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47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涉及分液罐领域,包括破真空分液罐,所述破真空分液罐上部从左到右依次开有进液口、出液口且下部开有充气口;所述进液口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出液口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充气口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中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三连接管内部卡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过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真空分液罐由于存在负压,直接切液会造成吸气现象致使液体无法在线排出的问题,实现消除负压、顺利切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分液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
技术介绍
卧式真空分液罐中的液体运动方向与重力作用方向垂直,有利于沉降分离,液面稳定性好;可以用于气液分离、液液分离和缓冲分离,广泛适用于塔顶回流、汽油煤油洗涤、油水分离、废矿物油循环利用等领域。但在生产使用时,真空分液罐由于存在负压,直接切液会造成吸气现象致使液体无法在线排出。另一方面,常见的消除负压的“补气法”是指吸入大气,会存在吸入空气或吸入污染水质的情况。以上问题都会影响实际生产的效率,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可以解决真空分液罐存在负压,直接切液会造成吸气现象致使液体无法在线排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吸入空气或吸入污染水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包括破真空分液罐,所述破真空分液罐上部左右两端开有进液口、出液口且下部开有充气口;所述进液口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并通过所述连接管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出液口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充气口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中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三连接管内部卡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过滤层。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包括过滤架、吸水片、活性炭片,所述过滤架包括若干个圆环、连接杆,若干个所述圆环从上到下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杆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设置在若干个所述圆环两侧;所述吸水片与所述活性炭片交错固定设置在不同层的所述圆环上,且每两个上下相邻俯视投影不完全重叠。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横截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中端与第一阀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阀门与真空分液罐通过固定安装的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上端与第二阀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阀门与真空分液罐通过固定安装的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上下两端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阀门与真空分液罐通过固定安装的所述第三连接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为单向阀门。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1.本技术为负压罐切液的装置,可以消除真空分液罐中的负压,解决因真空分液罐中存在负压,直接切液会造成吸气现象致使液体无法在线排出的问题。2.本技术设有过滤层,可以解决常见的消除负压的“补气法”存在吸入空气中潮气或吸入污染水质的问题。同时,相邻的吸水片与活性炭片之间都间隔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保证大气能从这些间隔中进入负压罐切液装置,不会影响大气进入负压罐切液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三连接管内部的过滤层半剖面示意图;图中:1—破真空分液罐、2—进液口、3—出液口、4—充气口、5—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第三阀门、8—第一连接管、9—第三连接管、10—第四阀门、11—过滤层、12—过滤架、13—吸水片、14—活性炭片、15—圆环、16—连接杆、17—第二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包括破真空分液罐1,所述破真空分液罐1上部左右两端开有进液口2、出液口3且下部开有充气口4;所述进液口2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8,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8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出液口3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7,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17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充气口4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9,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9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8中端设置有第一阀门5,所述第二连接管17上端设置有第二阀门6,所述第三连接管9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7和第四阀门10,所述第三连接管9内部卡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过滤层11,所述过滤层11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三连接管9的横截面;所述第一连接管8的中端与第一阀门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阀门5与真空分液罐通过固定安装的所述第一连接管8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上端与第二阀门6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阀门6与真空分液罐通过固定安装的所述第二连接管12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8上下两端与第三阀门7和第四阀门10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阀门7与真空分液罐通过固定安装的所述第三连接管8连通;所述第三阀门7和第四阀门10为单向阀门。具体的,所述过滤层11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横截面,所述过滤层11包括过滤架12、吸水片13、活性炭片14,所述过滤架12包括若干个圆环15、连接杆16,若干个所述圆环15从上到下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杆16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设置在若干个所述圆环15两侧;所述吸水片13与所述活性炭片14交错固定设置在不同层的所述圆环15上,且每两个上下相邻俯视投影不完全重叠。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管8与真空分液罐连接,正常运行时,第一阀门5打开,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7、第四阀门10关闭,此时真空分液罐与破真空分液罐1压力均衡,此时真空分液罐内的液体由于重力作用下会通过第一阀门5自流到破真空分液罐内。切液时,关闭第一阀门5,打开第三阀门7、第四阀门10破真空,待破真空分液罐达到常压时打开第二阀门6切液,液体顺利被切出。打开第三阀门7、第四阀门10破真空时,大气进入会通过过滤层11,过滤层11可吸附污染物质,相邻的吸水片13与活性炭片14之间都间隔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保证大气能从这些间隔中进入负压罐切液装置,不会影响大气进入负压罐切液装置。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包括破真空分液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真空分液罐(1)上部左右两端分别开有进液口(2)、出液口(3)且下部开有充气口(4);/n所述进液口(2)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8),并通过所述连接管(8)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出液口(3)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7),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17)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充气口(4)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9),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9)与真空分液罐连通;/n所述第一连接管(8)中端设置有第一阀门(5),所述第二连接管(17)上端设置有第二阀门(6),所述第三连接管(9)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7)和第四阀门(10),所述第三连接管(9)内部卡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过滤层(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包括破真空分液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真空分液罐(1)上部左右两端分别开有进液口(2)、出液口(3)且下部开有充气口(4);
所述进液口(2)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8),并通过所述连接管(8)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出液口(3)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7),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17)与真空分液罐连通,所述充气口(4)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9),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9)与真空分液罐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管(8)中端设置有第一阀门(5),所述第二连接管(17)上端设置有第二阀门(6),所述第三连接管(9)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7)和第四阀门(10),所述第三连接管(9)内部卡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过滤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罐切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11)包括过滤架(12)、吸水片(13)、活性炭片(14),所述过滤架(12)包括若干个圆环(15)、连接杆(16),若干个所述圆环(15)从上到下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宋同安高占张进生刘加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瑞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