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世庆专利>正文

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04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包括:椎体钢板,所述椎体钢板具有分别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紧固孔和位于中心的第二紧固孔,椎体钢板通过将第一紧固件插入第一紧固孔并紧固而被固定到腰椎椎体上;和融合器,所述融合器的与椎体钢板连接的端部具有连接孔,通过将第二紧固件插入第二紧固孔至连接孔内将融合器与椎体钢板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采用融合固定一体化的装置,将融合器固定连接到椎体钢板上,从而避免融合器移位而造成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微创椎间融合技术。主要适用于腰椎单节段或多节段退变性疾病、畸形、外伤及术后翻修等需要行脊柱前方减压、融合的情况。OLIF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因而,近几年来备受推崇,但是其仍存在一些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椎间融合器(Cage)移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age移位可压迫或损伤临近组织,目前公认的处理对策是:向前移位压迫大血管,需牵开血管取出Cage,向后移位进入椎管或者侧后方会压迫脊髓或神经根,需要PLIF调整及减压。可见,Cage移位需二次手术取出或调整,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提高了花费。目前,OLIF手术应用广泛,主要通过清除突出的间盘,植入载有新鲜植骨的Cage,并应用椎体钢板进行相邻椎体固定。但这种方法会不可避免的存在Cage移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市面上使用的Cage与椎体钢板是相互独立的,两者不存在连接,因而Cage易发生移位。尤其由于术者水平参差不齐,在试模不够准确地情况下,Cage很容易发生移位,造成植骨不融合,同时会引起损伤神经、血管等严重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与椎体钢板连接固定并降低OLIF手术中融合器移位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根据本技术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包括:椎体钢板,所述椎体钢板具有分别位于椎体钢板的两端的两个第一紧固孔和位于中心的第二紧固孔,椎体钢板通过将第一紧固件插入第一紧固孔并紧固而被固定到腰椎椎体上;和融合器,所述融合器的与椎体钢板连接的端部具有连接孔,通过将第二紧固件插入第二紧固孔至连接孔内将融合器与椎体钢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可以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且前端为植入端,融合器本体的后端形成有多个凹部以用于容纳支撑件,融合器本体的中央形成有植骨窗且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沿着融合器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防滑齿;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形成有多个球窝形凹槽,支撑件的一端被固定在凹部内、具有球形形状的另一端放置在球窝形凹槽中,从而连接融合器本体和固定部并使所固定部能够相对于融合器本体活动,并且连接孔形成在固定部的后端。可选地,固定部的后端可以在两侧分别形成有固定夹槽,以用于连接植入器并在融合器被植入后移走植入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融合器本体的前端可以具有凸角部。可选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可以为螺钉。优选地,融合器本体可以由聚醚醚酮制成。另外优选地,椎体钢板可以由钛合金制成。根据本技术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采用融合固定一体化的装置,将融合器固定连接到椎体钢板上,从而避免融合器移位而造成并发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方面和特征将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清楚呈现,其中:图1是显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融合器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融合器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椎体钢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各部件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说明性、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根据本技术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下面将参照图1-4示例性地说明根据本技术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具体地,所述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包括融合器1和椎体钢板2。椎体钢板2具有分别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紧固孔21和位于中心的第二紧固孔22,所述椎体钢板通过将第一紧固件(图中未示出)插入第一紧固孔21并紧固而被固定到腰椎椎体上。融合器1的与椎体钢板2连接的端部具有连接孔18,通过将第二紧固件(例如,图4中所示的第二紧固件3)插入第二紧固孔22至连接孔18内而将融合器与椎体钢板固定连接。这样,在植入融合器和椎体钢板后,由于椎体钢板固定到腰椎椎体且融合器与椎体钢板固定连接,因此可防止融合器移位,从而能够降低融合器移位造成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使患者避免因该并发症而进行二次手术的风险。图4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的各部件的组装示意图。在OLIF手术中,当植入融合器后,植入椎体钢板。接着,先将第二紧固件插入第二紧固孔至融合器的连接孔中,初步固定融合器。然后,在通过将第一紧固件插入第一紧固孔中将椎体钢板固定到椎体上后,拧紧第二紧固件,从而将融合器固定到椎体钢板上。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融合器1可以包括融合器本体11和固定部12,如图1中所示。融合器本体11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且前端为植入端,以用作植骨笼,内部可容纳植骨,实现椎体间融合。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后端形成有多个凹部13,以用于容纳支撑件14。融合器本体11的中央形成有植骨窗15,以利于术后融合生长。另外,融合器本体11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沿着所述融合器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防滑齿16,例如,防滑齿16可以具有倒齿形状(如图2中所示),从而增加阻力以减少融合器滑移。固定部12的前端形成有多个球窝形凹槽17,支撑件14的一端被固定在对应的凹部13内、具有球形形状的另一端放置在对应的球窝形凹槽17中,从而连接融合器本体11和固定部12。由于支撑件的球形端被容纳在球窝形凹槽中且可转动,因此固定部12能够相对于融合器本体11活动。也就是说,固定部12相对于融合器本体11能够在多个维度上进行位置微调,从而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便于术者操作。此外,连接孔18可以形成在固定部12的后端的中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固定部12的后端可以在两侧分别形成有固定夹槽120,以用于在手术期间连接植入器并在融合器被植入后移走所述植入器。优选地,融合器本体11的前端可以具有凸角部110,以帮助恢复脊柱生理前屈。可选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可以为螺钉,例如图4中所示的螺钉3。进一步优选地,融合器本体可以由聚醚醚酮制成。根据一个示例,椎体钢板可以由钛合金制成。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不限于此,而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任何紧固结构,并且融合器本体和椎体钢板的材料不限于此,而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任何材料。尽管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形式中进行了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包括:/n椎体钢板,所述椎体钢板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椎体钢板的两端的两个第一紧固孔和位于中心的第二紧固孔,所述椎体钢板通过将第一紧固件插入所述第一紧固孔并紧固而被固定到腰椎椎体上;和/n融合器,所述融合器的与所述椎体钢板连接的端部具有连接孔,通过将第二紧固件插入所述第二紧固孔至所述连接孔内将所述融合器与所述椎体钢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包括:
椎体钢板,所述椎体钢板具有分别位于所述椎体钢板的两端的两个第一紧固孔和位于中心的第二紧固孔,所述椎体钢板通过将第一紧固件插入所述第一紧固孔并紧固而被固定到腰椎椎体上;和
融合器,所述融合器的与所述椎体钢板连接的端部具有连接孔,通过将第二紧固件插入所述第二紧固孔至所述连接孔内将所述融合器与所述椎体钢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间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进一步包括:
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且前端为植入端,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后端形成有多个凹部以用于容纳支撑件,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中央形成有植骨窗且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沿着所述融合器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防滑齿;和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前端形成有多个球窝形凹槽,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被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世庆张蒂段会全丁汉杜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冯世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