的腔体为球腔,球腔内设有分流装置,分流装置贯穿壁层,弧形过渡端与主流管道相通,弧形过渡端与过渡腔相连接,过渡腔与分流装置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转轴旋转牵引联动轴随之旋转,使得两个阻流板相向运动并连接,从而将从过渡腔流进分流管道的水流量进行阻挡,使得进入分流槽的水流变小,从而分流槽内流水的水位线会下降而恢复正常,有效保障分流槽进行水流分流引导的过程中,水流不会溢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用分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工程用分流器。
技术介绍
给排水在市政工程的应用中,同一水源的不同应用以及多个方向上的用水需求,需要用到分流槽将水源进行分流,从而实现水的多向引导使用,分流出去的水是直接投入使用,不存在蓄存的问题,因此为了减小分流管道的材料,通过分流槽的形式进行分流引导,而用分流槽进行水流引导输送的过程中,分流的水量控制不好会导致水从分流槽中溢出,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工程用分流器,其结构包括主流管道、分流球,所述主流管道与分流球相连接,所述分流球由球腔、壁层、分流装置、过渡腔、弧形过渡端构成,所述壁层所围成的腔体为球腔,所述球腔内设有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贯穿壁层,所述弧形过渡端与主流管道相通,所述弧形过渡端与过渡腔相连接,所述过渡腔与分流装置相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流装置由分流管道、连接端、环形腔、阻流板、联动轴构成,所述分流管道位于环形腔中央,所述环形腔内设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设有两个并且关于分流管道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连接端与过渡腔相连接,所述联动轴将阻流板的一端贯穿,所述联动轴设于环形腔内,所述分流管道贯穿壁层,所述联动轴与分流管道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流管道由提升板、转轴、浮球、连接杆、分流槽、弧形杆、弧形腔、实心层构成,所述提升板与转轴机械连接,所述提升板与弧形杆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远离提升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弧形杆机械连接,所述分流槽内设有浮球,所述浮球设有两个并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弧形杆安装在弧形腔内,所述实心层紧贴分流槽的内壁,所述所述转轴与联动轴机械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实心层设有两个并呈对称结构设立,两个实心层固定在分流槽内壁上,使得分流槽可以通过液体的部分呈“V”字形设立,所述分流槽与过渡腔相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浮球为空心结构,从而可以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始终漂浮在液体的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轴安装在实心层顶端向外的一侧上,并且转轴与提升板、实心层之间的衔接设有防水衔接层,从而防止液体进入到弧形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阻流板为实心结构,两个阻流板相向旋转之后会相连接,从而将分流管道进行遮挡,使得进入到分流管道内的液体流量变小。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用分流器,初始状态下,两个阻流板处于分离的状态,此时分流槽处于正常畅通的状态,主流管道内的水经过弧形过渡端进入到过渡腔中,并从过渡腔分别进入不同的分流管道中实现分流,分流后的水通过分流槽引导输送出去使用,在此过程中,由于分流槽内水的浮力,使得浮球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当分流槽内水的水位上升时,会带动浮球随之向上,浮球向上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杆带动弧形杆随之运动,使得弧形杆推动提升板绕提升板与转轴相连接的一端旋转向上,从而可以将分流槽的内壁间接升高,防止水位上升会溢出分流槽,转轴旋转的过程中会牵引联动轴随之旋转,使得两个阻流板相向运动并连接,使得进入分流槽的水流变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利用水位升高时会带动浮球向上,使得浮球推动提升板运动,两个提升板相向运动,从而分流槽内可供水流流经的水位线升高,有效防止水流溢出;本专利技术通过转轴旋转牵引联动轴随之旋转,使得两个阻流板相向运动并连接,从而将从过渡腔流进分流管道的水流量进行阻挡,使得进入分流槽的水流变小,从而分流槽内流水的水位线会下降而恢复正常,有效保障分流槽进行水流分流引导的过程中,水流不会溢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用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用分流器的分流球结构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用分流器的分流装置结构图。