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705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包括转载机、环形吊运装置和用于布置在巷道两侧的多个单元支架,所述环形吊运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环形导向装置和吊运小车,所述环形导向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载机上方,所述吊运小车吊设在所述环形导向装置下方,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吊运小车沿所述环形导向装置运动,所述吊运小车的行进路径围绕于所述转载机的两侧和后方设置,所述吊运小车对应所述单元支架设置有吊运工装。该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具有无反复支撑、不易破坏顶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用机械,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
技术介绍
超前支架是煤矿开采中重要的支护设备,传统的超前支架一般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普通超前支护支架和单元支架,其中,单体液压支柱需人工搬移,费时费力,人力成本高;普通的超前支护支架采用前架、后架交替支撑,互为支点,再利用推移千斤顶推架拉架交替前进,这种支架体积庞大,运输安装存在难度,对巷道顶板地质条件有较高要求,且在巷道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顶板存在反复支撑,这加重了对顶板的破坏,影响工作面的快速推进。单元支架虽然可以做到无反复支撑,但在空间受限的巷道内转运比较困难,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在巷道顶部铺设单轨吊,来进行单元支架的移架,这种方式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吊运设备需要反复拆装,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在转载机上铺设轨道,配合门式支架支护,但门式支架支护强度偏低,转载机上铺设轨道时,在破碎机处和起桥段行走困难,操作复杂。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无反复支撑、不易破坏顶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的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包括转载机、环形吊运装置和用于布置在巷道两侧的多个单元支架,所述环形吊运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环形导向装置和吊运小车,所述环形导向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载机上方,所述吊运小车吊设在所述环形导向装置下方,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吊运小车沿所述环形导向装置运动,所述吊运小车的行进路径围绕于所述转载机的两侧和后方设置,所述吊运小车对应所述单元支架设置有吊运工装。基于上述,所述环形导向装置包括跑道型环形框架和环形传动链条,所述跑道型环形框架内开设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传动链条绕设在所述环形通道内,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跑道型环形框架的前端,所述吊运小车安装在所述环形传动链条上,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环形传动链条驱动所述吊运小车运动。基于上述,所述环形导向装置还包括支撑在所述跑道型环形框架两侧框之间的多根横梁和连接在多根所述横梁底部的若干支撑梁,所述转载机顶部对应每根所述支撑梁的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接口。基于上述,所述单元支架包括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底端的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顶端的支撑顶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底调千斤顶。基于上述,所述底调千斤顶为一双向伸缩千斤顶。基于上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根竖向立柱。基于上述,所述驱动装置为双向驱动电机。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将所述环形吊运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载机上,使其能够跟随所述转载机一起前进,省去了拆装的麻烦,利用所述吊运工装将所述单元支架吊起来,通过所述吊运小车沿所述环形吊运装置的运动,将尾部的单元支架搬运到前端,实现无反复支撑,所述单元支架单体结构小巧、强度高,吊运过程中,所述单元支架围绕所述转载机的两侧和后端运行,不会相互干涉,从而方便地在狭小空间内转运,其具有无反复支撑、不易破坏顶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的优点。进一步地,采用所述环形传动链条传动,结构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多根所述横梁提升了所述跑道型环形框架的强度,多根所述支撑梁保证了所述环形框架的安装稳固性;所述底调千斤顶的设置,方便在巷道内移动所述单元支架,方便其朝向或者远离所述环形吊运装置,使工人能够轻松地进行转移,采用双向伸缩千斤顶,能够向两个方向伸缩,分别用于拆卸和归位;两根所述竖向立柱进一步加强了所述单元支架的强度;所述双向驱动电机方便驱动所述环形传动链条正反向传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的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单元支架的移动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单元支架的吊运示意图。图中:1.转载机;2.单元支架;3.双向驱动电机;4.跑道型环形框架;5.吊运小车;6.环形通道;7.环形传动链条;8.横梁;9.支撑梁;10.底座;11.支撑顶座;12.底调千斤顶;13.竖向立柱;14.垫块;51.吊运工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包括转载机1、环形吊运装置和用于布置在巷道两侧的多个单元支架2,单元支架2用于支撑巷道两侧,所述环形吊运装置包括双向驱动电机3、环形导向装置和吊运小车5,所述环形导向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载机1上方,这样充分利用了转载机1上方留存的空间,使所述转载机1能够带着所述环形导向装置一起前进;所述吊运小车5吊设在所述环形导向装置下方,所述吊运小车5的行进路径围绕于所述转载机2的两侧和后方设置,从而在吊运过程中不会与转载机1干涉,所述吊运小车5对应所述单元支架2设置有吊运工装51,吊运工装51用于绑定单元支架2,通过吊运小车5沿所述环形导向装置运动,能够将尾部的单元支架2吊运到前端,达到无反复支撑的目的。所述环形导向装置具体包括跑道型环形框架4、环形传动链条7、支撑在所述跑道型环形框架4两侧框之间的多根横梁8和连接在多根所述横梁8底部的若干支撑梁9,所述转载机1顶部对应每根所述支撑梁9的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接口,所述跑道型环形框架4内开设有环形通道6,所述环形传动链条7绕设在所述环形通道6内,双向驱动电机3安装在所述跑道型环形框架4的前端,所述吊运小车5安装在所述环形传动链条7上,双向驱动电机3通过所述环形传动链条7驱动所述吊运小车5运动,通过双向驱动电机3的正反转,调转吊运小车5的运动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也不局限于双向驱动电机3,可以采用其它一些驱动机构。所述单元支架2具体包括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底端的底座10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顶端的支撑顶座11,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根竖向立柱13,这样使整个单元支架2的支撑强度得到加强,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底调千斤顶12,所述底调千斤顶12为一双向伸缩千斤顶,需要移动时,通过人工在巷道地面上放置垫块14,利用底调千斤顶12的双向伸缩,在垫块14的反作用下,实现对单元支架2的推移。具体使用时,转载机1前进过程中,需要将尾部的单元支架2不断转移到前端,先通过所述升降机构的缩短,降低单元支架2的高度,再通过底调千斤顶12与垫块15的相互配合,将单元支架2移动到跑道型环形框架4下方,使用吊运工装51与单元支架2连接后,吊运小车5将单元支架2吊起来,通过双向驱动电机3的驱动,将单元支架2运到前端,再将单元支架2卸下来,再次通过底调千斤顶12与垫块15的相互配合,使单元支架2回归两侧,升高后对巷道进行支撑。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载机、环形吊运装置和用于布置在巷道两侧的多个单元支架,所述环形吊运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环形导向装置和吊运小车,所述环形导向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载机上方,所述吊运小车吊设在所述环形导向装置下方,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吊运小车沿所述环形导向装置运动,所述吊运小车的行进路径围绕于所述转载机的两侧和后方设置,所述吊运小车对应所述单元支架设置有吊运工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载机、环形吊运装置和用于布置在巷道两侧的多个单元支架,所述环形吊运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环形导向装置和吊运小车,所述环形导向装置安装在所述转载机上方,所述吊运小车吊设在所述环形导向装置下方,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吊运小车沿所述环形导向装置运动,所述吊运小车的行进路径围绕于所述转载机的两侧和后方设置,所述吊运小车对应所述单元支架设置有吊运工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元支架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向装置包括跑道型环形框架和环形传动链条,所述跑道型环形框架内开设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传动链条绕设在所述环形通道内,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跑道型环形框架的前端,所述吊运小车安装在所述环形传动链条上,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环形传动链条驱动所述吊运小车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幸福杨文明黄莹李宗杰赵建庄杨元凯朱轩成刘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