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轮毂散热型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19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轮毂散热型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所述散热筋圈外侧壁设有六个等距分布的支撑散热机构和六个等距分布的毂内散热机构,所述支撑散热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散热筋圈外壁的两个第一风道孔和开设在所述支撑连接条上的两个散热盲孔,所所述毂内散热机构包括两个开设在所述散热筋圈外侧壁的第二风道孔以及开设在所述散热筋圈与所述轮毂本体之间的散热导向孔;通过散热盲孔对支撑连接条进行散热,风通过第二风道孔进入后,通过弧形的散热导向孔导入轮毂内部,该专利的结构简单,结构方便,从而使整个轮毂的一体性增加,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可以工作,进而增加该专利的实用性。专利的实用性。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车轮毂散热型轮毂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工程车轮毂散热型轮毂。

技术介绍

[0002]轮毂作为电动汽车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在电动汽车制动时常与刹车装置摩擦产生大量热能,这些热能如不能及时散出,势必引起刹车装置老化以及行车安全降低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散热型轮毂,其公开号为(CN205417005U),该专利技术在轮毂带动单向轴承做正向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扇叶的叶轴转动,实现散热降温,但是,在轮毂外壁设置的转动机构,使轮毂结构复杂,并且又牵扯了一些传动机构,而轮毂暴露在外部,工程车行驶的环境复杂,例如石子或者灰尘进入叶轴或者转动机构的内部时,造成转动摩擦力增大,进而造成轮毂磨损,同时维护更加麻烦,因此该专利的实用性不高。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轮毂散热型轮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轮毂散热型轮毂,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特点。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车轮毂散热型轮毂,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内壁通过六个环形分布的支撑连接条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环,所述轮毂本体靠近所述固定安装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筋圈,所述散热筋圈外侧壁设有六个等距分布的支撑散热机构和六个等距分布的毂内散热机构,所述支撑散热机构与所述毂内散热机构交错分布,所述支撑散热机构位于所述支撑连接条的上方,所述支撑散热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散热筋圈外壁的两个第一风道孔和开设在所述支撑连接条上的两个散热盲孔,所述第一风道孔与所述散热盲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孔倾斜,所述散热盲孔具有弧度,所述散热盲孔一端具有第一排风口,所述第一排风口位于所述支撑连接条的外壁,所述毂内散热机构包括两个开设在所述散热筋圈外侧壁的第二风道孔以及开设在所述散热筋圈与所述轮毂本体之间的散热导向孔,所述第二风道孔与所述第一风道孔的倾斜方向一致,所述散热导向孔向所述轮毂本体内侧倾斜,所述散热导向孔具有弧度,所述散热导向孔一端具有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排风口位于所述轮毂本体内侧壁。
[0007]优选的,所述散热筋圈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风道孔、第二风道孔相配合的集风围板。
[0008]优选的,所述集风围板一端为开放结构,所述集风围板的开放口面向所述轮毂本体的顺时针旋转方向。
[0009]优选的,所述散热筋圈的外侧面高于所述轮毂本体的外侧面。
[0010]优选的,所述散热筋圈的表面贴附有铁氟龙薄膜。
[0011]优选的,所述毂内散热机构位于两个所述支撑连接条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风通过第一风道孔进入后,进入散热盲孔内部,然后通过第一排风口排出,通过散热盲孔对支撑连接条进行散热,风通过第二风道孔进入后,通过弧形的散热导向孔导入轮毂内部,轮毂内部具有一些刹车机构以及连接机构,从而使这两种机构依然可以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引导风进行散热,该专利的结构简单,结构方便,从而使整个轮毂的一体性增加,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可以工作,进而增加该专利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散热流程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7]图中:1、轮毂本体;11、支撑连接条;12、固定安装环;2、散热筋圈;3、支撑散热机构;31、第一风道孔;32、散热盲孔;33、第一排风口;4、毂内散热机构;41、第二风道孔;42、散热导向孔;43、第二排风口;5、集风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一种工程车轮毂散热型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轮毂本体1内壁通过六个环形分布的支撑连接条11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环12,轮毂本体1靠近固定安装环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筋圈2,散热筋圈2外侧壁设有六个等距分布的支撑散热机构3和六个等距分布的毂内散热机构4,支撑散热机构3与毂内散热机构4交错分布,支撑散热机构3位于支撑连接条11的上方,支撑散热机构3包括开设在散热筋圈2外壁的两个第一风道孔31和开设在支撑连接条11上的两个散热盲孔32,第一风道孔31与散热盲孔32相互连通,第一风道孔31倾斜,散热盲孔32具有弧度,散热盲孔32一端具有第一排风口33,第一排风口33位于支撑连接条11的外壁,毂内散热机构4包括两个开设在散热筋圈2外侧壁的第二风道孔41以及开设在散热筋圈2与轮毂本体1之间的散热导向孔42,第二风道孔41与第一风道孔31的倾斜方向一致,散热导向孔42向轮毂本体1内侧倾斜,散热导向孔42具有弧度,散热导向孔42一端具有第二排风口43,第二排风口43位于轮毂本体1内侧壁。
[0020]本实施方案中:轮毂本体1主要起到承载轮胎的作用,因此将散热筋圈2设置在轮毂的外部,汽车在向前方行驶的过程中,散热筋圈2不断的转动,从而使风不停的通过支撑散热机构3与毂内散热机构4进行散热,由于轮毂本体1位于汽车侧面且轮毂内部无法直接接受到来风,因此风通过第一风道孔31进入后,进入散热盲孔32内部,然后通过第一排风口33排出,通过散热盲孔32对支撑连接条11进行散热,风通过第二风道孔41进入后,通过弧形的散热导向孔42导入轮毂内部,轮毂内部具有一些刹车机构以及连接机构,从而使这两种机构依然可以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引导风进行散热,该专利的结构简单,结构方便,从而使整个轮毂的一体性增加,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可以工作,进而增加该专利的实用性。
[0021]在图2

