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观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92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09
本申请涉及一种观测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降观测结构,其包括观测标和保护箱,保护箱嵌设在墙体内,观测标位于保护箱内并且垂直固定连接于保护箱的后面板,保护箱和观测标都是水平设置。本申请具有保护沉降观测结构,避免沉降观测结构暴露于建筑物外容易遭到损坏和腐蚀等缺陷,达到提高使用寿命,增大测量数据准确度的效果。量数据准确度的效果。量数据准确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降观测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观测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降观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沉降观测结构是一种测定建筑物或构筑物下沉的观测点,观测点标志上部应为突出的半球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沉降观测点标志应安设稳定牢固,以保证能在标志上部垂直置尺,沉降观测结构是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和规律得到准确的测量。
[0003]目前沉降观测结构主要包括L型圆杆和标志头,所述L型圆杆包括一体连接且互相垂直的短杆部和长杆部,短杆部与半球形凸帽标志头固定连接,杆部垂直固定于建筑物上,长杆部与地面平行,在进行观测时,在标志头上部垂直置尺,进行距离测量。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沉降观测结构暴露于建筑物外容易遭到损坏和腐蚀,导致测量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沉降观测结构暴露于建筑物外容易遭到损坏和腐蚀,导致测量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沉降观测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沉降观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沉降观测结构,包括保护箱和观测标,保护箱嵌设在墙体内,观测标位于保护箱内并且垂直固定连接于保护箱的后面板,保护箱和观测标都是水平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测标未伸出墙体,能够保护观测标免受损坏,提高观测标的使用寿命,降低损坏腐蚀程度,增大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0009]优选的,保护箱包括箱体、滑动门和第一滑动组件,箱体嵌入建筑物内,滑动门为箱体的前面板,滑动门和箱体通过第一滑动组件水平滑动连接;第一滑动组件包括滑槽和卡块,滑槽开设于箱体上面板的底面和箱体下面板的顶面,卡块固定连接于滑动门上顶面和下底面,卡块靠近滑动门最右侧,滑动门闭合时,卡块与滑槽最右侧边缘贴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滑动门施加向左的推力时,滑动门向左滑动,滑动门打开,反之,对滑动门施加向右的推力时,滑动门向右滑动,滑动门闭合,实现了滑动门的开合,在风雨天气,滑动门不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关闭,使用时更加方便,避免了在风雨天气使用时滑动门关闭。
[0011]优选的,箱体后面板垂直固定连接有观测标,观测标包括内柱、L型测栓和标志头,内柱垂直固定连接于箱体后面板;L型测栓包括长杆部和短杆部,长杆部为中空圆管且套于内柱外侧,内柱与长杆部水平滑动连接且与地面平行,短杆部与长杆部远离内柱的一端垂直一体连接,标志头固定连接于短杆部上方,标志头呈半球形凸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L型测栓施加远离箱体的拉力,L型测栓伸出箱体外,使用时方便测量,反之,对L型测栓施加靠近箱体的推力,L型测栓收缩入箱体内,在非使用状
态时,观测标置于箱体内,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0013]优选的,内柱和长杆部通过第二滑动组件水平滑动连接,第二滑动组件包括滑道和滑块,滑道与内柱轴心处于同一水平面,滑块一体连接于长杆部中空圆管内壁,滑块与滑道能够水平滑动配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滑动组件能够防止L型测栓相对内柱发生转动,维持短杆部垂直于地面,当L型测栓受到远离箱体的外力作用时,滑块能沿着滑道水平向外滑动,随后滑块抵达滑道边缘停止运动,限制滑块的位移,防止L型测栓脱离内柱。
[0015]优选的,长杆部底部一体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地面平行,支撑板远离滑动门一端与长杆部靠近内柱一端平齐,支撑板长度和宽度均小于箱体的长度和宽度,支撑板上开设有测距孔,测距孔与长杆部在同一直线。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距仪可放置于支撑板上,方便使用测距仪进行测量,激光可通过测距孔向下测量距离。
