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469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置吸风罩,所述过滤箱体的内部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和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这样在使用时,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烟尘会通过所述吸风罩进入到所述过滤箱体内,然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和所述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进行过滤,其中,采用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可以对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进行吸附过滤,以达到净化空气,改善医生和养生人员工作环境,有效保护周边环境不被污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尘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烟尘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艾条在燃烧时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如:PM2.5)。长期在艾烟环境下工作的医生和养生人员,容易出现咽痒,喉痛,腹痛等症状;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市场上的对艾灸治疗时产生的烟气多采用物理过滤方法(即采用初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等),但由于艾条燃烧时烟尘巨大,采用这种过滤方法使得过滤网很快堵塞,需频繁更换过滤网。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可以通过采用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对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进行吸附过滤,以达到净化空气,改善医生和养生人员工作环境,有效保护周边环境不被污染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置吸风罩,所述过滤箱体的内部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和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通过吸风管道与所述吸风罩连接,所述吸风罩的吸风口上设置安装支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固定在所述吸风口处的罩壁上,且所述安装杆上开设T形槽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箱体内还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且所述风机出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箱体通过电动撑杆与移动底座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和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过滤箱体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上设置吸风罩,所述过滤箱体的内部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和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这样在使用时,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烟尘会通过所述吸风罩进入到所述过滤箱体内,然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和所述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进行过滤,其中,采用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可以对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进行吸附过滤,以达到净化空气,改善医生和养生人员工作环境,有效保护周边环境不被污染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尘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风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杆上挂设艾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过滤箱体1,所述过滤箱体1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11,所述进风口上设置吸风罩2,所述过滤箱体1的内部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过滤网3、第二过滤网4、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和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这里,所述过滤箱体1的顶部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过滤箱体1的进风口通过所述吸风管道21与所述吸风罩2连接,所述吸风罩2可以呈锥台状。所述过滤箱体1的底部设置所述出风口11,所述出风口11内设置风机12,所述风机12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吸入至所述过滤箱体1内,然后通过所述风机12出口将空气从所述过滤箱体1的出风口11吹出。所述过滤箱体1内还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3、所述第二过滤网4、所述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和所述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烟尘在从所述吸风罩2进入到所述过滤箱体1内,然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滤网3、所述第二过滤网4、所述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和所述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出风口11排出。具体地,所述第一过滤网3为初效过滤网,即为可清洗的金属过滤网,主要用于筛除烟尘中的大块异物。所述第二过滤网4为中效均风过滤网,中效均风过滤网上设置均匀微孔,可以启动均风作用。所述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和所述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为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静电过滤器,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和所述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若干平行的横梁,横梁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还包括若干用于放电的正极牵,正极针包括针体和针尖。所述正极针安装在安装孔内并且针尖朝下;所述若干正极针的针尖四周设置有负极板,使得每很正极针都位于独立的空间内。正极针与电源正极相连,负极板与电源负极相连。正极针在放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正负电荷,电荷与气流中的粉尘颗粒结合。同时,在放电的过程中,可以将细菌的细胞壁击穿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所述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和所述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实际上,导入所述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的电压小于导入所述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的电压。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3、第二过滤网4、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和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通过支架15安装在所述过滤箱体1内。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进风口通过吸风管道21与所述吸风罩2连接,所述吸风罩2的吸风口上设置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杆7,所述安装杆7固定在所述吸风口处的罩壁上,且所述安装杆7上开设T形槽孔71。所述过滤箱体1通过电动撑杆13与移动底座14连接。这里,所述吸风罩2的吸风口用于吸收艾条燃烧产生的烟尘,在使用时为了方便艾条的挂设,因此在所述吸风罩2的吸风口上设置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杆7,所述安装杆7上开设T形槽孔71,在使用时,艾条可以通过连接件挂设在T形槽孔71内,从而进行治疗使用。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杆7为截面呈U字形的U形杆,所述安装杆7有两根以上,且平行的固定在所述吸风罩2的吸风口边缘,所述安装杆7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安装杆7上开设T形槽孔71,在使用时,艾条9可以固定在连接座8上,所述连接座8的一端端面设置与所述T形槽孔71适配的T形凸台81,所述T形凸台81可以可拆卸式的设置在所述T形槽孔71内,而所述连接座8的另一端端面上可以固定艾条9,这样使得艾条9挂在所述安装杆7上进行使用,同时,所述吸风罩2的罩口处还可以设置透明挡板,其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挡板的最低端低于装有艾条9的所述安装杆7上燃烧艾条9所处的最低端,这样透明挡板不仅可以避免艾条9燃烧的烟尘飘到外部,同时也方便观察,并避免艾条9设置过低,烫伤用户。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使用,所述移动底座14可以方便所述过滤箱体1移动,所述电动撑杆13可以调节所述过滤箱体1的位置。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箱体(1),所述过滤箱体(1)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11),所述进风口上设置吸风罩(2),所述过滤箱体(1)的内部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过滤网(3)、第二过滤网(4)、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和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箱体(1),所述过滤箱体(1)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11),所述进风口上设置吸风罩(2),所述过滤箱体(1)的内部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过滤网(3)、第二过滤网(4)、第一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5)和第二静电过滤模块吸附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通过吸风管道(21)与所述吸风罩(2)连接,所述吸风罩(2)的吸风口上设置安装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尘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杆(7),所述安装杆(7)固定在所述吸风口处的罩壁上,且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汉锦邹朝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博腾迈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