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编织品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6874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编织品及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浸泡:工作人员将需要加工的天然纤维防止到浸泡池中,然后在浸泡池中加入清水,其中清水的水位应至少高于纤维高度的四分之一;S2.烘干:在浸泡之后,工作人员将S1中的出的原料放入到烘干机上,通过烘干机烘干机烘干后,工作人员将烘干后的天然纤维从而烘干机的内部拿出;S3.整理:工作人员对烘干后的原料进行整理,使天然纤维成为长条态,用于方便后续的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天然染料对纤维进行染色,从而能够在后续使用时对织物起到,色形自然、经久不褪,具有防虫、抗菌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编织品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是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编织品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全世界天然纤维的产量很大,并且在不断增加,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中国专利号CN201110109265.1一种纺织品印染方法,包括步骤:天然纤维离子改性:在染缸中水温至45~55℃时,加入铝盐或铁盐改性剂,升温70-90℃,保温;对改性后的天然纤维进行染色:在染缸中水温至40~60℃时,加入天然染料,pH调节至3~10,升温至70-99℃,保温。但是上述这种纺织品在加工时缺少对纤维煮练等工艺,制作工艺较为粗糙,其生产出的产品价值较低,并且在由于在染色时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染色,在后续的使用时会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不利于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编织品及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纤维的染色多为化学染料而导致影响使用人员身体健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浸泡:工作人员将需要加工的天然纤维防止到浸泡池中,然后在浸泡池中加入清水,其中清水的水位应至少高于纤维高度的四分之一;S2.烘干:在浸泡之后,工作人员将S1中的出的原料放入到烘干机上,通过烘干机烘干机烘干后,工作人员将烘干后的天然纤维从而烘干机的内部拿出;S3.整理:工作人员对烘干后的原料进行整理,使天然纤维成为长条态,用于方便后续的加工;S4.针刺:工作人员将整理过后的天然纤维防止到针刺装置上,通过针刺装置对纤维进行精细整理;S5.烧毛:工作人员将针刺后的纤维快速的通过和面,以达到去除纤维表面绒毛和杂质的功能;S6.清洗:工作人员将烧毛后的纤维放入到清洗池中,并在清洗池中加入温和的清洗液,在清洗过程中,应采用超声波清洗机而对纤维进行清洗;S7.二次浸泡:工作人员将经过超声波清洗后的纤维捞出,然后将纤维放入到清水池中,通过清洗机在对纤维表面进行清洗,主要用于清洗到纤维表面依附的清理液;S8.二次烘干:工作人员将清洗后的纤维从清洗池中捞出,然后工作人员将纤维放入到烘干机中,通过烘干机将纤维上的水分去除;S9.纺织:工作人员将干净的纤维放置到放置机上,通过纺织机的纺织将纤维形成一个整体的面料;S10.煮练:工作人员将纺织步骤中得出的面料放入到煮练锅炉中,在煮练过程中利用高温取出纤维在生长时产生的天然杂质;S11.晾晒:工作人员将煮练后的纺织布放入有太阳照射的通风处,通过风的流动和太阳的照射将布料上的水分蒸发,从而使布料干燥,并且通过太阳辐射的照射能够对布料的表面起到杀菌的效果S12.染色:工作人员现在染缸中加入天然植物染料,然后将纺织布料放入到染缸中浸泡,从而对布料进行染色;S13.检查:工作人员将染色后的布料取出,并放置到晾晒架上,然后工作人员对布料进行检查,检查布料表面染色情况,当布料具有不同颜色时,应立即将布料进行再次染色。进一步地,所述S1浸泡中,浸泡的纤维的水温应控制在55-65℃,对纤维的浸泡时间为1-3小时。进一步地,所述S4针刺过程中,针刺设备的针刺端移动移动速度3-7m/min,针刺时长为5-6min。进一步地,所述S5烧毛过程中,烧毛温度的控制应在500-600℃之间,并且在烧毛过程中纤维距离火焰至少要有20cm,在烧毛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迅速的将纤维穿过烧毛区域。进一步地,所述S6清洗中,加入的清洗液与水的比例应为1:14,清理过程中持续8-15min。进一步地,所述S10煮练中,煮练的温度应控制在100-200℃之间,煮练的时长应控制在1-2h。进一步地,所述S1浸泡中,浸泡的水应高于纤维厚度的四分之一,并且在浸泡过程中应持续加水,以保持在纤维能够吸收充足的水。进一步地,所述S12染色过程中,染色时应采用植物与水按照一定比例的配比来完成,从而能够对纤维起到保护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S11晾晒过程中,晾晒时间应控制在2-4H之间,并且晾晒时风力为2-4级风,所述S2烘干中,烘干时的温度应控制在70-80摄氏度,烘干时长为20-40min,在烘干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纤维的状态。