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自定义式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5952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程自定义式支撑装置,包括缸体(4)、尾座(8)、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呈“T”形结构,该活塞杆的内端凸起(13)与缸体的内部之间形成活塞杆的行程,所述活塞杆的外端装有支撑头(11)。所述支撑头与支撑缸(1)相连,该支撑缸装在活塞杆(3)的外端内,所述支撑缸的尾部与活塞杆及尾座的内部设有进油通道(12)。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工件在加工时不会因其加工部位悬空造成加工震刀、变形等现象发生,从而显著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及加工质量,完全可以用于所有类似异形薄壁工件的辅助支撑。其加工产品精度高、生产效率高,而且装夹简单、快捷灵活,适用性能非常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程自定义式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支撑夹具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加工产业所属的各类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铝合金零部件制造加工产业中,其基座、壳体、岐管、配件等零部件都需要进行机加工,比如壳体结构复杂、内部加工工序较多。根据此类产品结构的特殊性及对产品的加工表面及尺寸要求较高。现有装夹的支撑装置(支撑缸),无论是国产或进口品牌,其特点基本一致:支撑行程短(5-10mm)。如果仅用于形状较为简单的产品,5-10mm支撑行程基本够用,但是对于异形工件、结构较为复杂的各类配件,现有的支撑缸就会行程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复杂的加工及设计要求。工装夹具设计时,考虑的不仅仅是工装能够满足产品加工,同时需要考虑人工操作的安全性、便捷以及可靠性、稳定性、持续性。当产品加工面悬空,而对应加工的可支撑点位于产品内部,加工面技术要求较高。目前标准的支撑缸是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只能舍弃现不适用支撑缸。在生产现场加工时,以降低产品加工的切削速度及进给量来满足加工需求,从而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加工节拍,对产品量产提量造成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程自定义式支撑装置,其可根据实际所需行程自行定义、行程可调范围较大,完全可以用于异形工件的辅助支撑,解决了工件加工过程中震刀、变形等问题,使用此类结构的夹具支撑能提高加工精度及生产效率(易装夹),而且装夹简单,快捷灵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行程自定义式支撑装置,包括缸体、尾座、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呈“T”形结构,该活塞杆的内端凸起与缸体的内部之间形成活塞杆的行程,所述活塞杆的外端装有支撑头。所述支撑头与支撑缸相连,该支撑缸装在活塞杆的外端内,所述支撑缸的尾部与活塞杆及尾座的内部设有进油通道。采用本专利技术后,通过缸体工作推动活塞杆,活塞杆的行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行定义,再由支撑缸带动支撑头到达工件所需支撑表面而达到支撑作用。因此,工件在加工时不会因其加工部位悬空造成加工震刀、变形等现象发生,从而显著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及加工质量,完全可以用于所有类似异形薄壁工件的辅助支撑。其加工产品精度高、生产效率高,而且装夹简单、快捷灵活,适用性能非常广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夹具底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可知,本专利技术行程自定义式支撑装置,包括缸体4、尾座8、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呈“T”形结构,该活塞杆3的内端凸起13与缸体4的内部之间形成活塞杆的行程(为活塞杆推进的自定义行程L),所述活塞杆3的外端装有支撑头11。为了微调支撑头的自身行程,所述支撑头11与支撑缸1相连,该支撑缸1装在活塞杆3的外端内,所述支撑缸1的尾部与活塞杆3及尾座8的内部设有进油通道12(贯通式,为支撑缸的进油通道)。所述缸体4、支撑缸1均为油缸类动力源,所述缸体4、尾座8均装在夹具底板9上;所述活塞杆3的外端与缸体4之间装有尘封组件2、外油封组件10,所述活塞杆3的内端凸起13与缸体4之间、尾座8与缸体4之间均装有密封圈5,所述活塞杆3的内部与尾座8之间装有内油封组件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缸体4通过其内部的缸体进油通道7进油而推动“T”形结构的活塞杆3(其行程L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定义,可达10-150mm)及支撑缸1,当活塞杆到达所需行程后,使支撑缸前端的支撑头11达到所需位置后固定,尾座8及活塞杆3的内部的进油通道12注油而由支撑缸1继续推动支撑头,使支撑头到达产品所需支撑表面,达到有效支撑作用、方便机加工。因此,工件在加工时,不会因其加工部位悬空而造成加工震刀、变形等现象发生,从而提高了工件的生产效率及加工质量,起到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的作用。完全可以用于所有类似异形薄壁工件的辅助支撑、有效解决了原加工过程中的震刀、变形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行程自定义式支撑装置,包括缸体(4)、尾座(8)、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呈“T”形结构,该活塞杆(3)的内端凸起(13)与缸体(4)的内部之间形成活塞杆的行程,所述活塞杆(3)的外端装有支撑头(11)。/n

【技术特征摘要】
1.行程自定义式支撑装置,包括缸体(4)、尾座(8)、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呈“T”形结构,该活塞杆(3)的内端凸起(13)与缸体(4)的内部之间形成活塞杆的行程,所述活塞杆(3)的外端装有支撑头(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邵林胡超任小龙胡友根张本义陶茂杨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