3中:散热筋圈2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与第一风道孔31、第二风道孔41相配合的集风围板5,集风围板5一端为开放结构,集风围板5的开放口面向轮毂本体1的顺时针旋转方向,集风围板5在转动时,开口端在不停的向下方转动,从而将风不停的引导进入第一风道孔31、第二风道孔41内部。
[0022]在图1和图4中:散热筋圈2的外侧面高于轮毂本体1的外侧面,因为轮毂在转动的时候,散热筋圈2可以直接在外部作用,此时散热筋圈2在前进时直接能够接收到前方来凤。
[0023]在图1中:散热筋圈2的表面贴附有铁氟龙薄膜,铁氟龙薄膜的不粘性可以降低灰尘的贴附率。
[0024]在图2

3中:毂内散热机构4位于两个支撑连接条11之间,由于毂内散热机构4主要作用毂内,因此与支撑连接条11避开。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轮毂本体1主要起到承载轮胎的作用,因此将散热筋圈2设置在轮毂的外部,汽车在向前方行驶的过程中,散热筋圈2不断的转动,从而使风不停的通过支撑散热机构3与毂内散热机构4进行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轮毂散热型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所述轮毂本体(1)内壁通过六个环形分布的支撑连接条(11)固定连接有固定安装环(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1)靠近所述固定安装环(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筋圈(2),所述散热筋圈(2)外侧壁设有六个等距分布的支撑散热机构(3)和六个等距分布的毂内散热机构(4),所述支撑散热机构(3)与所述毂内散热机构(4)交错分布,所述支撑散热机构(3)位于所述支撑连接条(11)的上方,所述支撑散热机构(3)包括开设在所述散热筋圈(2)外壁的两个第一风道孔(31)和开设在所述支撑连接条(11)上的两个散热盲孔(32),所述第一风道孔(31)与所述散热盲孔(32)相互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孔(31)倾斜,所述散热盲孔(32)具有弧度,所述散热盲孔(32)一端具有第一排风口(33),所述第一排风口(33)位于所述支撑连接条(11)的外壁;所述毂内散热机构(4)包括两个开设在所述散热筋圈(2)外侧壁的第二风道孔(41)以及开设在所述散热筋圈(2)与所述轮毂本体(1)之间的散热导向孔(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喜朱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广瑞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