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530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为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先进行场地选择,场地选择距离水源较近,土质为腐殖土,同时周围无农作物或者畜牧养殖场的场地作为种植场地,并采用畦栽的方式进行种植,保证周围环境不会影响仿野生效果,随后进行栽培畦的建造,栽培畦的宽度为40‑100cm,同时在相邻两个栽培畦之间,流出空地80‑120cm,作为空地和排水沟,再次进行菌种下料,加入处理后的稻草和麦秸,将稻草和麦秸沿着建设好的栽培畦进行铺料,在料的外侧撒上菌种,菌种上再铺垫一层稻草和麦秸秆,并在上方覆上一层薄膜,随后覆上腐殖土和树叶,开始出菇后,先将薄膜上的土和树叶清除掉,当出菇高度为2‑5cm时,进行食用菌的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为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目前的野生食用菌,生长环境自然,食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并且味道浓郁,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但是在人工大批量栽培后,缺少野生的香味,同时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成本,并且在食用菌种植上加入了农药的介入,缺少环保效果,并有农药残留的风险,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进行场地选择,场地选择距离水源较近,土质为腐殖土,同时周围无农作物或者畜牧养殖场的场地作为种植场地,并采用畦栽的方式进行种植;步骤二:进行栽培畦的建造,栽培畦的宽度为40-100cm,同时在相邻两个栽培畦之间,流出空地80-120cm,作为空地和排水沟,建设时将建设畦的土壤,堆在畦的两侧形成垄,垄高度为20-30cm;步骤三:进行菌种下料,加入处理后的稻草和麦秸,将稻草和麦秸沿着建设好的栽培畦进行铺料,铺料的厚度为5-10cm,随后在料的外侧撒上菌种,菌种上再铺垫一层稻草和麦秸秆,铺料的厚度为2-3cm,在铺料的上方覆上一层薄膜,随后覆上腐殖土和树叶;步骤四:进行栽培畦的管理,当检测到气温低于23℃时,不如要特使管理,使菌群自然生长,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3℃时,需要每隔24h检测栽培畦的温度,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8℃时,人工在栽培畦上进行洒水降温;步骤五:食用菌播种35-40天后,开始出菇,先将薄膜上的土和树叶清除掉,随后除去薄膜,再次覆土3-5cm,并进行浇水,保持菌菇生长温度,当温度过低时,需要覆上草帘进行保温,当出菇高度为2-5cm时,进行食用菌的收集。优选的,所述在栽培畦的建造时,如果是在春夏时节进行栽培,则栽培畦宽度为40-60cm,如果是在秋冬季进行栽培,则栽培宽度为80-100cm。优选的,所述在处理稻草和麦秸杆时,将稻草和麦秸杆放置在水中,水中加入10:0.05重量份的CaO,进行搅拌充分混合,时间记为20-25min后,将稻草和麦秸秆取出堆放,在堆放的料材上平铺保温薄膜,保持室内气温为20-25℃,发酵7-8天。优选的,所述在撒播菌种时,单个菌种粒径为1-2cm,撒播间距为8-15cm。优选的,所述在菌种下料步骤中铺设的薄膜,需要进行插孔,插孔直径为0.3-0.6cm,间距为8-10cm。优选的,所述在收集食用菌时需要将残留的死去食用菌和病食用菌去除清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仿制野生生长环境,使食用菌菇的生长更加自然,同时在生长过程中,只是人为的干预生长环境,保证了出菇的效率,并不添加任何的农药药剂,不影响菌菇的生长产出质量,极大作用下保护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原始味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进行场地选择,场地选择距离水源较近,土质为腐殖土,同时周围无农作物或者畜牧养殖场的场地作为种植场地,并采用畦栽的方式进行种植;步骤二:进行栽培畦的建造,如果是在春夏时节进行栽培,则栽培畦宽度为60cm,同时在相邻两个栽培畦之间,流出空地100cm,作为空地和排水沟,建设时将建设畦的土壤,堆在畦的两侧形成垄,垄高度为30cm;步骤三:进行菌种下料,加入处理后的稻草和麦秸,将稻草和麦秸沿着建设好的栽培畦进行铺料,铺料的厚度为8cm,随后在料的外侧撒上菌种,菌种上再铺垫一层稻草和麦秸秆,铺料的厚度为3cm,在铺料的上方覆上一层薄膜,随后覆上腐殖土和树叶;步骤四:进行栽培畦的管理,当检测到气温低于23℃时,不如要特使管理,使菌群自然生长,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3℃时,需要每隔24h检测栽培畦的温度,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8℃时,人工在栽培畦上进行洒水降温;步骤五:食用菌播种35天后,开始出菇,先将薄膜上的土和树叶清除掉,随后除去薄膜,再次覆土3cm,并进行浇水,保持菌菇生长温度,当温度过低时,需要覆上草帘进行保温,当出菇高度为2cm时,进行食用菌的收集。