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超专利>正文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09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其结构包括电机、调速器、固定块、进气管、搅拌器、釜体,电机设于调速器上方,调速器设于釜体上方,固定块设有四个,分别分布于釜体外表面四周上,进气管一端插入釜体侧下方内,搅拌器设于釜体内部,釜体设有甲烷回流装置,甲烷回流装置下部一端设于釜体内底部,上部一端插入釜体右上方,并与釜体内贯通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立甲烷回流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即可将反应釜中多余的甲烷气体通过气泵抽出,并加压通过管道重新注入底部液体中,并且回流装置中设置有防逆流注气机构,避免液体在加压过程中进入回流装置从而导致液体外溢,使甲烷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浪费。的利用避免浪费。的利用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天然气水化合物,也称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非化学计量笼型结晶物质,它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潜在能源,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还不成熟,开采到的天然水合物远不能满足实验过程的需求,因此需要人工合成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相关实验。在对其合成的反应釜中需要加入甲烷气体注入水中,并通过加压等方式促成合成,但是在注入水中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的甲烷在水中形成气泡,与液体脱离排出,从而导致甲烷气体的浪费现象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其结构包括电机、调速器、固定块、进气管、搅拌器、釜体,所述电机设于调速器上方,所述调速器设于釜体上方,所述固定块设有四个,分别分布于釜体外表面四周上,所述进气管一端插入釜体侧下方内,所述搅拌器设于釜体内部,
[0004]所述釜体设有甲烷回流装置,所述甲烷回流装置下部一端设于釜体内底部,上部一端插入釜体右上方,并与釜体内贯通相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甲烷回流装置包括抽气端口、上联通管、抽气泵体、下联通管、甲烷冲气装置,所述抽气端口插入釜体右上方,并通过上联通管与抽气泵体相连接,所述下联通管一端与抽气泵体贯通相连接,另一端插入釜体内与甲烷冲气装置相连接,所述抽气泵体设于釜体外侧,通过抽气泵体将釜体内多余甲烷气体抽出,并经过加压处理由下联通管注入甲烷冲气装置中,使其重新与釜体内混合。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甲烷冲气装置包括下进气盘、连接环、稳定支架、防逆流注气机构,所述下进气盘外侧与连接环贯通相连接,所述稳定支架外侧一端与防逆流注气机构上端相连接,所述稳定支架设于下进气盘上方,所述防逆流注气机构设有八组,分别设于连接环上,所述防逆流注气机构通过连接环与防逆流注气机构相连接,所述防逆流注气机构通过稳定支架实现固定,所述防逆流注气机构通过下进气盘实现进气。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进气盘包括进气口、连通口、分流管、分流粗管,所述进气口设于分流粗管底面,所述进气口通过连通口与分流管贯通相连接,所述分流管设有八个,并且以分流粗管为圆心呈发射状等距分布,所述分流管与连通口一一对应,所述分流管与防逆流注气机构相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稳定支架包括连接杆、中心定轴、定位套,所述连接杆外侧一端与防逆流注气机构侧表面固定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定位套与中心定轴固定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共设有八组呈发射状分布。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逆流注气机构包括圆球控气组件、过滤网、
内腔、升降空气组件,所述圆球控气组件设于内腔左侧,所述升降空气组件嵌套于内腔上,所述过滤网垂直连接于圆球控气组件与内腔之间。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圆球控气组件由进气腔室、压球板、控气圆球、压球扭簧,所述控气圆球活动设于进气腔室内部,所述进气腔室与分流管贯通相连接,所述压球板呈弧形设于控气圆球上表面,所述压球扭簧一端与压球板相连接,另一端与进气腔室内部顶面固定相连,所述压球板两端设有限位杆,所述压球板与限位杆嵌套相连,并且为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杆顶部一端与进气腔室内部顶面固定相连。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升降空气组件包括上曲面盖板、回弹扭簧、升降固定支架,所述上曲面盖板内部设有空槽,所述回弹扭簧设于空槽内,所述上曲面盖板顶部直径大于内腔上方的出气口的直径,所述升降固定支架设于内腔内部上方,所述回弹扭簧底部一端与升降固定支架相连接。