图5为图4的工作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用分流器的分流管道结构图。图中:主流管道-1、分流球-2、球腔-a、壁层-b、分流装置-c、过渡腔-d、弧形过渡端-e、分流管道-c1、连接端-c2、环形腔-c3、阻流板-c4、联动轴-c5、提升板-c11、转轴-c12、浮球-c13、连接杆-c14、分流槽-c15、弧形杆-c16、弧形腔-c17、实心层-c1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用分流器,其结构包括主流管道1、分流球2,所述主流管道1与分流球2相连接,所述分流球2由球腔a、壁层b、分流装置c、过渡腔d、弧形过渡端e构成,所述壁层b所围成的腔体为球腔a,所述球腔a内设有分流装置c,所述分流装置c贯穿壁层b,所述弧形过渡端e与主流管道1相通,所述弧形过渡端e与过渡腔d相连接,所述过渡腔d与分流装置c相通。所述分流装置c由分流管道c1、连接端c2、环形腔c3、阻流板c4、联动轴c5构成,所述分流管道c1位于环形腔c3中央,所述环形腔c3内设有阻流板c4,所述阻流板c4设有两个并且关于分流管道c1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连接端c2与过渡腔d相连接,所述联动轴c5将阻流板c4的一端贯穿,所述联动轴c5设于环形腔c3内,所述分流管道c1贯穿壁层b,所述联动轴c5与分流管道c1相配合,实现分流管道c1的口径大小控制。所述分流管道c1由提升板c11、转轴c12、浮球c13、连接杆c14、分流槽c15、弧形杆c16、弧形腔c17、实心层c18构成,所述提升板c11与转轴c12机械连接,所述提升板c11与弧形杆c16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c16远离提升板c11的一端设有连接杆c14,所述连接杆c14与弧形杆c16机械连接,所述分流槽c15内设有浮球c13,所述浮球c13设有两个并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弧形杆c16安装在弧形腔c17内,所述实心层c18紧贴分流槽c15的内壁,所述所述转轴c12与联动轴c5机械连接,转轴c12旋转的同时会带动联动轴c5随之旋转,从而牵引阻流板c4。所述实心层c18设有两个并呈对称结构设立,两个实心层c18固定在分流槽c15内壁上,使得分流槽c15可以通过液体的部分呈“V”字形设立,所述分流槽c15与过渡腔d相通。所述浮球c13为空心结构,从而可以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始终漂浮在液体的表面。所述转轴c12安装在实心层c18顶端向外的一侧上,并且转轴c12与提升板c11、实心层c18之间的衔接设有防水衔接层,从而防止液体进入到弧形腔c17内。所述阻流板c4为实心结构,两个阻流板c4相向旋转之后会相连接,从而将分流管道c1进行遮挡,使得进入到分流管道c1内的液体流量变小。初始状态下,两个阻流板c4处于分离的状态,此时分流槽c15处于正常畅通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用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主流管道(1)、分流球(2),所述主流管道(1)与分流球(2)相连接,所述分流球(2)由球腔(a)、壁层(b)、分流装置(c)、过渡腔(d)、弧形过渡端(e)构成,所述壁层(b)所围成的腔体为球腔(a),所述球腔(a)内设有分流装置(c),所述分流装置(c)贯穿壁层(b),所述弧形过渡端(e)与主流管道(1)相通,所述弧形过渡端(e)与过渡腔(d)相连接,所述过渡腔(d)与分流装置(c)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用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主流管道(1)、分流球(2),所述主流管道(1)与分流球(2)相连接,所述分流球(2)由球腔(a)、壁层(b)、分流装置(c)、过渡腔(d)、弧形过渡端(e)构成,所述壁层(b)所围成的腔体为球腔(a),所述球腔(a)内设有分流装置(c),所述分流装置(c)贯穿壁层(b),所述弧形过渡端(e)与主流管道(1)相通,所述弧形过渡端(e)与过渡腔(d)相连接,所述过渡腔(d)与分流装置(c)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工程用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c)由分流管道(c1)、连接端(c2)、环形腔(c3)、阻流板(c4)、联动轴(c5)构成,所述分流管道(c1)位于环形腔(c3)中央,所述环形腔(c3)内设有阻流板(c4),所述连接端(c2)与过渡腔(d)相连接,所述联动轴(c5)将阻流板(c4)的一端贯穿,所述联动轴(c5)设于环形腔(c3)内,所述分流管道(c1)贯穿壁层(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工程用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道(c1)由提升板(c11)、转轴(c12)、浮球(c13)、连接杆(c14)、分流槽(c15)、弧形杆(c16)、弧形腔(c17)、实心层(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启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启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