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编织品及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利天然染料对纤维进行染色,从而能够在后续使用时对织物起到,色形自然、经久不褪,具有防虫、抗菌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2)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针刺工艺,通过针刺工艺对纤维进行整理,从而能够使纤维的表面更加的光滑,纤维更加的有序,进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在后续加工时的效率。(3)本专利技术通过煮练工艺,煮练能够将纤维在生长时所产生的杂质清洗出,从而能够使纤维的内在和外在更加的干净,一方面能够提高纤维表面的光感和质量,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纤维中的杂质在后续使用时发生变质,从而能够提高纤维的寿命和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浸泡:工作人员将需要加工的天然纤维防止到浸泡池中,然后在浸泡池中加入清水,其中清水的水位应至少高于纤维高度的四分之一;S2.烘干:在浸泡之后,工作人员将S1中的出的原料放入到烘干机上,通过烘干机烘干机烘干后,工作人员将烘干后的天然纤维从而烘干机的内部拿出;S3.整理:工作人员对烘干后的原料进行整理,使天然纤维成为长条态,用于方便后续的加工;S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浸泡:工作人员将需要加工的天然纤维防止到浸泡池中,然后在浸泡池中加入清水,其中清水的水位应至少高于纤维高度的四分之一;/nS2.烘干:在浸泡之后,工作人员将S1中的出的原料放入到烘干机上,通过烘干机烘干机烘干后,工作人员将烘干后的天然纤维从而烘干机的内部拿出;/nS3.整理:工作人员对烘干后的原料进行整理,使天然纤维成为长条态,用于方便后续的加工;/nS4.针刺:工作人员将整理过后的天然纤维防止到针刺装置上,通过针刺装置对纤维进行精细整理;/nS5.烧毛:工作人员将针刺后的纤维快速的通过和面,以达到去除纤维表面绒毛和杂质的功能;/nS6.清洗:工作人员将烧毛后的纤维放入到清洗池中,并在清洗池中加入温和的清洗液,在清洗过程中,应采用超声波清洗机而对纤维进行清洗;/nS7.二次浸泡:工作人员将经过超声波清洗后的纤维捞出,然后将纤维放入到清水池中,通过清洗机在对纤维表面进行清洗,主要用于清洗到纤维表面依附的清理液;/nS8.二次烘干:工作人员将清洗后的纤维从清洗池中捞出,然后工作人员将纤维放入到烘干机中,通过烘干机将纤维上的水分去除;/nS9.纺织:工作人员将干净的纤维放置到放置机上,通过纺织机的纺织将纤维形成一个整体的面料;/nS10.煮练:工作人员将纺织步骤中得出的面料放入到煮练锅炉中,在煮练过程中利用高温取出纤维在生长时产生的天然杂质;/nS11.晾晒:工作人员将煮练后的纺织布放入有太阳照射的通风处,通过风的流动和太阳的照射将布料上的水分蒸发,从而使布料干燥,并且通过太阳辐射的照射能够对布料的表面起到杀菌的效果/nS12.染色:工作人员现在染缸中加入天然植物染料,然后将纺织布料放入到染缸中浸泡,从而对布料进行染色;/nS13.检查:工作人员将染色后的布料取出,并放置到晾晒架上,然后工作人员对布料进行检查,检查布料表面染色情况,当布料具有不同颜色时,应立即将布料进行再次染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浸泡:工作人员将需要加工的天然纤维防止到浸泡池中,然后在浸泡池中加入清水,其中清水的水位应至少高于纤维高度的四分之一;
S2.烘干:在浸泡之后,工作人员将S1中的出的原料放入到烘干机上,通过烘干机烘干机烘干后,工作人员将烘干后的天然纤维从而烘干机的内部拿出;
S3.整理:工作人员对烘干后的原料进行整理,使天然纤维成为长条态,用于方便后续的加工;
S4.针刺:工作人员将整理过后的天然纤维防止到针刺装置上,通过针刺装置对纤维进行精细整理;
S5.烧毛:工作人员将针刺后的纤维快速的通过和面,以达到去除纤维表面绒毛和杂质的功能;
S6.清洗:工作人员将烧毛后的纤维放入到清洗池中,并在清洗池中加入温和的清洗液,在清洗过程中,应采用超声波清洗机而对纤维进行清洗;
S7.二次浸泡:工作人员将经过超声波清洗后的纤维捞出,然后将纤维放入到清水池中,通过清洗机在对纤维表面进行清洗,主要用于清洗到纤维表面依附的清理液;
S8.二次烘干:工作人员将清洗后的纤维从清洗池中捞出,然后工作人员将纤维放入到烘干机中,通过烘干机将纤维上的水分去除;
S9.纺织:工作人员将干净的纤维放置到放置机上,通过纺织机的纺织将纤维形成一个整体的面料;
S10.煮练:工作人员将纺织步骤中得出的面料放入到煮练锅炉中,在煮练过程中利用高温取出纤维在生长时产生的天然杂质;
S11.晾晒:工作人员将煮练后的纺织布放入有太阳照射的通风处,通过风的流动和太阳的照射将布料上的水分蒸发,从而使布料干燥,并且通过太阳辐射的照射能够对布料的表面起到杀菌的效果
S12.染色:工作人员现在染缸中加入天然植物染料,然后将纺织布料放入到染缸中浸泡,从而对布料进行染色;
S13.检查:工作人员将染色后的布料取出,并放置到晾晒架上,然后工作人员对布料进行检查,检查布料表面染色情况,当布料具有不同颜色时,应立即将布料进行再次染色。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翠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清水湖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