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通过抽气泵体将釜体内部上方的甲烷气体通过抽气端口抽出,并加压通过下联通管注入甲烷冲气装置的分流粗管内,甲烷气体被分流分别由分流管朝着防逆流注气机构注入,在压力下,甲烷气体的注入将控气圆球朝着上方顶去,分流管与气腔室联通,甲烷气体由气腔室进入内腔内,并将升降空气组件中的上曲面盖板上推,形成出气口,甲烷气体进入釜体的液体中;当釜体内部上方的甲烷气体较少,无需回流时,防逆流注气机构中的压球扭簧则沿着限位杆下推压球板,将控气圆球封锁于分流管与气腔室联通处,没有进气的压力后另一端升降空气组件中的上曲面盖板在回弹扭簧的回弹作用力下,将上曲面盖板下拉抵于内腔出气口的上表面,此时内腔与气腔室内形成密闭空间,避免釜体内的液体灌入,导致液体外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立甲烷回流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即可将反应釜中多余的甲烷气体通过气泵抽出,并加压通过管道重新注入底部液体中,并且回流装置中设置有防逆流注气机构,避免液体在加压过程中进入回流装置从而导致液体外溢,使甲烷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甲烷冲气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进气盘的俯视结构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稳定支架的俯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防逆流注气机构在A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回弹扭簧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电机1、调速器2、固定块3、进气管4、搅拌器5、釜体6、甲烷回流装置60、抽气端口61、上联通管62、抽气泵体63、下联通管64、甲烷冲气装置65、下进气盘651、连接环652、稳定支架653、防逆流注气机构654、进气口1a、连通口1b、分流管1c、分流粗管1d、连接杆3a、
中心定轴3b、定位套3c、圆球控气组件c1、过滤网c2、内腔c3、升降空气组件c4、气腔室c11、压球板c12、控气圆球c13、压球扭簧c14、上曲面盖板c41、回弹扭簧c42、升降固定支架c43、限位杆e。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图6,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其结构包括电机1、调速器2、固定块3、进气管4、搅拌器5、釜体6,所述电机1设于调速器2上方,所述调速器2设于釜体6上方,所述固定块3设有四个,分别分布于釜体6外表面四周上,所述进气管4一端插入釜体6侧下方内,所述搅拌器5设于釜体6内部;
[0027]所述釜体6设有甲烷回流装置60,所述甲烷回流装置60下部一端设于釜体6内底部,上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其结构包括电机(1)、调速器(2)、固定块(3)、进气管(4)、搅拌器(5)、釜体(6),所述电机(1)设于调速器(2)上方,所述调速器(2)设于釜体(6)上方,所述固定块(3)设有四个,分别分布于釜体(6)外表面四周上,所述进气管(4)一端插入釜体(6)侧下方内,所述搅拌器(5)设于釜体(6)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6)设有甲烷回流装置(60),所述甲烷回流装置(60)下部一端设于釜体(6)内底部,上部一端插入釜体(6)右上方,并与釜体(6)内贯通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烷回流装置(60)包括抽气端口(61)、上联通管(62)、抽气泵体(63)、下联通管(64)、甲烷冲气装置(65),所述抽气端口(61)插入釜体(6)右上方,并通过上联通管(62)与抽气泵体(63)相连接,所述下联通管(64)一端与抽气泵体(63)贯通相连接,另一端插入釜体(6)内与甲烷冲气装置(65)相连接,所述抽气泵体(63)设于釜体(6)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烷冲气装置(65)包括下进气盘(651)、连接环(652)、稳定支架(653)、防逆流注气机构(654),所述下进气盘(651)外侧与连接环(652)贯通相连接,所述稳定支架(653)外侧一端与防逆流注气机构(654)上端相连接,所述稳定支架(653)设于下进气盘(651)上方,所述防逆流注气机构(654)设有八组,分别设于连接环(652)上,所述防逆流注气机构(654)通过连接环(652)与防逆流注气机构(65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进气盘(651)包括进气口(1a)、连通口(1b)、分流管(1c)、分流粗管(1d),所述进气口(1a)设于分流粗管(1d)底面,所述进气口(1a)通过连通口(1b)与分流管(1c)贯通相连接,所述分流管(1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超
申请(专利权)人:章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