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型约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74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H型约束衣,包括约束衣本体,约束衣本体包括前襟、后襟、衣袖和绑带,衣袖包括两个竖向袖筒和一个固定于前襟上的横向袖筒,横向袖筒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竖向袖筒相连,横向袖筒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竖向袖筒相连,三者相互连通,以形成H型中空结构,在保证约束效果的前提下,使患者能够完成屈肘到伸肘的姿势,可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血液循环,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抵抗心理和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有五组绑带组,约束点较多,保证牢固的约束效果,而且使用灵活性较高,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全部或部分绑带,另一方面,绑带均缝制于约束衣主体上,使用时无需圈绕患者肢体,大幅度减少瘀斑和皮肤破损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H型约束衣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H型约束衣。
技术介绍
老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躁动者、精神障碍者等认知困难、神志纷乱的患者经常需要通过约束装置对其躯体进行约束,防止其发生抓伤、拔管、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同时也可以防止其影响医疗护理及救治工作。传统的约束装置有约束背心、手腕式约绑带、波板式约束手套等,但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约束背心能防止患者坐起,但没有约束上肢,无法防止抓伤、拔管等行为,而手腕式约绑带和波板式约束手套能约束拔管、抓伤等行为,又无法防止患者坐起,并且患者反抗时容易挣脱或造成手腕瘀斑破损。为了克服传统约束装置存在的局限性,出现了可整体约束患者上半身的约束衣,但是现有的约束衣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约束衣上只设计两只袖子,固定后患者只能将上肢置于身体两侧,不能屈肘,容易影响肢体活动度及末端血运循环,也造成患者缺乏安全感,产生抗拒心理,躁动升级,反而不利于患者的病情;二是绑带过细,使用时圈绕患者肢体并紧贴,患者被束缚的肢体部位还是容易发生瘀斑破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约束装置存在的问题;三是约束点过少导致灵活性较差,同时也导致约束力度不够,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H型约束衣,包括约束衣本体,约束衣本体包括前襟、后襟、衣袖和绑带,衣袖包括两个竖向袖筒和一个固定于前襟上的横向袖筒,横向袖筒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竖向袖筒相连,横向袖筒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竖向袖筒相连,三者相互连通,以形成H型中空结构。本技术通过增加连通竖向袖筒的横向袖筒,使衣袖为H型中空结构,在保证约束效果的前提下,使患者能够完成屈肘到伸肘的姿势,可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血液循环,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抵抗心理和躁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向袖筒和横向袖筒的连接处为圆弧形过渡,减少本技术内部的棱角,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防止皮肤摩擦破损,同时也方便患者完成屈肘和伸肘的姿势转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向袖筒对应手肘处设置有为转换手臂姿势预留空间的外凸部,在患者转换屈肘或伸肘动作时,外凸部的设计为肘关节预留足够的过渡空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向袖筒的尾端封闭,防止患者抓拽或解开第五绑带组,竖向袖筒对应手背的位置设置有开口,开口设置有用于开闭的第一连接件,便于观察患者上肢末端的血运或进行静脉滴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约束衣主体的肩部设置有置药包。患者由于治疗原因长期躺床,背部组织长期受压,容易造成血液不循环和压疮,护理人员可在置药包中放入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药物,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放入其它具有保健功能的药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约束衣主体由上至下设置有多组绑带组,所述每组绑带组由位置左右对称的绑带组成,更进一步地说,约束衣主体设置有5组绑带组,由上至下设为第一绑带组、第二绑带组、第三绑带组、第四绑带组和第五绑带组。第一绑带组设置于后襟对应胸椎第2椎体的位置,能够有效固定肩关节,限制患者坐起;第二绑带组设置于袖筒对应尺骨鹰嘴的位置,有效限制患者上臂的活动范围;第三绑带组设置于前襟和后襟的连接处的对应第8肋腋前线的位置,有效限制患者的腰部活动范围;第四绑带组设置于竖向袖筒对应手腕的位置,有效限制患者手腕的活动范围;第五绑带组设置于竖向袖筒的尾端,主要与其他绑带组配合,防止上肢向上挣脱。