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瓢虫的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547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瓢虫饲养装置,涉及昆虫饲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其顶部为敞口的箱体;罩体,为网状结构的罩体,并罩设于所述箱体顶部,其上设有观察孔;湿气送入装置,用于向所述箱体内吹送具有一定温度的湿气,两个种植盘,均用于种植豆苗,其并列放置于所述箱体内底部;箱体的下部均开设有能使两个种植盘抽出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湿气送入装置,向箱体内吹送具有一定温度的湿气,能够确保箱体内的每一处湿气和温度更均衡,有效的促进瓢虫的生长和繁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瓢虫的饲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昆虫饲养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瓢虫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捕食性瓢虫是农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天敌昆虫,能够控制多种有害生物且对环境友好,作为生物农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捕食性瓢虫的研究一直是昆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人工饲料研究的滞后,目前实验室内饲养捕食性瓢虫仍以蚜虫等活体食料为主;瓢虫通常在温度25℃±1,湿度66%左右及光周期为16L:8D的条件下生长率及繁殖率较高;现有技术通常将幼小瓢虫放置于养虫缸或箱体中,再向容器内加入食料进行饲养,食料更换不及时,会影响瓢虫的生长和繁殖;且蚜虫的寄主植物被剪断放入,容易短时间内萎蔫,植物寄主耗费量大,蚜虫在箱体内不能继续生长。同时,在饲养过程中向内投放食物容易将饲养的瓢虫放出,另外,温度的控制方式均采用电加热的形式,不易使瓢虫饲养装置内的温度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让寄主植物、蚜虫、瓢虫同时生长的瓢虫饲养装置,一种瓢虫的饲养装置,包括:箱体;罩体,为网状结构的罩体,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箱体顶部,其上设有观察孔;湿气送入装置,用于向所述箱体内吹送具有一定温度的湿气,包括:新风机;第一管体,连通所述新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箱体的下端;水雾发生器,通过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新风机出风端的连通处,将产生的水雾通入所述第一管体内;加热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内,用于对送入所述箱体内的水雾和空气进行预加热;两个种植盘,其并列放置于所述箱体内底部,均用于种植豆苗;所述箱体的下部均开设有能使两个所述种植盘抽出的通孔。进一步,还包括:两个遮挡装置,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均位于每个所述种植盘的上方。更进一步,每个所述遮挡装置均包括:转轴,通过连接件水平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侧,其所述转轴水平设置的方向与所述种植盘从所述箱体抽出的方向垂直;转筒,套设于所述转轴上,通过多个所述发条弹簧与所述转轴连接,每个所述发条弹簧的内圈的端部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外圈的端部与所述转筒内壁固定连接;柔性格栅,其一端缠设于所述转筒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杆;当水平拉动所述滑动杆带动所述柔性格栅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种植盘的上方,此时所述发条弹簧受扭力作用,并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箱体的两侧,当放松所述滑动杆时,所述发条弹簧恢复自由状态时,并带动所述转筒转动,将所述柔性格栅收纳缠绕于所述转筒上。更进一步,每个所述滑动杆两端延伸至所述所述箱体的外侧,相应的所述箱体两侧均开设有供所述滑动杆水平滑动的条形通孔,每个所述条形通孔两端部均设有用于卡舍所述滑动杆的凹槽。更进一步,还包括:档板,设置于两个所述种植盘之间,并垂直固定与所述箱体底部,其所述档板与所述所述箱体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每个所述种植盘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带有固定脚刹的滚轮。更进一步,每个所述通孔的外侧上设有侧盖。进一步,还包括:日照灯,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上;温度湿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上。进一步,还包括:遮光棚,其可拆卸覆盖于所述罩体以及所述箱体外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有的湿气送入装置,向箱体内吹送具有一定温度的湿气,能够确保箱体内的湿气和温度更均衡,有效的促进瓢虫的生长和繁衍,另外,将箱体顶部设置成可启闭的网状结构的罩体,便于人们观察其内部瓢虫的生长过程,也可将箱体设置成透明的箱体,再通过再箱体底部放置用于培养豆苗的种植盘,可将蚜虫放于豆苗上进行繁衍和培养,同时为上方饲养的瓢虫提供食物,同时在种植盘底部设有滑动装置,可将种植盘从箱体中抽出,对其进行打理,便于收集瓢虫产出卵的收集。另外,在每个种植盘上方设置可拆卸的遮挡装置,通过水平拉动滑动杆带动柔性格栅设置于相对应的种植盘的上方,对种植盘上方进行遮挡后,进一步避免种植盘从箱体底部的通孔抽出时,瓢虫从箱体底部活动并从箱体底部的通孔飞出。