[0017]优选的,保护箱和观测标还可通过衔接部固定连接,衔接部固定连接于保护箱的后面板内侧,内柱垂直固定连接于衔接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接部增强衔接的固定性,使衔接更加牢固。
[0019]优选的,滑动门外侧固定连接有门把手,门把手固定连接于靠近滑动门右侧处。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握门把手对滑动门施加向右和向左的力,实现滑动门的闭合,使用时更加省力,便于操作。
[0021]优选的,滑槽最右侧边缘处粘接有橡胶垫。当滑动门闭合时,卡块与滑槽最右侧边缘橡胶垫贴合。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减少部件磨损,降低闭合时产生的噪音。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保护箱的设置,观测标未伸出墙体,达到了保护观测标免受损坏,增大测量数据的准确度的效果;
[0025]2.通过滑动门的设置,滑动门和箱体水平滑动连接,达到了滑动门水平滑动开合,不受风力影响的效果;
[0026]3.通过观测标的设置,内柱和L型测栓滑动连接,观测标伸缩结构,达到了伸出和收缩入保护箱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沉降观测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突出显示第一滑动组件结构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实施例的观测标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突出显示第二滑动组件结构的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保护箱;2、箱体;21、橡胶垫;3、滑动门;31、门把手;4、第一滑动组件;41、滑槽;42、卡块;5、衔接部;6、观测标;61、内柱;62、L型测栓;621、长杆部;622、短杆部;63、标志头;7、第二滑动组件;71、滑道;72、滑块;8、支撑板;9、测距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沉降观测结构。参照图1,沉降观测结构包括保护箱1和观测标6,保护箱1嵌设在墙体内,观测标6位于保护箱1内并且垂直固定连接于保护箱1的后面板,保护箱1和观测标6都是水平设置。此时观测标6未伸出墙体,能够保护观测标6免受损坏,提高观测标6的使用寿命,降低损坏腐蚀程度,增大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0034]参照图2,保护箱1包括箱体2、滑动门3和第一滑动组件4,箱体2嵌入建筑物内,滑动门3为箱体2的前面板,滑动门3和箱体2通过第一滑动组件4水平滑动连接;第一滑动组件4包括滑槽41和卡块42,滑槽41开设于箱体2上面板的底面和箱体2下面板的顶面,卡块42固定连接于滑动门3上顶面和下底面,卡块42靠近滑动门3最右侧,滑动门3闭合时,卡块42与滑槽41最右侧边缘贴合。当对滑动门3施加向左的推力时,滑动门3向左滑动,滑动门3打开,反之,对滑动门3施加向右的推力时,滑动门3向右滑动,滑动门3闭合,实现了滑动门3的开合,在风雨天气,滑动门3不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关闭,使用时更加方便。
[0035]参照图1,滑动门3外侧固定连接有门把手31,门把手31固定连接于靠近滑动门3右侧处。手握门把手31对滑动门3施加向右和向左的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观测标(6)和保护箱(1),保护箱(1)嵌设在墙体内,观测标(6)位于保护箱(1)内并且垂直固定连接于保护箱(1)后面板,保护箱(1)和观测标(6)都是水平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1)包括箱体(2)、滑动门(3)和第一滑动组件(4),箱体(2)嵌入建筑物内,滑动门(3)为箱体(2)的前面板,滑动门(3)和箱体(2)通过第一滑动组件(4)水平滑动连接;第一滑动组件(4)包括滑槽(41)和卡块(42),滑槽(41)开设于箱体(2)上面板的底面和箱体(2)下面板的顶面,卡块(42)固定连接于滑动门(3)上顶面和下底面,卡块(42)靠近滑动门(3)最右侧,滑动门(3)闭合时,卡块(42)与滑槽(41)最右侧边缘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箱体(2)后面板垂直固定连接有观测标(6),观测标(6)包括内柱(61)、L型测栓(62)和标志头(63),内柱(61)垂直固定连接于箱体(2)后面板;L型测栓(62)包括长杆部(621)和短杆部(622),长杆部(621)为中空圆管且套于内柱(61)外侧,内柱(61)和长杆部(621)水平滑动连接且与地面平行,短杆部(622)与长杆部(621)远离内柱(61)的一端垂直一体连接,L型测栓(62)短杆部(622)垂直于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良徐肖宁王婷樊晔李红星樊敏强乐伟苏扬段晓飞周晓晓崔齐云刘志阳钟开尧王华徐绶魏春晖杨俊俏叶春燕王慧琴胡克强吴晓娟李红婉樊荣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典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