上述绑带的设计使本技术的约束点较多,保证牢固的约束效果,而且使用灵活性较高,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全部或部分绑带;另一方面,绑带均缝制于约束衣主体上,使用时根据绑带的位置直接捆扎于侧面护栏或床架的其他结构均可,无需圈绕患者肢体,大幅度减少瘀斑和皮肤破损的发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绑带组设置于外凸部的顶端,竖向袖筒设置有第一收束件,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必须固定患者上肢的情况,比如进行心电图监测,所述第二绑带组能够穿过所述第一收束件,从而收折所述外凸部并减小所述竖向袖筒的手肘部位的筒宽,使患者无法屈肘,保证心电监护电极片一直处于的正确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向袖筒设置有第二收束件,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必须固定患者手肘和手腕的情况,比如手背静脉滴注,所述第四绑带组能够穿过所述第二收束件,从而减小所述竖向袖筒的手腕部位的筒宽,能够使患者无法屈肘且限制手腕活动,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襟为开口式,分为左后襟和右后襟,方便穿脱,左后襟和右后襟设置有用于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H型约束衣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H型约束衣的后视图;图3位本技术第一收束件和第二收束件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至图2,一种H型约束衣,包括由强抗拉力布料制成的约束衣本体,本实施例采用亚麻布料,颜色选择淡绿色和白色相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感。约束衣本体包括前襟1、后襟、衣袖和绑带,衣袖包括两个竖向袖筒2和一个固定于前襟1上的横向袖筒3,横向袖筒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竖向袖筒2相连,横向袖筒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竖向袖筒2相连,三者相互连通,以形成H型中空结构。本技术通过增加连通竖向袖筒2的横向袖筒3,使衣袖为H型中空结构并将横向袖筒3固定于前襟1,从而限制患者的上肢活动,使患者的上肢无法在左右或上下方向挥动,保证约束效果;H型中空结构使患者能够在衣袖内完成屈肘到伸肘的姿势,即伸肘时将上肢置于竖向袖筒,屈肘时弯折小臂置于横向袖筒,可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血液循环,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抵抗心理和躁动。横向袖筒3的优选位置为患者躯干的剑突以下,肚脐以上,该位置比较方便患者转换上肢姿势,而且使患者屈肘时处于一个较为舒适自然的状态,有利于患者放松。竖向袖筒2和横向袖筒3的连接处为圆弧形过渡,减少本实施例内部的棱角,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防止皮肤摩擦破损,同时也方便患者完成屈肘和伸肘的姿势转换。竖向袖筒2对应手肘处设置有为转换手臂姿势预留空间的外凸部4,在患者转换屈肘或伸肘动作时,外凸部4的设计为肘关节预留足够的过渡空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外凸部4可通过常规的布料成型工艺直接在布料上形成外凸部4,也可以裁除竖向袖筒2手肘部位的布料,再缝制一鼓包状的布料形成外凸部4。竖向袖筒2的尾端封闭,防止患者抓拽或解开第五绑带组11,竖向袖筒2对应手背的位置设置有开口5,开口5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合的第一连接件,便于观察患者上肢末端的血运或进行静脉滴注。第一连接件为拉链、尼龙搭扣、纽扣等常用连接件均可,本实施例采用拉链,因为患者难以从袖筒内部拉开或扯开,实用性更高。约束衣主体的肩部设置有置药包6,置药包6的开口朝向本实施例的衣领,方便置换药物。患者由于治疗原因长期躺床,背部组织长期受压,容易造成血液不循环和压疮,护理人员可在置药包6中放入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药物,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放入其它具有保健功能的药物。在本实施例中,约束衣主体设置有5组绑带组,每组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H型约束衣,包括约束衣本体,所述约束衣本体包括前襟(1)、后襟、衣袖和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包括两个竖向袖筒(2)和一个固定于所述前襟(1)上的横向袖筒(3),所述横向袖筒(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竖向袖筒(2)相连,所述横向袖筒(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竖向袖筒(2)相连,三者相互连通,以形成H型中空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型约束衣,包括约束衣本体,所述约束衣本体包括前襟(1)、后襟、衣袖和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包括两个竖向袖筒(2)和一个固定于所述前襟(1)上的横向袖筒(3),所述横向袖筒(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竖向袖筒(2)相连,所述横向袖筒(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竖向袖筒(2)相连,三者相互连通,以形成H型中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约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袖筒(2)和横向袖筒(3)的连接处为圆弧形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约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袖筒(2)对应手肘处设置有为转换手臂姿势预留空间的外凸部(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H型约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袖筒(2)的尾端封闭,所述竖向袖筒(2)对应手背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用于开闭的第一连接件(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约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衣主体的肩部设置有置药包(6)。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H型约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衣主体由上至下设置有多组绑带组,所述每组绑带组由位置左右对称的绑带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H型约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超燕刘瑞伍香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