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和流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585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和流涂方法,其包括升降组件和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可升降的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沿Z轴向布置的上立架,所述上立架的两端连接有沿Y轴向布置的铰轴,所述铰轴上连接有下底架,所述下底架在驱动机构作用下能够绕所述铰轴旋转,所述下底架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多个用于定位泡沫塑料模型的夹持组件,每个夹持组件与XOZ平面平行,相邻两个夹持组件沿Y轴向间隔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大型实型铸造模型捆绑耗时过长的难题,同时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将需要十几人搬运的大型模型变为只需要三四个人轻松地将模型转移到模型存放车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和流涂方法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沫塑料模型流涂方法,属于实型铸造
,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和流涂方法。
技术介绍
实型铸造技术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作模样,涂刷涂料烘干后,用自硬树脂砂工艺造型、浇注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在树脂砂实型铸造工艺中,涂料的覆盖是关键技术之一,涂料在铸造过程中起到传热、传质、控制金属流动性等作用。与普通砂型涂料相比,实型铸造涂料在造型时受树脂砂的机械冲击、浇注时受到金属液的冲刷及模样气化燃烧产生气体的压力作用。大量生产实践表明,涂层的性状不仅可以影响模样的气化和气体的迁移,而且和铸件表面质量、内部缺陷等都有密切关系。铸铁消失模模型涂覆涂料是实型铸造工艺过程的一个关键工序,一般铸造工厂基本上是采用人工涂刷泡沫塑料模型。人工涂刷模型效率低,搬运占用人工比较多(大模型最多时用20个人),大型的模型在刷完涂料后其重量达到700kg左右。人工涂刷模型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翻转模型及人工搬运模型存在有二大问题:一是需要的人工多,二是模型在翻转及搬运过程中经常发生非预期的损坏(如侧弯变形、模型破损等);2)人工涂刷模型效率低,平均8.8gk/人·天;人工涂刷模型涂料的厚度不均。个别地方达到10mm(正常情况应该在1.5到2mm)模型进入烘房后,烘干时间长(达到60小时以上),近几年一些铸件生产厂为了提高模型涂覆涂料的质量和效率,尝试制作模型翻转机解决模型翻转的问题,但是转移模型成为占用人工最多的环节。从而出现一个尴尬局面:涂覆涂料及模型翻转用人少,转移模型人员多。同时采用容积泵后其涂料在流涂时出现断流和飞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和流涂方法,其解决了大型实型铸造模型捆绑耗时过长的难题,同时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将需要十几人搬运的大型模型变为只需要三四个人轻松地将模型转移到模型存放车上。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其包括升降组件、翻转组件,翻转组件可升降的与升降组件连接,翻转组件包括沿Z轴向布置的上立架,上立架的两端连接有沿Y轴向布置的铰轴,铰轴上连接有下底架,下底架在驱动机构作用下能够绕铰轴旋转,下底架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多个用于定位泡沫塑料模型的夹持组件,每个夹持组件与XOZ平面平行,相邻两个夹持组件沿Y轴向间隔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夹持组件包括沿X轴向布置的下横杆和上横杆,下横杆和上横杆之间通过沿Z轴向布置的立杆连接,下横杆、上横杆和立杆围成的形状与泡沫塑料模型形状相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下横杆、上横杆和立杆与泡沫塑料模型之间均设置有垫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下横杆为T型,下横杆可锁止地与下底架上沿Y轴布置的滑槽滑动配合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立杆为F型,立杆可锁止地滑动插接于下底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上横杆和立杆之间通过锁扣装置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锁扣装置上设置有供上横杆和立杆穿过的通孔以及用于锁紧上横杆和立杆的螺纹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升降组件包括沿Y轴向布置的固定轨道,固定轨道设置有滑链葫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上立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升降组件的吊环。