所述在处理稻草和麦秸杆时,将稻草和麦秸杆放置在水中,水中加入10:0.05重量份的CaO,进行搅拌充分混合,时间记为20min后,将稻草和麦秸秆取出堆放,在堆放的料材上平铺保温薄膜,保持室内气温为20℃,发酵7天,加速稻草的腐化,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能量;所述在撒播菌种时,单个菌种粒径为1cm,撒播间距为8cm,保证食用菌的生长质量;所述在菌种下料步骤中铺设的薄膜,需要进行插孔,插孔直径为0.3-0.6cm,间距为8-10cm;所述在收集食用菌时需要将残留的死去食用菌和病食用菌去除清理,为下一次栽培食用菌做准备。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进行场地选择,场地选择距离水源较近,土质为腐殖土,同时周围无农作物或者畜牧养殖场的场地作为种植场地,并采用畦栽的方式进行种植;步骤二:进行栽培畦的建造,如果是在春夏时节进行栽培,则栽培畦宽度为40cm,同时在相邻两个栽培畦之间,流出空地80cm,作为空地和排水沟,建设时将建设畦的土壤,堆在畦的两侧形成垄,垄高度为20cm;步骤三:进行菌种下料,加入处理后的稻草和麦秸,将稻草和麦秸沿着建设好的栽培畦进行铺料,铺料的厚度为5cm,随后在料的外侧撒上菌种,菌种上再铺垫一层稻草和麦秸秆,铺料的厚度为2cm,在铺料的上方覆上一层薄膜,随后覆上腐殖土和树叶;步骤四:进行栽培畦的管理,当检测到气温低于23℃时,不如要特使管理,使菌群自然生长,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3℃时,需要每隔24h检测栽培畦的温度,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8℃时,人工在栽培畦上进行洒水降温;步骤五:食用菌播种35天后,开始出菇,先将薄膜上的土和树叶清除掉,随后除去薄膜,再次覆土3cm,并进行浇水,保持菌菇生长温度,当温度过低时,需要覆上草帘进行保温,当出菇高度为3cm时,进行食用菌的收集。所述在处理稻草和麦秸杆时,将稻草和麦秸杆放置在水中,水中加入10:0.05重量份的CaO,进行搅拌充分混合,时间记为25min后,将稻草和麦秸秆取出堆放,在堆放的料材上平铺保温薄膜,保持室内气温为25℃,发酵8天,加速稻草的腐化,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能量;所述在撒播菌种时,单个菌种粒径为2cm,撒播间距为10cm,保证食用菌的生长质量;所述在菌种下料步骤中铺设的薄膜,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进行场地选择,场地选择距离水源较近,土质为腐殖土,同时周围无农作物或者畜牧养殖场的场地作为种植场地,并采用畦栽的方式进行种植;/n步骤二:进行栽培畦的建造,栽培畦的宽度为40-100cm,同时在相邻两个栽培畦之间,流出空地80-120cm,作为空地和排水沟,建设时将建设畦的土壤,堆在畦的两侧形成垄,垄高度为20-30cm;/n步骤三:进行菌种下料,加入处理后的稻草和麦秸,将稻草和麦秸沿着建设好的栽培畦进行铺料,铺料的厚度为5-10cm,随后在料的外侧撒上菌种,菌种上再铺垫一层稻草和麦秸秆,铺料的厚度为2-3cm,在铺料的上方覆上一层薄膜,随后覆上腐殖土和树叶;/n步骤四:进行栽培畦的管理,当检测到气温低于23℃时,不如要特使管理,使菌群自然生长,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3℃时,需要每隔24h检测栽培畦的温度,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8℃时,人工在栽培畦上进行洒水降温;/n步骤五:食用菌播种35-40天后,开始出菇,先将薄膜上的土和树叶清除掉,随后除去薄膜,再次覆土3-5cm,并进行浇水,保持菌菇生长温度,当温度过低时,需要覆上草帘进行保温,当出菇高度为2-5cm时,进行食用菌的收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场地选择,场地选择距离水源较近,土质为腐殖土,同时周围无农作物或者畜牧养殖场的场地作为种植场地,并采用畦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步骤二:进行栽培畦的建造,栽培畦的宽度为40-100cm,同时在相邻两个栽培畦之间,流出空地80-120cm,作为空地和排水沟,建设时将建设畦的土壤,堆在畦的两侧形成垄,垄高度为20-30cm;
步骤三:进行菌种下料,加入处理后的稻草和麦秸,将稻草和麦秸沿着建设好的栽培畦进行铺料,铺料的厚度为5-10cm,随后在料的外侧撒上菌种,菌种上再铺垫一层稻草和麦秸秆,铺料的厚度为2-3cm,在铺料的上方覆上一层薄膜,随后覆上腐殖土和树叶;
步骤四:进行栽培畦的管理,当检测到气温低于23℃时,不如要特使管理,使菌群自然生长,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3℃时,需要每隔24h检测栽培畦的温度,当检测到气温高于28℃时,人工在栽培畦上进行洒水降温;
步骤五:食用菌播种35-40天后,开始出菇,先将薄膜上的土和树叶清除掉,随后除去薄膜,再次覆土3-5cm,并进行浇水,保持菌菇生长温度,当温度过低时,需要覆上草帘进行保温,当出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提布鲁茸多杰
申请(专利权)人:德钦县旭美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