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瓢虫饲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瓢虫饲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瓢虫饲养装置中遮挡装置在遮挡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瓢虫饲养装置中遮挡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瓢虫饲养装置,参见图1~4,包括:箱体1,其顶部为敞口的箱体;罩体4,为网状结构的罩体,罩体4罩设于箱体1顶部,其上设有观察孔41;罩体4与箱体1顶部的接触面通过插接进行活动连接;为此,将箱体顶部设置成可启闭的网状结构的罩体,便于人们观察其内部瓢虫的生长过程;湿气送入装置,用于向箱体1内吹送具有一定温度的湿气,具体包括:新风机3;第一管体31,连通新风机3的出风端与箱体1的下端;水雾发生器33,通过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31连通,且连通处靠近第一管体31与新风机3出风端的连通处,将产生的水雾通入第一管体31内;加热线圈32,设置于第一管体31内,用于对送入箱体1内的水雾和空气进行预加热。为此,通过设有的湿气送入装置,向箱体内吹送具有一定温度的湿气,能够确保箱体内的每一处湿气和温度更均衡,有效的促进瓢虫的生长和繁衍。两个种植盘2,其并列放置于箱体1内底部,均用于种植豆苗;为此,通过再箱体底部放置用于种植豆苗,可将蚜虫放于豆苗上进行繁衍和培养,为上方饲养的瓢虫提供食物;为了实现对种植盘的打理,通过在箱体1的下部均开设有能使两个种植盘2抽出的通孔,从通孔处将种植盘2从箱体内抽出,便于对其进行打理,为了便于抽出,将在每个种植盘2的底部均设有多个带有固定脚刹的滚轮21;而在抽出时,避免瓢虫从箱体底部通孔飞出,将在每个通孔的外侧上销轴铰接有侧盖22,为此,在种植盘底部设有滑动装置,可将种植盘从箱体中抽出,对其进行打理,便于收集瓢虫产出卵的收集。本实施例还包括:两个遮挡装置1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且均位于每个种植盘2的上方;具体的,每个遮挡装置11均包括:转轴1121,通过连接件水平设置于箱体1的一侧;其转轴1121水平设置的方向与种植盘2从箱体1抽出的方向垂直;转筒111,套设于转轴1121上,通过多个发条弹簧1122与转轴1121连接,每个发条弹簧1122的内圈的端部与转轴1121固定连接,外圈的端部与转筒111内壁固定连接;柔性格栅112,其一端缠设于转筒11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动杆113;当水平拉动滑动杆113带动柔性格栅112设置于相对应的种植盘2的上方,此时发条弹簧1122受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瓢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1);/n罩体(4),为网状结构的罩体,所述罩体(4)罩设于所述箱体(1)顶部,其上设有观察孔(41);/n湿气送入装置,用于向所述箱体(1)内吹送具有一定温度的湿气,包括:/n新风机(3);/n第一管体(31),连通所述新风机(3)的出风端与所述箱体(1)的下端;/n水雾发生器(33),通过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31)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所述第一管体(31)与所述新风机(3)出风端的连通处,将产生的水雾通入所述第一管体(31)内;/n加热线圈(3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31)内,用于对送入所述箱体(1)内的水雾和空气进行预加热;/n两个种植盘(2),其并列放置于所述箱体(1)内底部,均用于种植豆苗;/n所述箱体(1)的下部均开设有能使两个所述种植盘(2)抽出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瓢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
罩体(4),为网状结构的罩体,所述罩体(4)罩设于所述箱体(1)顶部,其上设有观察孔(41);
湿气送入装置,用于向所述箱体(1)内吹送具有一定温度的湿气,包括:
新风机(3);
第一管体(31),连通所述新风机(3)的出风端与所述箱体(1)的下端;
水雾发生器(33),通过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31)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所述第一管体(31)与所述新风机(3)出风端的连通处,将产生的水雾通入所述第一管体(31)内;
加热线圈(3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31)内,用于对送入所述箱体(1)内的水雾和空气进行预加热;
两个种植盘(2),其并列放置于所述箱体(1)内底部,均用于种植豆苗;
所述箱体(1)的下部均开设有能使两个所述种植盘(2)抽出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瓢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遮挡装置(1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且均位于每个所述种植盘(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瓢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遮挡装置(11)均包括:
转轴(1121),通过连接件水平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一侧,其所述转轴(1121)水平设置的方向与所述种植盘(2)从所述箱体(1)抽出的方向垂直;
转筒(111),套设于所述转轴(1121)上,通过多个发条弹簧(1122)与所述转轴(1121)连接,每个所述发条弹簧(1122)的内圈的端部与所述转轴(1121)固定连接,外圈的端部与所述转筒(111)内壁固定连接;
柔性格栅(112),其一端缠设于所述转筒(111)上,另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崔晓敬方路斌何运转马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