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泡沫塑料模型流涂方法,其包括涂料动力系统,通过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配合涂料动力系统实现泡沫塑料模型各个平面的流涂;流涂完毕后,移动卸料小车至下底架正下方且在在卸料小车的适当位置放置用于支撑泡沫塑料模型的泡沫条,利用升降组件降低翻转组件高度直至支撑泡沫塑料模型支撑于泡沫条上,拆卸下底架上的夹持组件,利用升降组件升高翻转组件高度直至下底架脱离泡沫塑料模型,移动卸料小车将泡沫塑料模型输送至下一加工工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固定和解绑大型实型铸件模型的翻转卸料机构,有效地解决了大型实型铸造模型捆绑耗时过长的难题,降低了人工涂料的工作量,通过翻转卸料机构配合卸料小车还可以将流涂完成的大型实型铸件模型巧妙地移动到卸料小车7上,从而使得原需要十几人搬运的大型模型变为只需要三四个人轻松地将模型转移到模型存放车上,有效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流涂工序的安全性、节约了涂料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的翻转组件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的翻转组件水平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的翻转组件翻转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的翻转组件翻转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的夹持组件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的夹持组件中下横杆与立杆的连接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的的夹持组件中上横杆与立杆的连接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的卸料小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说明书附图以及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其包括升降组件1、翻转组件2和卸料小车7,翻转组件2可升降的与升降组件1连接,翻转组件2包括沿Z轴向布置的上立架2.1,上立架2.1的两端连接有沿Y轴向布置的铰轴2.2,铰轴2.2上连接有下底架2.3,下底架2.3在驱动机构作用下能够绕铰轴2.2旋转,下底架2.3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多个用于定位泡沫塑料模型3的夹持组件4,每个夹持组件4与XOZ平面平行,相邻两个夹持组件4沿Y轴向间隔布置,卸料小车7在XOY平面的投影面积小于下底架2.3在XOY平面的投影面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夹持组件4包括沿X轴向布置的下横杆4.1和上横杆4.2,下横杆4.1和上横杆4.2之间通过沿Z轴向布置的立杆4.3连接,下横杆4.1、上横杆4.2和立杆4.3围成的形状与泡沫塑料模型3形状相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下横杆4.1、上横杆4.2和立杆4.3与泡沫塑料模型3之间均设置有垫块4.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下横杆4.1为T型,下横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1)和翻转组件(2),所述翻转组件(2)可升降的与所述升降组件(1)连接,所述翻转组件(2)包括沿Z轴向布置的上立架(2.1),所述上立架(2.1)的两端连接有沿Y轴向布置的铰轴(2.2),所述铰轴(2.2)上连接有下底架(2.3),所述下底架(2.3)在驱动机构作用下能够绕所述铰轴(2.2)旋转,所述下底架(2.3)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多个用于定位泡沫塑料模型(3)的夹持组件(4),每个夹持组件(4)与XOZ平面平行,相邻两个夹持组件(4)沿Y轴向间隔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1)和翻转组件(2),所述翻转组件(2)可升降的与所述升降组件(1)连接,所述翻转组件(2)包括沿Z轴向布置的上立架(2.1),所述上立架(2.1)的两端连接有沿Y轴向布置的铰轴(2.2),所述铰轴(2.2)上连接有下底架(2.3),所述下底架(2.3)在驱动机构作用下能够绕所述铰轴(2.2)旋转,所述下底架(2.3)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多个用于定位泡沫塑料模型(3)的夹持组件(4),每个夹持组件(4)与XOZ平面平行,相邻两个夹持组件(4)沿Y轴向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沿X轴向布置的下横杆(4.1)和上横杆(4.2),所述下横杆(4.1)和所述上横杆(4.2)之间通过沿Z轴向布置的立杆(4.3)连接,所述下横杆(4.1)、所述上横杆(4.2)和所述立杆(4.3)围成的形状与泡沫塑料模型(3)形状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杆(4.1)、所述上横杆(4.2)和所述立杆(4.3)与泡沫塑料模型(3)之间均设置有垫块(4.4)。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用于泡沫塑料模型流涂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杆(4.1)为T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安华余立新胡启朋汪思奇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