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5310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的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籼粳水稻间作的具体种植方法为:籼稻与粳稻间作,籼稻和粳稻分期移栽,籼稻以春稻形式种植,粳稻以中稻形式种植,籼稻和粳稻移栽间隔时间为25~40天,籼稻和粳稻分别于完熟期收割。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种水稻间作的方式进行水稻种植,充分利用了品种的边行优势和温光资源,较单作籼稻亩产以及单作粳稻亩产增产显著,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种植一季中稻温光资源有余但种植再生稻温光资源不足的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北部地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的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水稻的增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工作的重点。水稻高产栽培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技术体系,涉及到种植区的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措施等因素。不同的稻作区由于环境不同,提高产量的方法也不同。长江中下游稻作区位于华中双单季稻作区,若种植双季稻来提高产量,则部分地区面临温光资源不充分且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近年来,鉴于再生稻生育期短、产量高、优质、省种、省水、省工和增收等优势,能够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在温光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由于再生稻必须在温光条件适宜地区种植,才能保证稳产高产。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北部区域的温光资源虽然种植一季水稻有余,但种植再生稻温光又不够充分,在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北部区域种植再生稻不能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因此,针对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北部区域的温光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的温光资源优势,探索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对于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具体为:籼稻与粳稻间作,籼稻和粳稻分期移栽,籼稻以春稻形式种植,粳稻以中稻形式种植,籼稻和粳稻移栽间隔时间为25~40天,籼稻和粳稻分别于完熟期收割。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先种植籼稻,后种植粳稻,两种水稻的成熟期不同,因此相当于将两季水稻间作。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充分利用籼稻边行优势强和粳稻比籼稻更耐寒的特性,将两种水稻分期种植能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较单作籼稻亩产以及单作粳稻亩产增产显著,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中,籼稻以春稻形式种植是指籼稻在春季中适合种植水稻的时节进行种植。将籼稻以及粳稻的移栽时间间隔25~40天,在保证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的同时使两种水稻所处生长阶段相差比较大,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边行优势,从而有利于提高产量。本专利技术的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种植一季水稻温光资源有余、种植再生稻温光资源不足的地区。上述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北部地区,若种植一季水稻,会造成温光资源的浪费;若种植再生稻,则温光资源不充分,不利于稳产增产,因此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中,在水稻的生长各阶段的田间管理可根据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通过对籼稻以及粳稻的品种进行调整来优化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优选的,所述籼稻的品种选自边行优势强、株型紧凑的大穗型杂交籼稻如超优千号、Y两优2号、Y两优886。所述粳稻的品种选自分蘖力强、耐弱光的品种如甬优9号、新丰6号、豫农粳16。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方法中,籼稻以及粳稻的间作方式如行比、行距等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以及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的,间作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设置:籼稻与粳稻间作时的行比可以为(1~4):(1~4),籼稻与粳稻的行比具体可以采用2:2。籼稻与粳稻间作种植时的行距可以为20~30cm,行距具体为25cm。种植时,籼稻的株距为10~20cm,粳稻的株距为10~15cm。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和2的水稻间作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2中产量-种植方法的关系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以及对比例3~4中产量-种植方法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本专利技术的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的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水稻于2019年种植在信阳市平桥区甘岸镇进行,籼稻的品种为超优千号,粳稻的品种为甬优9号。本实施例的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式如图1所示,具体为:超优千号以及甬优9号于不同的时期种植,超优千号于4月30日播种,5月25日移栽,株距为13.3cm,行距为25cm;甬优9号于5月30日播种,6月20日移栽,株距为10cm,行距为25cm;超优千号与甬优9号间作的行比为2:2,分别于籼稻和粳稻完熟期收获籽粒;在种植期间田间管理为:在种植过程中,施用氮肥、磷肥及钾肥,氮肥、磷肥及钾肥分别以纯氮、P2O5以及K2O计,每亩共施纯氮20.0kg,N∶P2O5∶K2O(质量比)=2:1:2。其中氮肥在基肥、蘖肥以及穗肥的质量比为4∶2∶4,基肥在移栽前1天全部施用,分蘖肥于籼稻移栽后7天全部施用;60%穗肥于籼稻倒四叶施用,同时作为粳稻的分蘖肥;40%穗肥于粳稻倒四叶施用,同时作为籼稻的粒肥;磷肥在基肥中一次施够;钾肥在基肥中施50%的量,在籼稻倒四叶施50%的量,其他管理同一般高产田。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水稻种植于2020年在信阳市平桥区甘岸镇进行,籼稻的品种为超优千号,粳稻的品种为甬优9号。本实施例的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为:超优千号以及甬优9号于不同的时期种植,超优千号于4月20日播种,5月20日移栽,株距为13.3cm,行距为25cm;甬优9号于5月20日播种,6月15日移栽,株距为10cm,行距为25cm;超优千号与甬优9号间作的行比为2:2,分别于籼稻和粳稻完熟期收获籽粒。其他田间管理同实施例1。二、对比例以下对比例中,对比例1、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对应,同期在同一区域种植,产量等指标具备可对比性。对比例3、对比例4与实施例2相对应,同期在同一区域种植,产量等指标具备可对比性。对比例1本对比例的种植方法为单作籼稻超优千号,具体为:(1)将超优千号4月30日播种,5月25日移栽,株距20cm,行距30cm,于籼稻完熟期收获籽粒;(2)在种植期间田间管理为:同实施例1的肥量相当,每亩施纯氮20.0Kg,基肥:蘖肥∶穗肥=4∶2∶4,其中基肥在移栽前1天施用,分蘖肥于移栽后7天施用,穗肥于倒四叶施用。N∶P2O5∶K2O(质量比)=2∶1∶2;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50%作为基肥,50%于倒四叶施用,于成熟期收获籽粒,其他管理同一般高产田。对比例2本对比例的种植方法为单作粳稻甬优9号,具体为:(1)将甬优9号于5月30日播种,6月20日移栽,株距13.3cm,行距30cm,于粳稻完熟期收获籽粒;(2)在种植期间田间管理与对比例1相当。对比例3本对比例的种植方法为单作籼稻超优千号,具体为:将超优千号2020年4月20日播种,5月20日移栽,株距20cm,行距30cm,于籼稻完熟期收获籽粒,其他田间管理同对比例1。对比例4本对比例的种植方法为单作粳稻甬优9号,具体为:将甬优9号于2020年5月20日播种,6月15日移栽,株距13.3cm,行距30cm,于粳稻完熟期收获籽粒,其他田间管理同对比例2。三、试验例试验例1在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2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对籼稻以及粳稻的生育期进行记录,具体时间如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籼稻与粳稻间作,籼稻和粳稻分期移栽,籼稻以春稻形式种植,粳稻以中稻形式种植,籼稻和粳稻移栽间隔时间为25~40天,籼稻和粳稻分别于完熟期收割。/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8 CN 20191138501531.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籼稻与粳稻间作,籼稻和粳稻分期移栽,籼稻以春稻形式种植,粳稻以中稻形式种植,籼稻和粳稻移栽间隔时间为25~40天,籼稻和粳稻分别于完熟期收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籼稻的品种选自超优千号、Y两优2号、Y两优88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籼粳水稻间作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粳稻的品种选自甬优9号、新丰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全志彭廷季新张静王留行杜彦修李俊周孙红正孙虎威杜长青欧阳由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