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05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该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包括约束手拍和手腕约束部,约束手拍包括上方的手背部、下方的手掌部和拉链,手背部和手掌部的一部分一体连接,手腕约束部设置在手背部和手掌部一体连接的一端,且手腕约束部的另一端为开口状,手背部和手掌部的另一部分远离手腕约束部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拉链连接手背部和手掌部的开口,手腕约束部的内部设置有振动感应装置;该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设计小巧,直接套在患者的手上,在患者发生烦躁情况时,手臂发生晃动或振动时发出报警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关注病人的烦躁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
技术介绍
危重患者术后有较重要的管道来进行生命支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鼻肠管、胸引管、中心静脉或者动脉导管,患者如果在昏睡中烦躁乱动,会导致这些管道移动,导致患者失去生命支持,患者往往在一瞬间就失去生命,但是护士在忙碌的时候不能一直在床旁监护着病人的一举一动,或者家属看护的时候,夜间睡着,无法关注病人烦躁情况。因此,我们提出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包括约束手拍和手腕约束部,所述约束手拍和手腕约束部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约束手拍和手腕约束部的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约束手拍包括上方的手背部、下方的手掌部和拉链,所述手背部和手掌部的一部分一体连接,所述手腕约束部设置在手背部和手掌部一体连接的一端,且所述手腕约束部的另一端为开口状,手背部和手掌部的另一部分远离手腕约束部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拉链连接手背部和手掌部的开口,所述手腕约束部的内部设置有振动感应装置,所述振动感应装置设置在手腕约束部的内侧底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振动感应装置包括感应手腕振动或晃动的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复位按钮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手腕约束部的内侧上端,且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手腕支撑范围内,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复位按钮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复位按钮设置在手背部的外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手腕约束部包括腕带、固定带和穿扣,腕带连接在手背部和手掌部一体连接的一端,所述固定带位于腕带的外表面一端,所述穿扣位于腕带的外表面另一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腕带的上下端为相对的扁弧状,所述腕带的顶端和两侧端均开设有开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约束手拍还包括两组按扣,所述按扣的公扣设置在手背部的内侧下端,按扣的母扣设置在手掌部的内侧上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约束手拍还包括可拆卸的绒层,绒层设置在约束手拍的内部,绒层通过按扣的公扣卡合母扣固定在约束手拍的内部表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约束手拍还包括一次性套层,一次性套层设置在约束手拍的内部,一次性套层通过按扣的公扣卡合母扣固定在约束手拍内部表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计小巧,直接套在患者的手上,在患者发生烦躁情况时,手臂发生晃动或振动时发出报警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关注病人的烦躁情况,本技术重复利用,保暖卫生,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组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手腕约束部截面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电路结构框图。图中:1、约束手拍;2、手背部;3、手掌部;4、拉链;5、开槽;6、压力传感器;7、控制器;8、复位按钮;9、报警器;10、按扣;11、手腕约束部;12、固定带;13、穿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如图1所示,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包括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均为软硬度适中织物制成,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相互贯通,约束手拍1包括上方的手背部2、下方的手掌部3和拉链4,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一部分一体连接,手腕约束部11设置在手背部2和手掌部3一体连接的一端,且手腕约束部11的另一端为开口状,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另一部分远离手腕约束部1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拉链4连接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开口,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设置有振动感应装置,振动感应装置设置在手腕约束部11的内侧底端,由于患者在昏睡时,手指或手掌发生晃动属于正常情况,若患者发生烦躁情况时,手臂由于人体本能反应,会发生移动或晃动,所以将振动感应装置设置在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在使用时,患者的手从手腕约束部11的开口穿到约束手拍1的手背部2和手掌部3之间,然后打开拉链4,使得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开口打开,便于管道穿过,振动感应装置会即刻感应并发出报警提醒患者或医务人员,观察患者插管情况。如图2所示,振动感应装置包括感应手腕振动或晃动的压力传感器6、控制器7、复位按钮8和报警器9,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6为由型号为MPXV5100DP差压压力传感器集成芯片及其外围电路组成,控制器7为由型号为AT89S51单片机芯片及其外围振荡电路组成,报警器9优选为蜂鸣器,压力传感器6设置在手腕约束部11的内侧上端,且压力传感器6设置在手腕支撑范围内,如图4所示,压力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7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复位按钮8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7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复位按钮8设置在手背部2的外部,便于护士或家属操作,通过复位按钮8对控制器7感应压力传感器6的压力信号进行清零处理,类似电子天平去皮处理,报警器9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当患者的手掌覆盖到压力传感器6上时,压力传感器6感受到剧烈压力变化,按下复位按钮8后,使得压力传感器6适应患者手腕的重量,在患者的手腕晃动或振动时,压力传感器6感应到压力差产生变化,将信号传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报警器9发出报警,在护士或家属意识到报警,观察患者的情况确认安全后,进行复位,因为手腕每次放入时,产生的压力不同,压力传感器6与上次感应信号相比较仍会感应到压力差,所以再次按下复位按钮8,防止报警不断产生噪音影响周围。如图1和图3所示,所示,手腕约束部11包括腕带、固定带12和穿扣13,腕带连接在手背部2和手掌部3一体连接的一端,固定带12位于腕带的外表面一端,穿扣13位于腕带的外表面另一端,由于不同患者的手腕粗细不同,患者带好后,可通过固定带12绕手腕几圈,合适松紧度后,利用穿扣13固定,腕带的上下端为相对的扁弧状,适应人手腕的弧度,腕带的顶端和两侧端均开设有开槽5,使用不同粗细手腕的人使用。如图1所示,约束手拍1还包括两组按扣10,按扣10的公扣设置在手背部2的内侧下端,按扣10的母扣设置在手掌部3的内侧上端。约束手拍1还包括可拆卸的绒层,绒层设置在约束手拍1的内部,绒层通过按扣10的公扣卡合母扣固定在约束手拍1的内部表面上,在天气温度低时,患者的手会感到寒冷,将绒层安装在约束手拍1的内部后,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天气炎热时,将绒层拿掉。约束手拍1还包括一次性套层,一次性套层优选为医用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所述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约束手拍(1)包括上方的手背部(2)、下方的手掌部(3)和拉链(4),所述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一部分一体连接,所述手腕约束部(11)设置在手背部(2)和手掌部(3)一体连接的一端,且所述手腕约束部(11)的另一端为开口状,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另一部分远离手腕约束部(1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拉链(4)连接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开口,所述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设置有振动感应装置,所述振动感应装置设置在手腕约束部(11)的内侧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所述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约束手拍(1)和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约束手拍(1)包括上方的手背部(2)、下方的手掌部(3)和拉链(4),所述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一部分一体连接,所述手腕约束部(11)设置在手背部(2)和手掌部(3)一体连接的一端,且所述手腕约束部(11)的另一端为开口状,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另一部分远离手腕约束部(1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拉链(4)连接手背部(2)和手掌部(3)的开口,所述手腕约束部(11)的内部设置有振动感应装置,所述振动感应装置设置在手腕约束部(11)的内侧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约束手拍感应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感应装置包括感应手腕振动或晃动的压力传感器(6)、控制器(7)、复位按钮(8)和报警器(9),所述压力传感器(6)设置在手腕约束部(11)的内侧上端,且压力传感器(6)设置在手腕支撑范围内,所述压力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7)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复位按钮(8)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7)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器(9)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约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革徐凤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