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548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稻昆虫诱捕装置,该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包括安装架,诱捕组件包括储液箱、诱捕板、诱虫灯以及第一驱动件,储液箱连接于安装架,并开设有储液槽,第一驱动件固定连接于储液箱,诱捕板部分容置于储液槽内,并与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诱虫灯设于诱捕板的板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可以有效的对水稻昆虫进行消杀,并且消杀的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昆虫诱捕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稻病虫害防治
,特别涉及一种水稻昆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水稻的增长保障对我国的粮食产量安全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农业事业的不断发展,水稻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水稻产量日益增长,但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害虫,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这些害虫不仅会大大影响水稻的产量,还会影响水稻的质量。传统的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通常通过人工对稻田进行农药喷洒,不仅浪费人力还容易导致喷洒不均匀,并且农药的喷洒对飞虫害虫的防治效果并不明显,导致除害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昆虫诱捕装置,旨在提高水稻昆虫的消杀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包括:安装架;和诱捕组件,所述诱捕组件包括储液箱、诱捕板、诱虫灯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储液箱连接于所述安装架,并开设有储液槽,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箱,所述诱捕板设于所述储液槽的开口端,并部分容置于所述储液槽内,所述诱捕板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诱虫灯设于所述诱捕板的板面。可选地,所述诱捕板包括转动轴和多个板体,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多个所述板体沿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均匀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板体一侧的表面凹陷形成固定槽,所述诱虫灯嵌设于所述固定槽内。可选地,所述板体开设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过水孔。可选地,所述诱捕组件还包括收纳盒,所述储液箱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液槽的排虫口,所述收纳盒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储液箱,并与所述排虫口相连通。可选地,所述收纳盒包括盒体和阀体,所述盒体螺纹连接于所述储液箱,所述阀体设于所述储液箱和所述盒体之间。可选地,所述水稻昆虫诱捕装置还包括刮板和第二驱动件,所述诱捕板相对于所述储液箱转动,并形成入水端和出水端;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刮板设于所述出水端,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刮板相对于所述诱捕板往复运动,以将昆虫刮离所述诱捕板的板面。可选地,所述水稻昆虫诱捕装置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于所述储液槽的开口端,并电连接于所述诱虫灯。可选地,所述水稻昆虫诱捕装置还包括泵机,所述储液箱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液槽的水口,所述泵机设于所述安装架,并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水口。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架体和第三驱动件,所述储液箱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轴承设于所述架体,所述储液箱的部分插接于所述轴承孔内。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中,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包括安装架,诱捕组件包括储液箱、诱捕板、诱虫灯以及第一驱动件,储液箱连接于安装架,并开设有储液槽,第一驱动件固定连接于储液箱,诱捕板部分容置于储液槽内,并与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诱虫灯设于诱捕板的板面;本技术中,储液箱内盛装有用于容纳消杀昆虫的溶液,诱虫灯将昆虫吸引至诱捕板的板面,第一驱动件驱动诱捕板相对于储液箱转动,随着诱捕板的转动,诱捕板逐渐伸入储液槽内,如此诱捕板上的昆虫被沉入储液槽内的溶液内,由溶液将其消灭,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诱捕板重新由储液槽内伸出,诱虫灯重新吸引昆虫至诱捕板上,如此反复。本技术的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可以有效的对水稻昆虫进行消杀,并且消杀的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水稻昆虫诱捕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水稻昆虫诱捕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水稻昆虫诱捕装置沿IV-IV向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提出一种水稻昆虫诱捕装置10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水稻昆虫诱捕装置100,包括:安装架10;和诱捕组件20,所述诱捕组件20包括储液箱21、诱捕板22、诱虫灯23以及第一驱动件24,所述储液箱21连接于所述安装架10,并开设有储液槽21a,所述第一驱动件24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箱21,所述诱捕板22设于所述储液槽21a的开口端,并部分容置于所述储液槽21a内,所述诱捕板2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4传动连接,所述诱虫灯23设于所述诱捕板22的板面。具体而言,安装架10包括架体11和轴承12,其中,架体11由金属型材焊接而成,架体11上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为圆形,轴承12容置于该安装槽内。储液箱21由金属钣金通过焊接成型,储液箱21的整体为“U”形的壳体结构,储液箱21内形成有储液槽21a,储液槽21a的一端开口,储液箱21的下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插接于轴承12的轴承12孔内,使得储液箱21可以相对于架体11转动,以适应不同方向或是不同环境下诱捕昆虫的需要。第一驱动件24固定连接于储液箱21,本申请中,第一驱动件24可以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或是旋转气缸,第一驱动件24固定于储液箱21的外侧,其输出轴伸入储液槽21a内,并与诱捕板22传动连接。诱捕板22部分容置于储液槽21a内,即诱捕板22的部分位于储液槽21a开口的上方,部分位于储液槽21a开口的下方,由储液槽21a对其进行遮挡。诱虫灯23设于诱捕板22的板面。本技术中,储液箱21内盛装有用于容纳消杀昆虫的溶液,诱虫灯23将昆虫吸引至诱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架;和/n诱捕组件,所述诱捕组件包括储液箱、诱捕板、诱虫灯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储液箱连接于所述安装架,并开设有储液槽,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箱,所述诱捕板设于所述储液槽的开口端,并部分容置于所述储液槽内,所述诱捕板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诱虫灯设于所述诱捕板的板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和
诱捕组件,所述诱捕组件包括储液箱、诱捕板、诱虫灯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储液箱连接于所述安装架,并开设有储液槽,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储液箱,所述诱捕板设于所述储液槽的开口端,并部分容置于所述储液槽内,所述诱捕板与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诱虫灯设于所述诱捕板的板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板包括转动轴和多个板体,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多个所述板体沿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均匀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一侧的表面凹陷形成固定槽,所述诱虫灯嵌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开设有多个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过水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组件还包括收纳盒,所述储液箱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储液槽的排虫口,所述收纳盒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储液箱,并与所述排虫口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虎罗群昌陈传华刘广林吴子帅朱其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